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来自广东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退出机制使得风险资本能够实现循环投资,也是风险投资中潜在或外在的有关公司控制权的激励合约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广东为例,说明了退出机制差异造成了我国内外资风险投资机构的经营差距,而退出机制差异主要体现为国内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进而提出了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相关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梁丽萍  陈江 《西安金融》2007,(12):33-34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尚不健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效率低下,不仅加大了退市成本,而且不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健发展。本文立足临夏市解放路农村信用社机构退市实际,就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证券公司风险频频爆发,不断有证券公司被托管、接管或关闭撤销。本文分析我国证券公司的市场退出状况和各种退出方式,指出目前市场退出中存在的缺陷。在比较了国外证券公司的退出机制之后,提出我国需要在法律、组织两个层面完善证券公司市场退出机制,并积极推动证券公司的并购重组。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强制性市场退出的一个普遍特征是大量被实施停业整顿机构迟迟无法退出市场。为什么中国的强制性市场退出呈现这一特征,本文从中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强制性市场退出的法律安排、实施主体以及治理安排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并在分析构建基于监管部门行政执法的强制性市场退出制度可行性的基础上.就立法形式选择及立法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陷入困境银行的退出壁垒和我国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产业组织理论为指导,研究了陷入困境银行的退出壁垒,认为银行不仅具有一般企业的退出壁垒,还有其特有的高社会性退出壁垒。降低陷入困境银行的高社会性退出壁垒的原则是规避金融风险的传导性,处理好保驾护航式退出与市场化机制的关系,处理好成本与收益的关系。相应的国际经验是完善预警制度,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专业而权威的机构监督银行的退出,采取不同的形式处理银行的退出,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本文最后研究了我国银行的退出现状和如何建立、完善陷入困境银行的市场退出机制,以降低退出壁垒并保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自1980年至2000年,130多个国家,几乎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3/4,暴露出金融业的严重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还有所有转轨国家都受到了影响,1997年以来,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业危机更是以惊人的频率、规模出现,基金组织的很多成员国以这样或者那样的形式经历了重大的金融业困扰,危机影响到全球的每一地区,影响到了处于各种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国也不能例如,长期以来,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我国金融机构累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加剧了风险,而且使风险显性化,从而使我国部分金融机构特别是部分澡小企金融机构成为有问题机构甚至危机机构,如何对这些有问题机构进行处理,建立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已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1998以来,随着广东国投的行政关闭,拉开了广东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序幕.进入1999年,随着金融监管的进一步加强,(以广东为例)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也全面铺开,宣告了高风险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大规模的市场退出.2000年部分国有商业银行为适应改革开放,应对WTO的需要,对部分机构网点进行了撤并,也宣布部分网点从市场退出.事实上,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产生了正反两个不同的效应.本文拟对此问题从不同方面作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8.
林明 《海南金融》2001,(4):33-34
本从建立信托资产处置体系与健全和完善资产处置环境方面探索海南信托机构市场退出资产处置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指出了海南信托机构市场退出中资产处置最大化的组织体系构架模式及健全和完善资产处置的外置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金融机构特别是具备法人资格的中小金融机构开始逐步暴露出多年积聚的风险:有的挪用巨额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而且亏损严重,日常经营举步维艰;个别机构负债累累,资不抵债,濒临倒闭,有的甚至已宣告破产。对这些高风险金融机构实施市场退出,  相似文献   

10.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金融稳定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客观要求。我国已有的相关立法和实践表明,现行的市场退出制度尚存在诸多的空白和缺陷。本文从介绍国外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制度入手.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市场退出制度的立法层面探讨了构建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框架的相关问题。作者指出市场退出应遵循五大原则;立法应明确市场退出的主持机构和具体职责;应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解散、撤销及破产三种退出方式,完善程序立法;并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配套机制,以完善我国市场退出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存款保险与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是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关键。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问题往往引致严重的经济动荡。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应对金融恐慌的制度安排,也是解决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问题的主要途径。同时,我们应该建立为减少金融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风险过度承担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运用节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诺金 《中国金融》1999,(4):19-19,21
市场退出机制确实具有化解现实风险、防范未来风险、警示公众关注风险的作用,也是市场化过程中实现优胜劣汰,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必要措施。但市场退出机制,尤其是金融市场的退出机制必须慎用,否则,会产生事与愿违、弊大于利的不良后果。因为金融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的产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对于那些经营差、风险大的中小金融机构如何实施市场退出,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秩序稳定,就成为我们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对中小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小金融机构退出需要遵循的几条原则,探讨了中小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方式,并就进一步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叠加影响下,我国中小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呈现“集中”态势。中小银行资产质量真实性和风险积聚问题加速暴露,成为我国当前一段时间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本文构建了中小银行市场退出预警风险评价模型,建立退出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然后运用2018—2021年白银辖内银行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辖内中小银行风险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刘莹 《福建金融》2009,(9):39-41
本文通过对欧美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比较分析,寻求对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可借鉴之处,提出银行破产监管机构的界定、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破产银行存款优先支付问题的明确以及银行市场退出的例外规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内市场将与整个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把银行信贷营销和风险降到最小,笔者认为,需要建立一个正常有效的市场进入和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7.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运作过程的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产权交易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股份转让这种未来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渠道.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为风险企业股份转让提供更为便利的退出通道.  相似文献   

18.
马冰 《福建金融》2007,(8):29-32
商业银行的内在脆弱性和外在经济周期影响性,是引发其市场退出的重要原因,而资本金不足、资产质量差和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又弱化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导致其市场退出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通过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不仅可以减弱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对宏观金融市场和微观经营主体的负面影响,还可以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上,有效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改革、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对于那些经过求助后,运行管理效率低下、防范风险能力差、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商业银行应该给予市场退出。因此,本文对商业银行的概念,以及现状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市场退出中的问题,阐述了建立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彬  朱珠 《时代金融》2014,(7Z):111-111
随着金融改革、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对于那些经过求助后,运行管理效率低下、防范风险能力差、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商业银行应该给予市场退出。因此,本文对商业银行的概念,以及现状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市场退出中的问题,阐述了建立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