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青春与成长叙事是韩寒的创作核心。韩寒的小说善于使用意象,常见的事物寄托着深厚的意蕴。他的小说总是喜欢以"车"为道具,主人公被置于封闭的城池中,这座"城池"有时是实际存在的,也有的是虚拟的象征,主人公在城池中一次次"流浪"实现着反抗和蜕变。  相似文献   

2.
《青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女主人公玛丽从童年到成年再到最后走向疯狂和死亡的心路历程是小说的一条主线。本文试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角度,从玛丽的离家、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反叛、走向疯狂和死亡三个阶段来分析玛丽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3.
《活着》是一部简单的小说,"活着"这一词语总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来自于我们对现实生存的承受能力,《活着》这部小说正是余华以朴实的文字讲诉主人公福贵是怎样在苦难中寻求生存的,同时向人们展示了人在极度苦难状态下的生命承受能力,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和对人生的态度,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相似文献   

4.
《耶路撒冷》以史诗般的宏大叙事手法,展示了"70后"的心路历程。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所体现的"信仰与救赎""出走与回望""回忆与展望"等写作思想的分析,探究小说人物的生存困境及主人公寻求内心安妥的心路历程,观照小说中散发出来的底层意识。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作家阿乙的创作可以看做是谋杀系列小说,各式恐怖的案件经其润色,带有鲜明的压抑惊惧的情感基调及新的内涵。在阿乙的小说中,死亡与时间成为两个极为重要的书写主题,作者对于主人公爱情的描写以及父亲形象的刻画则带有明显的潜意识写作倾向,各类杀人事件背后隐藏着作者对人生、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6.
《洛丽塔》是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文学形象。在整部小说中,亨伯特表面看来只是一个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中年男人,但实际上,在他的身上背负了当时社会现实中太多的沉重的负担。在现实、爱情和道德的夹缝里,他只能苟延残喘,最终走向了人生的终点。《洛丽塔》绝不是一部不入流的色情小说,而是通过对亨伯特的刻画,表现了人在社会缝隙中的生存状态;从唯美主义的视角,审视了隐性的人性自然生命生态特征,为我们解构现代人的道德标准和生命追求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中,女性小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存在,它不仅极具性别特色,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个世纪的时代精神.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女性小说的创作者对"现代性"进行了执著追求.本文正是从梳理女性小说的"现代性"入手对女性小说进行观照,考察它的精神品格.文章认为20世纪的女性小说在真切反映女性生存境遇的同时,更鲜明地体现了追问"现代性"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阿米莉亚》是18世纪重要的小说家亨利·菲尔丁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他本人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既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对社会的黑暗做出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为他美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美化了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阿米莉亚;同时他还充当了理想的道德审判者,因为无情的现实无法给他的主人公幸福,他就行使理想的正义,让他们得到一个美好的结局。他的理想主义还表现在他批判了城市生活的腐败堕落和美化了乡村生活的纯朴与和谐快乐,具有朴素的田园生态情怀。除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他还有浪漫主义者与感伤主义者的情怀,具有多元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爱伦·坡的女性题材小说,以其怪异恐怖而又唯美令人沉迷。或说,坡的男主人公是坡本人,女主人公则是坡身边的女性。本文试图说明:坡是透过他的女主人公宣泄他自恋人格中的受挫感和愤怒感。从坡的经历和小说的细节不难看出,坡残缺的童年造成了他的自恋人格障碍,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坡一边夸大自我,一边将缺失的双亲之爱理想化,究其实是将自己的希望和失望倾注到了女主人公身上,因为她们才是小说真正的焦点和操控者,正是通过她们,坡完成了自己情感宣泄。  相似文献   

10.
在纳粹集中营里,一个囚犯有没有维护自己尊严的可能?这是凯尔泰斯在小说《无命运的人生》中想回答的一个问题。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柯韦什的"虚荣心",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分析和描述,向我们表明:尽管在集中营过着非人的生活,忍受着极大的屈辱,主人公并未因此而放弃人的尊严。他一直在自觉不自觉地,用或明显或隐蔽的方式,来反抗野蛮暴力对人的尊严的取缔。  相似文献   

11.
管理思维方式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技术群,极大地改变着这个时代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组织,此时,整个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自然观是对其时代理想的表述,它是战国时期人的生存面临全面而深刻危机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注解家,诸如庄周后学、郭象、成玄荚,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自然观虽源于庄子,但不止于庄子,而表述了各自时代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职工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结论是支持国资委关于限制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普通职工差距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25万元。与普通职工工资差距保持在12倍。绝不是所谓的“心理底线”,而具有一定的市场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必须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使固定资产更新加快。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仍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加快固定资产折旧。  相似文献   

16.
校报是高校的机关报。校报新闻宣传工作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发挥校报的新闻宣传作用,应加强对校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思路,整合资源,充实内涵,突出特色,不断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充分发挥校报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宣传导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走势主要有:高等教育事业目标规模呈积极推进、稳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呈更加多样化,体制改革向加强宏观严管、微观放活方向发展,学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并落实,与国外教育交流合作由"单向"为主向"双向合作"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更加协调均衡并向中西部倾斜,更加重视对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的支持,教育经费投入多元化和管理更趋科学化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务人员高效率的行政行为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其行为中的外部性问题却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因为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与帕累托最优原则不符。因此通过外部性理论审视与分析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中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在制度层面完善对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弥补正外部性行为的额外成本支出,加大负外部性现象的成本风险。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汽车零部件企业专利信息的特点,研究了利用专利数据信息检索技术中的需求表征方法和匹配模型来进行专利检索。在专利信息获取后,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构建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检验一致性。采用模糊物元法对某企业的专利信息进行评价分析,为企业专利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贫穷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但这一问题的探讨却蕴含着中国共产党93年的探索。执政之前,中国共产党主要解决了如何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认为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