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俊方 《海南金融》2004,(10):44-48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人民币已经实现了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及中国加入WTO的角度对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是否应在我国实行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在短期内不宜实行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金融监管能力,制定一个审慎的、渐近式的开放策略,从而在较长时间内顺利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可兑换。  相似文献   

2.
逐步使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是我国为建立开放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确立的改革目标之一.为完成这一目标,我国进行了深化外汇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工作.1996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中国不再运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十四条第2款的过渡性安排,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第2款、第3款、第4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继续研究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案,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从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相似文献   

3.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涵义理解 资本项目的开放属于货币自由兑换的范畴,当前文献中对货币自由兑换较全面的定义是:一国通货的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通货按市场汇率兑换成另一国通货的权利,在货币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持有通货的人享有无限制的通货兑换权.  相似文献   

4.
5.
资本项目开放存在风险是勿庸置疑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开放既要受到国内实体经济体系、金融结构的影响,又要受到世界经济周期、发达国家金融政策和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时可能存在的风险既与外部因素有关,又受内部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一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净收益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程度有赖于其特定的发展环境,特别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发展阶段;长期实行资本流动管制的国家可以通过有序的资本项目开放获取收益,但并非任何时候对任何国家资本项目开放都是最合适的目标;资本项目开放会明显影响到开放国国内诸多方面,需要缜密规划;为预防资本项目开放引发的金融稳定风险,除了需要健全的金融监管和稳健的金融机构外,还需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在管理资本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观点对指导我国的资本项目开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洁 《中国金融》2006,(6):52-53
1997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曾提出支持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款,将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作为基金组织的工作目标之一。然而,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促使其改变了初衷并开始重新审视金融自由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世界银行在其1999年的年报中也指出:“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的高风险,尤其是国际资本市场的缺陷日益严重,所以资本账户自由化必须谨慎、循序渐进地进行,必须权衡相关的收益和成本。”  相似文献   

8.
应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后,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已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按照《金融服务协议》对金融业的要求,还是我国的综合国力已基本具备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为此,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各项工作进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推动个人资本项目开放有利于冲刺资本项目开放最后一公里,对接国际规则融入经济金融全球化,满足个人对跨境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的需求,将规避监管的各种 “暗流”引至“阳光下”进行规范管理。同时,个人相比专业投资机构对他国政策、法律、市场环境、外汇管制等缺乏专业知识和权威信息渠道,盲目性和非理性较大,容易遭受损失。因此,个人资本项目开放需遵循“风险可控,渐进开放”的基本原则和“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的开放次序,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框架和外汇监管框架,实行合格个人投资者制度。  相似文献   

10.
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的金融自由化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革命使得跨国界的资本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当前需要解决的是如何通过管理资本流动来降低资本流动所造成的风险.对于那些正在从资本管制走向资本项目开放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能够使转变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是一个值得关注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三个层面来探讨一国从资本管制到资本项目开放转变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最后,针对中国,一个同样面临如何控制转变过程中风险问题的国家,提出了开放资本项目的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资本项目人民币自由兑换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IMF在《资本项目开放与资本流动管理》一文中提出了关于资本项目开放的最新观点:一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净收益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程度有赖于其特定的发展环境,特别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发展阶段;长期实行资本流动管制的国家可以通过有序的资本项目开放获取收益,但并非任何时候对任何国家资本项目开放都是最合适的目标;资本项目开放会明显影响开放国国内诸多方面,需要缜密规划;为预防资本项目开放引发的金融稳定风险,除了需要健全的金融监管和稳健的金融机构外,还需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在管理资本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IMF关于资本项目开放及其相关政策的清晰观点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参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资本流动自由化准则》(以下简称《准则》)16大类100项资本交易清单及其评估方法,本文对OECD国家资本项目开放水平进行了评估。总体看,OECD国家资本项目平均开放水平约93%,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包括英国(99%)、法国(99%)、日本(98%)、美国(95%)等;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相对较低的国家主要为土耳其(70%)、希腊(63%)等。分项目看,OECD国家跨境融资与个人业务开放度最高(接近100%),其次为对外直接投资(95%)、跨境证券投资(90%)和对内直接投资(84%),而跨境房地产业务(80%)和衍生品业务(80%)开放度相对较低。OECD国家资本项目开放路径和经验表明,各国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合理设计开放顺序和路线图。  相似文献   

15.
16.
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短期资本流动逐渐频繁,短期资本流动将会是导致金融风险甚至是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文章以当前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现状为研究基点,对我国开放资本项目的进程中的由于短期资本流动而导致的撤资风险、"泡沫经济"风险、波动性风险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为防范相关风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资本开放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开放迈入快车道,关于资本开放的利弊之争再度兴起。本文从资本项目开放利弊出发,梳理我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数据分析我国当前短期资本流动现状,理论分析资本开放对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影响,合成跨境资金流动综合稳定指标,实证分析我国资本项目开放与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关系,基于历史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资本开放会加剧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因此,目前我国尚未完全具备资本开放条件,应稳步审慎开放,以防风险。  相似文献   

18.
近一段时间来,资本账户开放又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以为眼下放开资本账户正当其时,利大于弊;有人则担心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下,贸然放开不是最佳的时间窗口。纵观多年资本项目改革历程不难发现: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就是在这种议论或争论中提出、起步和前行的,只不过这次来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笔者以为,越是在关键时刻,越需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清晰的思维。资本账户开放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应有之义。早在1993年,我国就明确提出“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之后,人民币可兑换进程起步于经常账户。在实现经常账户可兑换的同时,我国资本账户开放也拉开了帷幕:时而迈大步,时而又有所收敛,却从未停歇。所以如此,完全是内外环境和条件变化使然。但“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努力始终不曾懈怠过,更不曾放弃过。如今,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积淀,尤其是新世纪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当下中国进一步推动资本账户开放的有利条件较之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成熟: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的经常项目盈余、充足的外汇储备,稳健的财政状况以及愈来愈成熟和完善的金融市场。我们完全有理由再次扬帆起航。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已然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必然路径。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于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将起到示范性的带头作用,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重要的经验参考。本文在自贸区金融改革试点成立背景下,探讨金融改革开放试点的意义,分析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现状,总结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推动作用,并对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的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对现阶段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及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资本项目开放进程、资本流动管理框架、风险预警与危机管理机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管理进行初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