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心位置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是指由广西沿海地区北海、钦州、防城港市及南宁市所辖的行政区域为主组成的经济区,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区域。加快环北部湾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优势互补,统筹区域经济,对于促进北部湾地区崛起、拓展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合作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金融业的发展又将对环北部湾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北部湾经济圈的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环北部湾地区的发展现状及优劣势说明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并提出北部湾合作的领域范畴.如:共同构建交通大网络.发展临海型工业,开发海洋资源和热带亚热带资源.发展滨海旅游业等。同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北部湾经济圈崛起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许多国家之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东北亚经济圈是由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环黄渤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等次区域经济合作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合作。由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还没有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因此该区域的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正逐步成为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热点.通过借鉴新马泰经济圈的开发战略,立足于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促进区域开发与开放.  相似文献   

5.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正逐步成为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热点。通过借鉴新马泰经济圈的开发战略。立足于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促进区域开发与开放。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打造环首都经济圈,为首都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对经济圈形成的必然趋势以及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的重大意义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增强城市互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和加强生态环境、旅游业发展建议,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事关河北经济的长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河北的环首都地区有着其他区域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其中就包括张家口所属的怀来、赤城和涿鹿三县。可以预见,随着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特殊的扶持政策和资源配置导向,必将给地处环京津前沿和沿海腹地的张家口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一、张家口在承接首都经济圈的外溢性方面具备雄厚的基础条件"十五"时期以来,张家口把两环开放,特别是对北京开放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战略之一,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张家口与北京签约经济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地区位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中心结合部,湾顶(北面)是广西,东面为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西面是越南,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其区位条件优越性明显,成为沟通中国与东盟最便捷的海上通道.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依据地缘经济概念,超越了单纯的地理概念,涵盖了海上东盟国家.它以中国和越南为主,并延伸到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从根本上说源于共同的需要或共享利益,其核心在于合作的动力或收益将超过单边行动的动力或收益.本文将分别基于相互依赖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以及适度规模模型,从不同角度详细研究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建构基础.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2006年3月,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  相似文献   

10.
从区域产业分工角度出发,明确河北省的产业承接优势是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区位熵方法对区域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衡量,并在系统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基础上,运用区域分工理论探索了产业分布新格局,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环首都经济圈内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在此之前,河北省提出加快建没"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部署,这是京津冀合作步入黄金期之后,顺应绿色经济发展潮流做出的战略抉择.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许多亟需突破的理论和实践瓶颈,各界对此极为关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理念、前景与路径》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为广大读者奉上了一本重要的参考读物,将大大深化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推进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文献,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圈城市之间合作的困境:合作主体间合作动机难以协调一致、理论(或政策)上"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实践中合作内聚力得不到提升。进一步,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圈港口城市合作的经济基础、城镇化进程及城市发展基础、制度基础。研究认为,要推动北部湾经济圈港口城市的有效合作、发挥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的作用、完善沿海发展轴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可借鉴"市(镇)联合体"一体化协调模式,采取"多中心、少层级、网络化"城市间合作委员会的合作模式,通过法律化的协调机制和扁平化、高效率的合作模式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港口相关产业、滨海旅游业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开流刚 《经济管理》2001,(11):73-76
从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度看,由于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广西部分属西部,而湛江、海口属东部,因此,环北部湾各城市正是发挥其重要作用的时候。怎样发挥其重要作用呢?笔者认为,必须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环北部湾各城市的重要战略地位;二是环北部湾各城市的现状。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解决环北部湾各城市如何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沈静  陈烈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4,24(4):494-498
全球化加速发展,对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起了湛江市周边区域环境发生着变化,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崛起、“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文章以此为背景,分析了湛江市的区域地位(包括区位条件、区域优势和区域地位),对湛江市域发展战略进行了思考,提出战略目标和重点,主要在培育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以及实施点轴带动的不平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分为三个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四个沿海经济带: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等.  相似文献   

16.
陈奕梅 《经济研究导刊》2013,(15):107-115,139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文明孕育与成长、经济的开拓与繁荣,都与江河湖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近百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河流、湖泊及其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洱海区域的生物资源特征和生态系统评价研究与开发对环洱海区域经济圈建设的意义为中心线索,着眼于环洱海区域经济圈的基本构建、实施步骤和生产力布局;围绕洱海区域水灾减灾具体措施,洱海区域水灾减灾的经济分析,退田、退房、退塘还海、水利工程建设和湿地资源保护的具体对策分析等三个大方面,联系洱海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提出洱海区域经济圈建设的意义与对策,综合运用统计学、预测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构建洱海区域经济圈的土地综合利用、区域城镇建设、旅游事业发展研究以及洱海区域社会发展(湖区综合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大力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部湾是由我国的海南、广西、广东雷州半岛及越南的北部所围成的深邃水体,扼我国西南地区出口通道的咽喉。随着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北部湾经济圈的形成已逐步成为现实。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区域合作,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去年初,北部湾广西片先声夺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实施,  相似文献   

18.
加强区域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以北部湾经济圈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烈  沈静 《经济地理》1999,19(3):58-6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很大成就,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也比以前更为频繁。面对世界各地越来越趋于区域一体化的形势,我国必须加强区域合作,广东、广西、海南的环北部湾地区必须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经旭 《经济地理》2000,20(1):52-56
本文通过分析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利弊条件,认为加快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建成,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2004年发展环北部湾的构想提出以来,环北部湾经济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文章对环北部湾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态势、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应保证一定的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注重对区域增长极的培育、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