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其核算的正确与否,既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信息质量,又会影响到利润表的信息质量。固定资产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资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02年11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即旧准则)以来,通过执行准则,规范了对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提高了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为了使固定资产准则能够更好地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和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即新准则)对固定资产从确认、计量、折旧处理、减值准备的计提以及报表信息披露等做出了系统的规定,吸收了许多国际通行的处理办法。主要体现在:取消了固定资产减值转回;取消了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对“预计残值”进行了重新定义,引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旧概念;规定了弃置费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
2001年11月21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从2002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固定资产通常在企业的整个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它确认和计量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资产的真实性。此次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2000年12月2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的一些具体内容又进行了改进,为公司夯实资产,挤干水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新准则的主要变化(一)固定资产的界定方式的变化原制度将固定资产划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  相似文献   

3.
为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以下简称“准则”)。在此之前,我国企业没有进行投资性房地产的单独核算,其确认、计量等都与一般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类似,也没有进行单独的信息披露。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借款费用》(以下简称新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简称原准则)相比的主要变化:一是扩大了借款费用资产化的资产范围,原准则仅限于固定资产.新准则扩大到了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最近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从2002年1月1日开始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取得了高度一致性,表明我国会计又向会计国际化方向迈出了喜人的一步。其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主要区别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以我国已有的无形资产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规定的会计规范为基础,借鉴并吸收相应国际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为了规范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新准则对无形资产核算的会计规范做了较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我国在2001年8月首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以下简称旧准则)的基础上,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明确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包括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存货等。  相似文献   

8.
浅谈固定资产核算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其核算的正确与否,既会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表反映信息的质量,又会影响到利润表反映信息的质量。为了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财政部于2001年11月9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并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新准则更充分地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符合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新准则在保持与《企业会计制度》相一致的同时,对其中的具体内容作了一些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固定资…  相似文献   

9.
固定资产是资产负债表的一个重要项目,其核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反映信息的质量。2001年、2002年起分别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企业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规范,既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又体现了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历次变迁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下简称日后事项准则)由财政部于1998年5月12日发布,自1998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中施行。2003年4月,财政部对日后事项准则作了修订,并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其他企业从2003年7月1日起执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对日后事项准则再次修订,形成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鲈卜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相似文献   

11.
韩健 《财会月刊》2007,(8):28-28
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所采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存在以下三点不足并需改进: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1月2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以下简称新准则),于2002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此次出台的新准则对2000年12月2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作了充实和改进,为规范资本市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一、新准则的主要变化(一)中期财务报告内容的变化。1.比较报表为了体现可比性原则,新准则第7条规定,在中期财务报告中,企业应当提供以下比较会计报表:(1)本中期末的资产负债表和上年度末的资产负债表;(2)…  相似文献   

13.
王霞  吴嫱 《会计之友》2007,(11S):32-33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嘲赁》(以下简称“新准则”),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与旧准则在适用范围、会计处理等方面有很多差异。本文试就《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财政部2005年2月修订的并于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7号——非货币性交易资产》(以下简称为新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原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相比,主要的变化是增加了商业实质的概念;适用的范围不同;换入、换出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基础不同;交换损益的计量不同;同时换人多次资产的分配基础不同等。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新准则”)对20010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旧准则”)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本文主要就新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和旧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关于或有事项的概念、确认与计量、披露等方面进行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秦坤 《财会通讯》2005,(10):58-59
固定资产在购置并投入使用后,为了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性能会发生后续支出,包括修理和改良。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当如何处理,《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的规定不尽相同。《制度》规定,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以下简称新准则)准则在职工薪酬的核算范围、计量及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修改并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提高了会计的信息质量。随着该准则在上市公司范围内的首先实施,我们有必要从学习和应用的角度对该准则进行分析。研究其变化及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资产减值新准则的运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为此.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资产减值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规范了企业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现就资产减值新准则的运用,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下简称《准则》)于1998年1月1日已率先在上市公司实行。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于2001年11月9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存货准则),该存货准则对存货的确认、取得及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存货成本的结转、存货的期末计价及相关信息披露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同时也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许多会计处理方法。现从存货的确认标准及其计量、信息披露做简要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