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蛙逃生     
《商界》2006,(1)
让我们重温著名的水煮青蛙的故事故事中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做实验,把一只青蛙投进盛满沸水的铁锅里,结果那只青蛙就像被电击似的跳了出来——接着,科学家又把它放进常温的水里,慢慢地加热,那只青蛙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了。由于这个实验具有某种不同寻常的意义,因此成了一个被人们广为传说的寓言故事。同时,这个寓言也常常被应用于各种情景式管理,所以又被称为青蛙理论。  相似文献   

2.
企业应吸取“青蛙在温水中加热的故事”的教训,及早跳出困局,改变自己品牌市场竞争力下降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人都认为前途一片光明时,你就应该考虑做出改变。而任何公司在成长期的任何阶段必须坚持创新,为转型做好准备。前些年,大家都在谈论“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彼得·圣吉就用它来比喻一种组织困境,就是人们对潜藏的危机易于麻痹大意。查尔斯·汉迪在20年前也有过类似的说法,在非理性的时代,很多变化通常是不连续的而且是细微的,不引人注意的,但最终会很大程度改变我们的一切。汉迪用那只感觉迟钝的青蛙,讽刺了那些过于理性的人群,他们不断适应了其实逐渐  相似文献   

4.
马超 《市场周刊》2005,(29):35-35
在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部分车型中,仪表盘内的发动机水温表都设计成以视觉理想为目的显示表。从实际水温85摄氏度至102摄氏度之间,仪表盘内的水温表都显示90摄氏度。因此很多朋友说:“我的车发动机水温并不高,才90多摄氏度为什么就出现很多故障呢?”当仪表盘内的水温指针超过90摄氏度以上时,实际的发动机水温已经超过105摄氏度了。  相似文献   

5.
黄升民 《中国广告》2009,(12):151-151
《墨子》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次,子禽问老师墨子:“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弄得口干舌燥,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公鸡,黎明时啼叫几声,大家就知道天快亮了,都很留意。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相似文献   

6.
1946年7月,一位石油地质学家在墨西哥的石油矿床里,发掘出一只休眠的青蛙。这只青蛙埋在两米深的矿层内,被掘出来时皮肤还是柔软的,而且富有光泽,经过两天后才死去。地质学家对这个矿床进行了科学测定,证实这个矿床是在200多万年前形成的。这只青蛙只能在矿床形  相似文献   

7.
有一则寓言说:一群玩腻了的青蛙看见有座高高的塔,其中一个青蛙提议比赛看谁先爬到塔尖。于是它们争先恐后向高塔爬去。有一只耳聋的青蛙不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到大家竞相向高塔爬去,它也跟在后面。  相似文献   

8.
有个著名的试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曾有位研究者把一只青蛙猛地扔进沸水里,看它如何反应,结果青蛙奋力一跃跳出沸水,脱离了险境。研究者于是换了个方法,先把青蛙放进凉水里,然后慢慢给水加热,只见水中青蛙悠闲地游来游去,全然不知危险已经来到身边。等它终于感觉到不对劲时,再想跳出水面却已经没了力气和刺激性的反映,终于命丧热水中。这个试验的确比较残忍,但却能很好的揭示出一个道理:面对突然降临的绝境做拼死一搏,往往能化险为夷;但一点一滴来临的危险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最终不得不接受大势已去、悔之晚矣的绝境。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以…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界仍然普遍停留在制造或者产品经营的思维层面,而鲜有用品牌经营思维来统筹企业的,即便一流的中国企业也不例外。因此我认为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大品牌。为什么如此多即使优秀的企业也会陷入此中呢?彼得·圣吉解释说,缘于“水煮青蛙”的原理。当我们把青蛙放进开水中时,青蛙因剧痛而能奋力跳出,如果把青蛙放在常温的水中然后慢慢加温,青蛙就会被活活煮死。也就是当外部的市场环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叶匡时 《商界》2008,(5):152-152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当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时,绵羊都成了狮子;当一只绵羊带领一群狮子时,狮子都成了绵羊。”这个故事显然是要强调领导者的重要:如果领导者有能力,部属自然也就有能力;当领导者无能的话,再有能力的部属也无用武之地了。但事实上,领导者真有这么大的能耐吗?  相似文献   

11.
周小丽大家都觉得“新加坡美树馆”案名取得好,其实案名没什么,特别之处在于产品。这个项目原来是“六只青蛙”——一个楼层6户,像6只青蛙。我去看的时候,已经有两幢的桩下去了,这两幢改不了,其他改做大户型,以马赛公寓为原型,这是老东西了,平立面结构极度复杂,不过上海没有。  相似文献   

12.
姚伟 《商界》2007,(7):120-123
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只青蛙接吻。 “除火星之外最容易引起人们探险欲望”的3M公司,在不断亲吻青蛙的过程中,打造出了一个拥有6万多个产品的创新巨人。 即使是现在,3M公司的新产品增长数量也仍然保持在每年500种以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拯救信用     
阳春三月,读到两个关于信用的小故事,颇有一番感慨在心头。第一个故事说:有个在俄罗斯做生意的中国商人(倒儿爷),刚到哈巴罗夫斯克的时候没有皮帽子,可当地冬天的温度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他外出送货时冻得不行,只好捂着耳朵在雪地里跑。突然,“啪”的一声,一顶皮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一位俄罗斯男子站在他面前,用生硬的汉语说:“明天。”同时又指指手表,再指指脚下。可是,在约定的第二天,这位倒儿爷不仅没去还人家的帽子,甚至还得意洋洋地跟自己的朋友嘲讽那个俄罗斯人:“你猜‘傻帽儿’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傻瓜等帽儿—…  相似文献   

14.
龚艳  朱健 《浙商》2010,(10):114-115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敲定以一只跃动的青蛙来作为新开项目——中国(芜湖)生命健康城的LOGO之时,杉杉投资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和他的伙伴们,肯定隐约预见到了收获的喜悦。“生命健康是人类永匣的话题。杉杉之所以会联手安徽省芜湖市政府、芜湖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以主要参与者的身份介入这个宏伟计划,是因为三方都意识到这个朝阳产业必将前景无限。”在4月8日的项目开工仪式上,郑永刚如是说。  相似文献   

15.
《浙商》2006,(12):105-105
立冬一过,天气时阴时晴,尤其是今年,常常是天两季,早晚温差相差十多摄氏度。这样的天气,平时身体很棒的年轻人一不小心就会感冒,更别说身体虚弱的中老年人。怎样才能平安度过寒冬?“冬日进补”无疑是我们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新财富》2007,(7):58-59
框架媒介的故事给了行业老三们一些启示在“两虎相争”的过程中,老三以下的企业如同“兔子”,其生存空间在于联合,以私募股权资本为纽带的并购整合将多只“兔子”捆绑在一起销售,这时“兔群”的价值就大幅上升,因为一只“老虎”得到了“兔群”就意味着另一只“老虎”将因为没有“兔子”可捕而被迫投降。“汉能+框架媒介”的做法不仅可以应用于新媒体行业,对于其他资本密集的寡头垄断行业也具有可操作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一个周末,渔夫的目光越过船舷,看到一条蛇咬着一只青蛙。渔夫很为青蛙难过,他就靠近蛇,轻轻地将青蛙从蛇口中拽了出来,把青蛙给救了。但他又为饥饿的蛇难过。没有食物,他就取出一瓶威士忌向蛇口中倒了几滴,蛇愉快地游走了,青蛙也显得很幸福。几分钟后,那条蛇又咬着两只青蛙回到渔夫的面前。 无论如何你该相信,人或组织都会很乐意  相似文献   

18.
崔金生 《商界》2007,(9):102-105
2005年第一期,我们推出了《像青蛙一样思考》,细心的读者一定还会记得文末还有未解之题,老青蛙布置的功课——10个经典泥潭,一直想听听讲解,今天就不妨让老青蛙出场,我们也来“蛙式思考”一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在路上     
凌平 《广告导报》2004,(27):5-5
中国民间说故事时惯用一个开场白:“从前……”。以“从前”开始故事看似平凡,却牵引出一份浓烈的回顾感。从前,从1993到2003,心路十年,本刊由10年前的一张四开的报纸成长为今天一本厚厚的全彩页杂志。  相似文献   

20.
贾林 《商业文化》2006,(4):70-71
曾经流行这么一则笑话,说有一天,一只蚂蚁躲在树后,将它的一只脚伸出去,另一只蚂蚁路过时问他:“干嘛呢,兄弟?”这只蚂蚁赶紧说:“嘘,小点声,没看过来一只大象吗,我要绊倒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