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萌 《新西部(上)》2009,(12):157-158
本文通过分析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认为王国维对李煜有着特殊的偏爱,将其置于一个很高的地位,这其实是一种过高的评价。究其原因,不仅因为李煜的忧郁气质和人生经历恰巧暗合了王国维自身忧郁悲观的性情,从而引起王内心深处的某些共鸣,还因为李煜之词有他独特的魅力,有着“真”性情的抒发和“真”感情的流露。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在诗词中极具地位,其中的"境界说"更是王国雏先生的高明之处,为世人所称道.该文作者不仅对其作了细致分析,而且结合对它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江新献  邓文慧 《新西部(上)》2009,(10):140-140,137
纵观王国维对清真词(周邦彦,字美成,北宋词人,著《清真居士集》)的整个评价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前后态度由贬抑到褒扬的转变。诚然,日益加深的对周邦彦及其词的理解是王国维态度前后转变的主要原因。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其在评价清真词时所表露的某些偏激倾向。由年青自是性格导致的评价偏激倾向,不仅影响他的词学批评,而且同样表现在其他的学术批评中,影响着评价的公允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佛教是一种类宗教 ,它与艺术审美天然亲和 ,从而与中国诗学的核心概念———意境说关系密切。佛教的一些思想观念渗向诗论 ,促进了诗论家对意境内涵的分析 ;佛禅“悟”的思维方式对诗论的渗透 ,使意境说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禅境与诗境相互融通 ,使诗论家们进行了以禅境建构意境的尝试 ,促进了意境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大段评述南唐后主李煜词作,不惜笔墨的赞誉李煜,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到了过誉的程度。我们可以从王国维的身世背景、学术文化、他的词学思想主张以及李煜词的艺术手法入手来探析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  相似文献   

7.
石晓琴 《发展》2009,(10):85-85
王国维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学者,同时也是现代中国美学的开启者。在他的人生中,关于美学的文章并不多,相对于他对古文字、西北史地、蒙古史料、中国戏曲史及词学研究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来说,美学仅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却在近代美学史上开启了崭新的一页。《人间词话》便是其美学体系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王喜娜 《魅力中国》2011,(14):288-288
境界,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王国维在中西兼容的基础上。将该说发扬光大。形成以“境界”说为核心的文论体系,凝结在他的《人间词话》一书中,奠定了他在近代文学史、美学史上开创性的地位。也被学术界广泛认同,并展开了深刻的研究和讨论,本文就阐述一下自己对境界说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论及梦窗(吴文英)词的十则评价为基点,试析静安先生痛诋梦窗词的深层缘由:即由于一味讲究学习梦窗词“涩”之一味,而又过分强调“用字不可太露”,流弊也由此而生。如冒广生言:“光宣以降,为长短句者,务填难调,用涩字,以诘曲聱牙相号召”。静安先生之所以作如此严厉之声,正是为了从根源上矫正词坛不良之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对比了王国维词学著作<人间词话>和<人间词>.认为他的<人间词话>因其吸纳了西方的美学文学思想,为中国传统的词学评论注入了新的活力倍受世人关注.他的同时期作品<人间词>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人闻词>在实践了"境界论"的同时,丢掉了"自然",且多了几分造作痕迹,王国维对自己词作的高度评价实有自夸之嫌.  相似文献   

11.
梁坤乾 《魅力中国》2010,(34):236-236
本文通过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出所有立大志、成大事、做大学问真学问的人必经的、不可逾越、不可跨越的三个阶段。同时告诉我们“人贵有志”、“志贵有恒”,干事业,做学问要“立常志”而不要“常立志”等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著名范畴,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余味无穷等特点,从先秦哲学的"意"和"象"演变而来,至唐代发展成熟,明清达到完善。  相似文献   

13.
王英典 《魅力中国》2010,(21):78-78
舞蹈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故事、情感通过人体的艺术再现。舞蹈就要讲究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诗词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然而,意境不仅仅表现在诗词上,其也是评价山水画好坏的重要标准.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灵魂,中国画创作的创新就是意境上的创新.本文针对画的意境做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5.
黄咏梅 《魅力中国》2010,(11):105-105
意境于中国画.是其作品产生和存在的目的。艺术家把自我的思想情感、绘画修养、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放在画中集中反映。借“形”而抒发自我的情感、思想、人生抱负、社会态度。而形式美则成为意境表达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袁媛 《魅力中国》2010,(31):189-189
中外学者的这些观点,即舞蹈起源之说,甚至己形成重大流派的学说,从各自不同的历史时期、认知角度和审美习惯出发.捕捉了形形色色的舞蹈之起源论据,既生动形象,又丰富多彩,尤其是那些来自遥远时代的材料,或偏僻地区的例证,对于我们今天来全面认识舞蹈的起源,乃至舞蹈的不同时期的不同价值,生命本质和美学特征,具有价值连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儒威 《改革与开放》2012,(12):191-192,10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一生著述宏富,涉猎极广.早年尝醉心于康德以及叔本华之哲学思想,尤其是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的叔本华唯意志论对王国维影响至深.在《红楼梦评论》当中,王国维更是将唯意志论应用到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解读上来.指出人生的本质就是欲望,《红楼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学性,更是由于书中点明了摆脱欲望是出离痛苦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娟 《魅力中国》2010,(3):176-176
语文课的本色是什么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大多的非语文的东西。与之相反,有的课堂又似乎太过平乏。教学教师没有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道(重“神”轻“形”)、舞(气韵流动)、空白(虚实相生)三方面论述了中国画与雕塑在意境中的审美融合.认为中国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意象”思维与写意手法以及崇尚意境的审美追求,既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也不同于“抽象”思维,而是出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画在观察事物、塑造形象和表现手法上,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这同样也是雕塑艺术的灵魂,可以说在“尚意”这一点上,中国画与雕塑达到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道(重"神"轻"形")、舞(气韵流动)、空白(虚实相生)三方面论述了中国画与雕塑在意境中的审美融合。认为中国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意象"思维与写意手法以及崇尚意境的审美追求,既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也不同于"抽象"思维,而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画在观察事物、塑造形象和表现手法上,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这同样也是雕塑艺术的灵魂,可以说在"尚意"这一点上,中国画与雕塑达到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