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秦朝统一后,在思想文化专制的高压政策之下,秦朝的士人阶层面对政治环境的强烈变迁,主动或被动地做出了不同的抉择。他们或者依附于秦王朝,蜕变成为专制君权的奴仆与工具;或者选择避害祛祸、明哲保身,以保全生命、待机而动;或者远离政治、隐居山林,求得人格的独立和内心的安宁;或者以保存典籍、传承学术为己任,维系学术思想的传承;或者挺身而出,参加反秦起义,为灭亡暴秦而奋斗。不同的选择,反映了士人阶层面对专制政权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策略。他们的每一种选择,对后来的士人处理其与封建皇权的关系,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忠、孝、节、义的教育深入人心,故而在大多数封建皇朝灭亡的时候,总有一些臣子为这个皇朝殉节。只有秦朝灭亡的时候找不到一个殉节的君王和臣子,原因就在于秦国和秦朝长期推行法家文化,过分强调以利益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忽视道德教化,尤其是节操教育。秦文化这种缺陷直接导致了秦上层的道德堕落,并成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汲取周朝实行分封制导致分裂与动乱的教训,以及为了应对来自外部、内部的种种挑战,秦国果敢地选择了郡县制。秦朝采用郡县制是其政治制度客观限定的结果,既有为了加强对六国故地及边远地区政治控制的原因,也有秦始皇及其下属政治家个人的原因。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体现了历史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践结果是利大于弊:秦国实行郡县制,为秦国的富强和兼并统一作出了制度保障;秦朝实行郡县制,大大巩固和稳定了秦朝中央集权统治和全国统一。秦国秦朝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政治行政体系的基础,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而郡县制支撑的国家民族统一的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后世。  相似文献   

4.
卢敖是秦时燕、齐一带著名的方士。他因替秦始皇寻仙问药而得到赏赐,又因抨击秦始皇而畏罪潜逃,下落不明。由此可知,卢敖的一系列活动,干扰了秦王朝的正常朝政,导致秦始皇草率发动北击匈奴之战,引发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之举,给秦朝的政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由此可知,卢敖的真实身份应是一位反秦人士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次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专制集权财政体制。但是,秦很快就灭亡了,真正再次重新在中国建立起统一的专制集权财政体制的是汉武帝。秦灭亡的原因很多人都归罪为其繁重的赋役负担。秦赋役负担固重,但与列国相比,并非最重的,而秦律天下同一,六国故地人民负担并不重于秦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秦朝统一全国后,即开始精英人才的逆淘汰,儒生被坑杀,扶苏、蒙恬、蒙毅、冯去疾、李斯、冯劫、章邯、司马欣、董翳等政治、军事干才或死于非命,或被逼降敌,致使统治集团只剩下以赵高、胡亥为代表的一群愚蠢、残暴、颟顸的无能之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灭亡。纵观中国历史,“劣币驱逐良币”,精英人才逆淘汰几乎是所有衰世王朝共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重农思想的指导下,秦政府设置了地方农官机构,县、乡、里都设置了相应的农官,形成了严密的、卓有成效的农官体系。这为秦国及秦朝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与组织保障。文章考证了秦国及秦朝地方农官的建置,介绍了地方农官的职责,分析了地方农官的特点,阐述了地方农官对秦国及秦朝农业、军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秦国秦朝的经济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转型、不断发展。土地国有制度的强化,奠定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农业管理制度的提升,促进了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租赋徭役制度的加重,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工商业管理制度的丰富,促进了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秦国秦朝经济制度建设的不断强化,大大提升了秦国秦朝的综合国力,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并对后世封建王朝经济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秦文化,通常认为是秦族(人)、秦国与秦朝的文化。但是,秦文化的内涵还应该更广泛些。从更广义上看,秦文化应该是"秦"及与"秦"相关的文化的总和。基于此,秦文化还应该包括秦朝之后与"秦"相关的文化,因而具有深远的余续。如十六国时期的"三秦"文化,历代的"秦王"文化,秦地"秦"地名、饮食文化、秦腔戏曲文化等方面皆属之。  相似文献   

10.
秦朝的历史是短暂的,但秦朝建长城、修直道、筑灵渠、车同轨、书同文等等,却进行的是长期投资行为。本文试图从秦亡的历史教训出发,探求长期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以期引导长期投资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秦文化具有率直坦诚、务实求真等优秀品格,作为秦地人的司马迁继承了这些优秀文化精神,其恢宏巨著《史记》的秉笔直书便是充分的体现,而其中对汉武帝的批评则是具有代表性的例证。也可以说,是秦文化铸就了一代“良史之材”。  相似文献   

12.
由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等构成的秦代行政制度文化,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发展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秦的制度文化,虽对先秦时期秦国及各国行政制度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创新,其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有深远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中衍“鸟身人言”是巫术文化残留下来的印迹。赢秦的先祖在商王朝时可能从事巫术活动,在行巫术时有特别的行为和装束。赢秦历史上经历过一个巫术兴盛的时期,受西周文化的影响,秦发生了文化转型,巫术文化的主导地位逐步被史官文化所取代,这大大增强了秦的政治理性和历史意识,推动了秦社会的飞速发展。但在秦文化中还残留了比较多的巫术文化因素,这是秦文化体现出更多的神秘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先秦诸子消费观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之一。中国以后的政治、伦理、经济、消费等思想理论均发韧于此,本文拟就先秦诸子中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墨子、管子、荀子的消费思想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5.
考古出土实物上的文字为秦代书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秦代书法受秦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唯大尚多"与神秘感的特点。秦代通行的正体字有两种,即小篆和秦隶。"秦书八体"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秦代刻石与简牍上的书法分别反映了贵族与平民书风。  相似文献   

16.
秦国及秦朝持续不断地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反映了秦文化重农、重功利的文化价值观。秦水利工程修建反映出的秦文化功利观是分层次的:国家“功利”居于首要地位,“百姓飨其利”仅次之,最后才是个人功利;注重实效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设计是秦文化功利观的重要体现;注重质量和严格管理是秦文化功利观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落实。秦国及秦代兴建的诸多水利工程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造福当地人民的同时,还担当了文化媒介和载体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秦文化的扩散和与其它文化的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17.
秦始皇从亲政起、到统一初期的二十多年间,在用人问题上做到了求贤若渴、任人唯贤、广纳谏言、放手用人。究其原因,既有历史的、现实的,也包括个人的因素。正是这种用人政策使秦王朝呈现出了人才济济、群星灿烂的繁盛局面,并在众多贤才的佐助下,得以消灭六国,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并使一统王朝得到了初步的巩固。然而秦始皇在其统治后期,却日渐走上了“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的歧途,这是导致秦王朝短祚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