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建立央行反应函数以及对冲销系数的估计,发现我国央行在1994-2008年第三季度所采取的各种冲销政策手段,包括再贷款、再贴现、调整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干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对冲了由大量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带来的被动增加的货币供给;而且随着公开市场操作的逐步成熟,冲销力度有所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BGT(2002)模型进行修正,基于2004—2010年中国月度数据估计了动态货币冲销系数,探讨了货币冲销水平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冲销政策的可持续性。结果发现,近年来中国央行总体上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货币冲销,但冲销水平短期内存在明显的波动,这种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以央票利率为代表的冲销成本和国内净资产规模的限制,是造成货币冲销水平波动和冲销政策在长期内难以持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修正的BGT模型,重新构造净国外资产变化(△NFA)与净国内资产变化(△NDA)变量,同时使用OLS和联立方程方法估计了中国自1994年汇改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采用递归系数方法估计了其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中国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冲突加重,货币政策虽对资本流动冲销力度充分大,但资本流动的抵消效应也十分大,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很大挑战,央行冲销工具面临无效性难题,正被迫寻找其他措施化解外汇占款。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银行通过央行票据进行货币冲销的操作中,过高的成本一直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央行票据不适宜作为长期冲销工具的重要理由。2004-2009年的中国数据显示,在不考虑汇率因素的情况下,3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冲销操作均表现为盈利;而在考虑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央行票据冲销操作在财务成本的动态变化中盈亏互现。可见,汇率因素对央行票据冲销操作的财务成本产生了重要影响。考虑汇率因素后,尽管冲销操作总体上表现为亏损,但亏损较为有限,所以不能仅从成本角度质疑央行票据冲销操作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BGT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利用OLS方法和2SLS方法及中国2000-2011年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央银行净国内资产变动的抵消系数高达-0.743,但中央银行反向的冲销操作同样十分有效,冲销系数高达-1.022。这不仅使得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的影响极其有限,甚至引起了货币乘数和物价水平的反向变化。事实上,净国外资产变动一个单位只能使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分别增加0.018个单位和0.098个单位,却会使货币乘数和通货膨胀分别下降4.095和1.098个单位。这说明近年来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货币效应都十分微弱,货币政策效应却很强。  相似文献   

6.
王永中 《金融评论》2010,2(1):49-65
近来,中国面临的“三元悖论”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大量国际资本持续流入的情况下,兼顾人民币币值稳定和独立货币政策的目标,成为中国货币当局所经受的严峻挑战。基于一个修正的抵消系数和冲销系数模型,论文利用1999年6月至2009年3月的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对中国资本管制效率(抵消系数)和外汇冲销有效性(冲销系数)作了估计。研究发现,中国的资本管制虽然仍有效但约束力有所下降;以基础货币为考察对象的外汇冲销程度几乎是完全的,而的外汇冲销有效性程度明显较低。递归估计显示.中国资本管制效率和外汇冲销有效性呈不断下降趋势,从而,货币当局谋求币值稳定和监管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能力将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7.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放弃了固定汇率,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各国央行除了传统的货币政策职能外,还要在必要时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中国自2004年以来由于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维持人民币稳定渐进升值,使得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加大了央行冲销难度和力度。为此,了解发达国家央行的冲销实践,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借鉴其先进经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宏观经济影响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2002年6月-2011年5月的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外汇储备增加和货币冲销政策对物价水平以及社会产出水平的动态影响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具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效应,而央行的货币冲销政策对物价水平具有显著的平抑作用,同时对社会产出却没有不利影响。最后,本文从实证结果得到几点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现象,并被普遍认为是近几年来我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如何测度经济体中流动性过剩的严重程度,进而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提供依据,理论界和管理部门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最优货币供给规则为理论视角,提出了适度货币供给增长率概念和及其定值方法,并以该方法对1999-2007年的实际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体在1999年1月-1999年10月、2002年7月-2004年8月,以及2005年5月后的三个时间段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货币供给增长过快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并且辅之以其它政策工具吸收沉淀于银行体系和流通领域中过剩的流动性资产,应是现阶段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面临越来越大的三元悖论困扰,即在维持有限的汇率制度弹性以及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同时,持续面临着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入。实证研究发现,在面临大规模的外汇资本积累后,央行的外汇冲销水平在2006年第3季度后下降了,但总体上看,中国货币供应还存在一定的自主性。由于外汇冲销存在一定成本,央行应提高成本较低的回购操作比重,降低成本较高的央行票据操作比重。考虑到十二五规划已经制定了扩大内需战略,来自经常项目盈余的外汇流入会持续下降,中国对外国直接投资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控制和引导,限制热钱流入应该是中国今后应对外汇资本流入的重点。而只有人民币成为国际信贷货币,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外汇积累的货币效应以及货币错配风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央行票据货币冲销的成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进行货币冲销的过程中,过高的成本一直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央行票据不能作为长期冲销工具存在的一项重要理由。本文考察了近三年的有关数据,从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两个角度出发,认为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形势发生巨变,央行的冲销成本是在动态变化的,对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也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货币数量理论研究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重大意义。首先采用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研究外汇占款、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互影响状况,同时运用脉冲响应模型和方差分解技术研究变量受系统内变量冲击的反应和波动情况。其次进行货币冲销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央行的货币冲销政策完全有效,货币冲销力度大约为-0.6,货币冲销弹性大于1,从整体来看,货币冲销有效性呈现弱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3.
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自此,在央行的政策工具组合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武器,同时意味着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由此前的每周两次(周二和周四),变为了全周操作(周一、周三和周五面向央行指定的16家一级交易商),伴随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和中国货币环境的变化,相信该项工具在今后将成为央行货币调控最为重要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投资对财政货币政策冲击反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方法研究了我国企业投资对财政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通过采用1998年1月~2009年4月的月度数据实证研究表明: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央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能力存在差异,导致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不同。在经济繁荣阶段,社会资金运用效率较高,不存在剩余流动性,央行可以较容易地通过调整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控制货币供给总量。这时货币供给的外生性较强,货币政策作用效果比较显著;而在经济衰退阶段,可选择的投资机会较少,流动性相对过剩,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这时央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能有效提高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作用效果减弱。短期内虽然财政支出对企业投资会产生正向影响,但是负向影响要大于正向影响,也就是说财政政策对企业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面对金融危机,美联储实施了大量货币政策工具,外国银行美元敞口风险累积与其短期融资市场期限的错配最终导致了美元流动性短缺的爆发,美联储重启了与其他央行的流动性互换。通过比较银行同业拆息利差、美元基准和外国央行的隔夜美元拍卖贷款利率这三个变量可以看到,互换的公布和操作均有助于减轻美元流动性压力。美联储流动性互换对我国央行建立健全货币互换工具使用功能和拓展货币互换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宏观经济平稳发展,不断对外汇市场进行冲销操作。本文采用1994-2010的样本验证了我国逆风向的外汇干预目标。在冲销干预的有效性检验中,我国冲销系数范围都在[-1,-0.5]之间,冲销规模适中,不存在过度冲销的情况。分阶段样本分析显示该系数在2003年后上升,即面对不断增长的外汇占款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外汇市场冲销的强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朱红 《经济论坛》2011,(11):119-122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中国人民银行为了维持人民币名义汇率的稳定和促使宏观经济平稳发展,不断在外汇市场和国内公开市场上进行外汇干预和冲销操作,从而导致了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流动性过剩等问题不断显现。如何进行有效的冲销操作,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维持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成为货币当局、学术界等各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我国货币冲销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分析了冲销效果有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事前"货币需求角度,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货币供给大于"事前"货币需求,两者的缺口定义为超额流动性。该定义权衡了货币供给和需求双方的交互性,从社会整体角度去度量流动性,克服了传统度量指标的不足。从实证结果看,超额流动性指标对我国流动过剩拟合程度良好,流动性过剩是引起通胀的显著原因,对通胀解释力度较强,半对数弹性为0.91。笔者从"事前"货币需求角度,提出建立恰当的流动性指标、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加"事前"货币需求、丰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数量型"货币工具等治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M2/GDP比率过高现象引人关注。本文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经济变迁的背景,主要从货币供给的视角,分别研究了央行的基础货币增长及货币乘数增长的影响因素。认为未来应着力改善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转变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优化金融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以应对货币供给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20.
王婧 《财经科学》2015,(3):1-13
根据2002年1月-2014年6月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和国内货币供给的实际情况,构造两个修正的BGT模型,采用OLS方法进行估计对比研究,实证检验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冲销干预货币政策的效力.估计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程度越高,抵消系数越小,同时冲销系数越大,说明利率市场化改革能有效提高货币政策的冲销干预能力和独立性,利率汇率传导渠道也更加通畅.因此,我国应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同时进一步合理扩大资本账户开放的程度,加强藏汇于民建设,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