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文佳 《中国纺织》2012,(9):110-111
获奖项目:纺织类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与IT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完成单位:武汉纺织大学完成人:夏火松、陈勇跃、张星、杨卫丰、周兴建未来的企业战争已经不是产品间的战争,早已经转化为了以产品为基础的整条产业链的竞争,而在这个产业链的竞争过程中,物流仓储尤为重要。外界认为大众服饰产品一般具有生命期短、季节性强等特点,面对市场竞争加  相似文献   

2.
轩霖 《汽车与社会》2011,(24):112-112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郎咸平,经济学界知名大佬,因大胆揭批中国国有资产流失而扬名,出场费高达1527;郭美美,网络红人,早前冒充所谓“红商会总经理”之名炫富,从而惹出红十字会“一地鸡毛”,至今未见打扫干净。他们两人混搭进军中国娱乐圈,你信吗?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把"准"和"稳"作为企业转型是否成功的主要考核指标。所谓"准"就是选择的方向要准,市场需求的前景预测要准,经济效益预测要准;所谓"稳",就是不一哄而上,不急功近利,前期的"功课"要做扎实。企业转型三原则南京大地建设集团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始终把握三条原则:一是紧紧围绕主业,做与主业相关的产业、产品的开发;二是始终坚持科技先导、创新发展的原则,做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和产品;三是确立向建筑工业化转变、向产品工厂化生产的方向发展的原则。集团制定的转型发展蓝图中,把"准"和"稳"作为转型是否成功的主要考核指标。所谓"准"就是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一般均衡及超边际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制造组装环节和品牌营销环节的内生分工模型来探索全球价值链的"空间逻辑"。研究表明:促进制造组装环节与品牌营销环节空间分离的主要动力有两个:一是发挥各个区域的外生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整条价值链的生产效率;二是充分利用各个区域的专业化经济,尽量降低整条价值链的固定学习成本。而要实现制造组装环节和品牌营销环节的空间分离,需要制造产品以及品牌服务的区域间交易效率提高到一定的临界值,其中,品牌服务在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方面的"正反馈效应"对上述两个环节空间分离的实现起着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模型衍生的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企业要想取得并增加持续的盈利能力,就必须摆脱仅处在产业链中间低价值环节的生存状态,往产业链的两端发展,即不断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渗透,往附加价值高的区块移动,抢占两端。所谓产业转型升级,就是从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低价值产品向生产更高价值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转移的过程。转型升级就是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正如吴敬琏先生认为,就是提高毛利润,增加销售额,提升生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反映在"微笑曲线"上就是向曲线高附加值两端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下,福州建工近几年来,坚持以投融资引领  相似文献   

6.
易芳 《中国纺织》2013,(11):36-37
产业转移,自这个概念诞生之日起,就天生担负着推进我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责任.转移,是为了更好地使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型行业.而在历经几个经济周期,数次波动起伏之后,产业转移在推动行业转型运转的同时,实际上自身也已经走到了面临转型升级的阶段. 经济专家在进行调研后认为,当前,我国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传统产业转移以核心制造环节与上下游配套企业同步转移为主,进入了全面优化产业链布局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2011年的冬天,"缺电"被郎咸平教授忽悠了一把,成为传媒报道热点,几乎家喻户晓.只是郎教授此番开炮的境遇与以往大不相同,在媒体评论和行业专家科学客观的论证下几成笑谈.  相似文献   

8.
当建筑业由"产品竞争"进入"服务竞争"时代,当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当生产环节不再成为整个产业链的关键,企业进行纵向一体化转型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9.
作为培养纺织高端人才的院校,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在密切地关注着纺织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产业升级,教师们发现,作为制造业的纺织业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生产加工这一范畴,而是扩展到整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就是“6+1”。“1”就是指制造环节,是硬的生产环节,其余“6”是软的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物流、产品贸易、批发经营和零售等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智能转型哨声已响,智能时尚热力来袭。“中国制造2025”不仅揭开了智能制造跃身主流的新篇章,也让智能时尚正式开启新时代。CHIC2015秋季展将以“智能时尚”为主题,用“智能化”将产业链各环节及产品进行全面整合,并首次推出智能时尚展区,从制造、产品、零售三大维度解构智能时尚,为技术变革新时代的来临整装待发。  相似文献   

11.
新的展馆,新的形象,自然也带来新的效益,2009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面辅料博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最后汇总的数据显示,三天纺博会入场专业采购商达18193人,较上届春季纺博会增长50.3%,实现成交额33.59亿元,较上届春季纺博会增长7.7%。7.7%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尽管种种现象显示我国经济有回暖迹象,但是纺织外贸出口数据仍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09柯桥春季纺博会成交额逆势增长,无疑是最令人鼓舞的。它再一次表明纺织业作为传统产业、民生产业,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朝阳产业。如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所言,企业转型不是转到其他行业,而是要在潜能上下功夫。产业扎实的基础,决定了产业的未来。对此绍  相似文献   

12.
煤炭产业链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同一产业内所有具有连续追加价值关系的活动构成的价值链可以称为产业链或产业活动链,产业链可以由若干产品链所构成。产业链的基本特征是存在大量的上下游关系,在一条产业链上,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之间存在交换关系,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价值。  相似文献   

13.
"转型"不是"转行",要纠正一个误区,以为"转型"就是扩大经营副业,越多越好。要知道干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当,风险相对要大得多。拉长产业链型。如某公司收购了甲级设计院后,形成了投资、房地产、设计、建筑施工、景观设计与施工、金属门窗制作与安装、商品砼、设备与周材租赁、物业管理等一条龙的产业链。精细化管理型。如某公司通过推进"项目股份制"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原来是火车跑得快,全靠项目经理一个车头带。现如今,股份制项目管理体制把项目部变成了"和谐  相似文献   

14.
图片新闻     
1目前,国际上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已经发展到供应链管理阶段,虽然跨国巨头把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但仍旧通过研发、物流控制着整个产业链的主动权和高附加值的环节,并不断"打压"制造环节利润。因此我们要提升制造业水平,就要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我们的制造业才能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延伸。  相似文献   

15.
但无论如何,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清酒虽借鉴了中国黄酒的酿造方法,却是日本专属的国粹并与日本的饮食文化融为一体。近来,读到郎咸平一篇文章,名曰《日本人为何偷不走中国茅台》,颇有感触。郎咸平从茅台五粮液轮番涨价说起,告诉我们中国之所以能够自由掌控白酒的定价权,在于酒的历史是老祖宗留下的,酒的特性是特殊地理环境蕴育的。其实,最能证明飞机大炮可以仿造、好水好酒不能复制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  相似文献   

16.
从西汉时期起,丝绸便与瓷器、茶叶等象征中华文明的物品一起,成为中亚、欧洲等国的主要贸易之物。然而,今天,当一条以中国蚕丝制作的领带以几百美元的价格在国外奢侈品柜台亮相的时候,一条采用同样材质制作的中国领带在出口环节的价格却只有区区几美元。在金融危机的淬炼下,丝绸业步入一个特殊的"蜕变期"。这个困境中的传统产业,被人们寄予厚望。如何谋求复兴、重塑价值,实现全产业链升级,这已经成为中国丝绸界众心所向的愿景。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的冬天,"缺电"被郎咸平教授忽悠了一把,成为传媒报道热点,几乎家喻户晓。只是郎教授此番开炮的境遇与以往大不相同,在媒体评论和行业专家科学客观的论证下几成笑谈。2011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缺电,始于年初的用电淡季,持续到今冬明春,甚至有可能贯穿整个"十二五"。因为缺电,我国不少地区不得不拉闸限电,成为经济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竞争中,如何做强、做大?如何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恒力集团深谙科技创新之道,一直走在创新的前沿,不仅生产出高、精、尖的新产品,还拥有了大批自主知识产权,从传统产业中闯出一条产业链延伸、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的腾飞之路。  相似文献   

19.
当电视遇上互联网,就已经不是一台普通的声光机器了,它的整条产业链包括内容、硬件以及软件应用等。在成熟的彩电市场,一个叫“SONIQ”的澳大利亚品牌另辟蹊径,以“安全”为入口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20.
管理与其说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门艺术,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艺术家的气质。多年来,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潜心探索"艺术性"的企业创新管理,走出了一条特色独具的管理之道,企业尽管起步晚,起点低,但效益高,发展快,如一匹"黑马",脱颖而出,后来居上。企业学校化--建立学习型组织 未来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将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企业的人才和设备可以引进,而员工素质、企业素质、团队意识、企业精神却不是靠引进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经常化的"自我造血"和培训教育来提高。 教师出身的天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