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技术经济》1985,(7):27-2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纵向上看,徐州市农村经济发展是比较快的。198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9.3亿元,比1978年增长1.2倍,年递增14.1%;粮食总产81亿斤,比1978年增长一倍。人均占有1,159斤;乡镇企业产值11.3亿元,比1978年增长7.4倍,年递增42.5%;农村经济商品率为56.4%,比1978年增长近一倍;  相似文献   

2.
我们县总面积615万亩,耕地350万亩,绝大部分地势平坦,气温适宜,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省从1983年开始确定我县为商品粮基地县。1984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了三十亿零三千万斤的历史新记录,比1978年增长116%,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l6.6%。人均向国家贡献粮食由1978年的887斤猛增到2,750斤,户均交粮12,375斤。 1983~84年粮食生产大幅度增长,使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发展粮食生产,难度不  相似文献   

3.
钟祥县是全国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县和优质米基地县之一。1990年粮食生产获得了空间的丰收,总产14.5亿斤,向国家提供商品粮8.6亿斤,分别比1978年增长75.1%和2.75倍。但是,丰收后却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谷残伤农”、“粮多伤县”,严重挫伤了粮产区生产经营粮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贫穷落后的山西省神池县韩家洼公社,实行大包干后的1982年,农业生产取得显著的成绩。全社粮食总产495万斤,比上年增长72%;油料总产180万斤,比上年增长1.68倍;人均收入404元,比1978年翻了三番还多。 韩家洼公社没有什么矿藏资源,交通相当不便,多种经营也不很发达。那么,他们是靠什么在较短的时间内富裕起来的?干部群众说得好:一靠党的政策,二靠胡麻、豆子。1982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两个农业文件的指导下,德阳县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加强经济核算,积极开展农业经济活动分析,按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办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取得了增收节支的良好经济效果。1980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67,427万斤,比1978年净增13,499万斤,增长25%,人均生产粮食1,229斤;基本核算单位1980年总收入达到13,909万元,比1978年增长  相似文献   

6.
从1978年秋种开始,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在安徽省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逼迫”下诞生,经肥西县山南公社试点,蔓延各地。目前,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在安微农村已占1/3,在六安地区达到2/3,在肥西县超过了95%。这是广大农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左倾路线禁区,改革农业经济管理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生产自1980年以来,一直是持续稳定地发展的。到1984年,粮食总产达到8146亿斤,比1978年的6095亿斤增民33.6%。但是,1985年粮食产量突然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减产500多亿斤,这引起了许多关心粮食问题同志的震动和不安,议论纷起。究竟如何看待我国粮食的增长与波动,决定粮食增陡与波动的机制是什么,应采取何种控制方  相似文献   

8.
(一)1979年,辽宁省黑山县人民在县委、县革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全面地落实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夺得了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实现了七增两降。其中,集体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4,090万斤,比1978年增长4.2%,粮谷单产574斤,增长5.9%,向国家贡献商品粮30,057万斤,比1978年增加10.2%。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1,883万元,比1978年增长13.9%,集体积累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徐淮地区属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历史上一直是个多灾低产的贫穷落后地区。近十年来,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变,产量水平迅速提高,徐州地区198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5.8亿斤,比1970年增加1.13倍,年平均增长7.8%。1980年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为685.62斤,比1970年增加丁1.41倍,平均每年增加40.14斤。同期,每亩农业产值达到96.36元,比1970年增加2.18倍;亩净产值达到62.31元,比1970年增加2倍多,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很快,1984年粮食总产8,142.4亿斤,比上年增产396.9亿斤,增长5.1%,比1979年6,642亿斤增产1,500亿斤,增长22.6%。这本来是件大好事,今后仍需把粮食抓紧。但由于我们目前的消费。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几年来粮食的大幅度增产,对粮食生产布局和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1983年我国粮食产量7745亿斤,比1978年增长27%,年递增率5%,迅速改变了我国粮食的购销面貌。  相似文献   

12.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巴中县农村形势很好.1982年和1978年比较:粮食总产量增加64.3%(人均生产粮食920斤),商品粮增加57%(1982年征购达1.56亿斤),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多,多种经营收入增加1.7倍(达1.9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62元,增长1.6倍.农业生产大发展以后,巴中县农村却不存在突出的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原因是县委思想解放,坚决贯彻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把农副产品多渠道流通加工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工农直接挂钩农产品销售不难巴中罐头厂实行工农直接挂钩,大力扶持发展罐头原料生产,是巴中县正确处理生产流通关系的一个突出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滁县地区农村,经过五年来的改革,农村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83年全区粮食总产量和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翻了一番。1984年粮食总产量为50亿斤,除去上交国家粮食、留足口粮、贮备粮和种子以外,全区共有8亿斤原料可以转化为饲料,从而促进了全区饲养业的发展。到1984年底,全区大牲畜、生猪、家禽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50.86%、4%和248%。当前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盛产稻米的国家之一,水稻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首要地位。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展,1984年,总产达到8,142.4亿斤,比1978年增加993.3亿斤,六年平均每年增长2.5%。如何保持这种大好势头,在继续不断稳步增长粮食,确保粮食生产区域性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努力发展优质稻米,对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从我国目前和国际市场情况看,在确保粮食生产区域性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努力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我国农业生产问题、潜力与对策》一文将我国1949年至1993年粮食生产划为四个发展阶段:1949年至1958年为第一台阶,粮食总产由2264亿斤增加到4000亿斤,年均增长193亿斤,单产由137.26斤增至218.96斤,增长59.5%;1958年至1978年为第二个台阶,总产由4000亿斤增加到6095亿斤,年均增长105亿斤,单产由218.96斤增至336.96斤,增长54.1%;1978年至1984年为第三个台阶,总产由6095亿斤增至8146亿斤,年均增长342亿斤,单产由336.96斤增加至481.08斤,增长42.8%;1984年至1993年,总产由8164亿斤增至9129亿斤,年均增长10…  相似文献   

16.
肖山县农工商联合企业公司,自一九七九年成立以来,经营效果显著,使国家、企业、以及职工个人都获得了较多的实惠。 一、发展了各业生产 今年春粮、早稻已经收获1,900万斤,比去年同期增长30%。予计全年粮食总产可超3,000万斤,比公司成立前的1978年增长  相似文献   

17.
天全县地处二郎山区,沟深谷狭,雨水多,日照少,区域差异大,过去粮食生产长期徘徊不前.1974年全县粮食总产7,026万斤,人均645斤,人均分配485斤.1975年以来,连续八年粮食增产,1982年总产达到14,755万斤,比上年增长10.9%,比1974年增长110.3%,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8%;人均1,278斤,人均分配906斤;向国家交售3,519万斤(人均贡献304斤),相当于1949年全县的粮食总产量.这个县粮食连年大幅度增产,除了坚决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个重要因素之外,主要是县、社领导班子依  相似文献   

18.
1985年河南农业遭受了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农垦经济仍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粮食总产14,798万斤,比上年增长1.98%,为历史第二个好年份;油料总产542万斤,比上年增长2.2倍。高于历史最高水平1.8倍。上交商品粮8,392.2万斤,1984年增长15.5%。牛奶总产427.2万斤,比历史最高水平1984年增长6.5%;工农业总产值12,340万元,较上年(历史最高水平)增长16.2%,特别是工业产值增长更多,全年完成6,309万元,比上年增长37.6%,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也由上年的44.7%提高到52.5%。全省农垦企业实现净利润840万元,比上年的441.5万元增长90%,上交国家税金6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51%,也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利润总额1,368万元,比上  相似文献   

19.
一 早、晚稻连作,是荆州地区增产粮食的一项重要措施,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40%以上。1981年以前,投资大,收入低,效益差。近年来,有很大改变,其主要表现在:(1)土地生产率提高。据1983年全区9个县早、晚稻生产成本调查(下同),亩均产量1,322斤,比1978年(5个县调查,下同)1,075斤,高257斤,增长23.9%。按1983年平均收购牌价计算亩均产值:1983年为177.28元,比1978年增加39.1元,增长28%;每  相似文献   

20.
1983年,是我国农村的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折过程中的重要一年。与1978年相比,这一年农村出售的农副产品总金额增长了一倍以上,农村各业生产的总商品率已经超过了60%。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粮食的生产创造了总产7,745亿斤的新纪录,比上年增产近10%;而国家的收购总量则超过了1,970亿斤,比上年增长37%;到了1984年粮食生产仍然保持着这种高速增长的势头,总产达到了8,142.4亿斤。这些令人鼓舞的数据,不仅表明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经达到了稳定增长的水平,而且表明,自1983年以后进一步增产的粮食,绝大部分都将转化为向社会提供的商品。农村生产商品率的提高,尤其是粮食产品商品率的稳定提高,为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一个盼望已久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