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金融博览》2004,(11):27-27
受 加息预期的影响 ,一向被认为“暴利”的房贷险 ,正面临着业主提前还贷的“退保”大潮 ,房贷险走到了亏损的边缘 ,部分保险公司已萌生停售房贷险之意 ,房贷险市场开始收缩。高额手续费是风险源头“房贷险的赔付率很低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而一直以来 ,各家保险公司都在激烈  相似文献   

2.
谁解房贷险困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冠中 《中国保险》2004,(11):34-35
房贷险一直以来由于其风险低成为保险公司的宠儿,但如今,由于银行加息,购房者提前还贷也越来越多,保险公司所面临压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房贷险的大量退保,加之央行加息促使购房者更快的还款,房贷险成为保险公司的“鸡肋”。但房贷险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其替代品因为其局限性而不能形成规模。我们应积极改进房贷险,推出新品种,力争达到银行、保险公司和购房者三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一、加息不会导致退保潮和保险需求大幅下降许多人担心,保险公司实行预定利率,且该利率的上限为2.5%,加息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达到2.79%,保险产品相比较银行存款和其他投资型产品而言,收益率低,从而缺乏竞争优势,加息可能会引发退保潮。这种观点固然有它的道理,但是,要判断是否会出现退保潮,还必须对各险种进行综合分析,因为不同的险种有不同的特性,有的是利率敏感型,有的则不易受利率波动的影响,即使同是利率敏感型,有的会因利率上升而收益增加,而有的收益会减少。  相似文献   

5.
薛胜 《理财》2011,(5):57-58
在这个房价飙升的年代,大多数人最为关注的无疑还是房子.为了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几十年的银行负债,早就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在此过程中,收入是否正常、人是否有意外发生,就成了决定还贷者能够顺利还贷的几个关键问题. "你买房贷险了吗?"这成了最近一些购房者见面的问候语.相对于保险公司,则是一些保险公司的房贷险业务正在增多,相对于银行,则是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在发放贷款时,也倾向选择已购买房贷险的购房者.房贷险,我们并不陌生.几年前,它曾经被批评为"强制消费",并一度陷入沉寂.如今,房贷险重出江湖,它又将靠什么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房贷险,全称为“个人抵押商品住房保险”,是一种保证保险。银行规定,购房者向银行货款的同时必须在保险公司购买房贷险。其基本操作模式为:购房业主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要求业主将所购的房屋进行抵押,并向其指定的保险公司购买房贷险,银行凭着房屋抵押借款合同和房贷险保单等给予贷款。  相似文献   

7.
张锐 《上海保险》2005,(6):46-48,18
去年以来,国家把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遏制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和住房价格过快增长的势头。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中央银行两次提高住房信贷利率,公众一度产生加息通道预期,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贷大量增加,房贷险市场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一、成都房贷险市场现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推进和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城镇居民住房需求逐步释放。1998年,  相似文献   

8.
自去年3月央行加息以来.各大商业银行的房贷业务明显萎缩.提前还贷者有增无减.据上海银监局的数据显示,去年7月上海中资商业银行自营性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呈负增长态势.分别比上月减少4.61亿元和8.86亿元。而8月房贷余额更是减少了18亿元。不仅如此.还有不少人选择了提前还贷.一项调查表明.自加息后.在500个购房者里有67%的人抱着“能少还一点是一点”的心态准备在有条件的时候提前还贷.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款.指借款者在还款期内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借款余额的行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出现的抵押贷款提前还款现象.出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银行只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研究它的发生机理.在理论分析和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找出决定因素.建立提前还贷模型,进行有效地预测和防范.从而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寿险市场多次出现"退保潮",高退保严重影响到寿险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寿险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了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2012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将防范退保风险放在重要位置。因此,保险监管机构及保险公司应高度关注退保风险,采取预防措施并适时调整策略方案,强化退保风险管理,维护公司稳定。  相似文献   

10.
房贷险的风险管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 《中国保险》2006,(4):47-49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发展与现状 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即人们俗称的“房贷险”,在我国,它隶属于财产保险范围。由于我国各商业银行普遍规定,购房者向银行贷款的同时必须在保险公司购买房贷险,加之20世纪90年代房地产的销售热,我国住房贷款保险一出现就呈现出超速发展的态势。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我国1998年居民个人购房贷款只有426.2亿元,到2004年已达到16591亿元,近几年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平均增长率仍在30%——35%左右。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个人住房贷款保险由于具有较低的赔付率,因而成为各保险公司竞相争食的一块大“蛋糕”,导致房贷险市场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人们投保意识的增强,人们为了让自己更安枕无忧,房贷险无论是强制购买还是自愿购买,也开始成为人们购买保险中的主要险种。其实,也许很多投保者并不明白保险公司对房贷保险理赔条件的严格限制。在五种情况下,保险公司是要拒绝理赔的。为此,笔者提醒房贷险购买者,应及早注意,当心这些拒赔意外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陈婷 《理财》2004,(12):60-61
今年一段时间来,广州、北京等地的房贷险市场纷纷传出"大面积萎缩"的消息,甚至有消息称数家财产保险公司已经在广东等地停止了房贷险业务.房贷险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3.
自2010年10月以来,央行已经四度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2.25%上调至3.25%,一年期贷款利率由5.31%上调至6.31%。有不少购房者抱怨,月供目前增加了200多元,但如果继续加下去,明年的压力则更大了。但对享受七折利率优惠的市民来说,随着加息七折的优惠力度更加明显,因此没有必要急于提前还贷。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房地产价格持续迅猛上涨,央行多次提高房贷利率,借款人的偿付压力增大。与此同时,面对房价上涨压力,许多本应在几年后购房的人纷纷加入购房者一族,而普通居民为保值增值投资购房的也越来越多。虚高的楼市泡沫,不但让广大购房者背负了沉重的还贷包袱,也让银行系统的按揭贷款危机暗流涌动。不断地加息,已经让购房者处境每况愈下,如果楼市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势必导致大规模的“断供潮”,房贷危机其实离中国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市场调控背景下房贷险的出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调控房价的政策,对于购房者、房地产商以及银行提出了防范信贷风险的更高要求,同时也相继伴随更加严格的购房条件.在解决工薪阶层住房难的问题方面,房贷险日渐被提上了缓解民生的重要历程.本文在阐述2011年我国上市 银行中报房贷情况的 同寸,分析了我国当前房贷险供求脱轨的原因,结合国内外房贷险的发展模式,探析未来我国房贷险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所谓"居者有其屋",贷款按揭买房成为了老百姓住房问题的"绿色通道".近几年来,房贷险也开始成为人们购买保险中的主保险.其实,也许很多投保者并不明白,因保险公司对房贷保险理赔条件的严格限制,在五种情况下,保险公司是要拒绝理赔的.为此,笔者提醒房贷险购买者,应及早注意,让保单真正起到高枕无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泡沫经济带来的利差损与投资失败,保险公司对保险市场的过度开发及退保潮的冲击,是日本保险公司破产倒闭的根源,因此,我国应尽快把经营目标从规模转向效率。进行保险产品的品种“革命”,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益。  相似文献   

18.
祝慧 《金融博览》2005,(6):36-37
房贷新政出台后,许多贷款购房者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决定提前还贷。于是,有的银行不愿意了,提出提前还贷将收取违约金。一时间,关于银行到底该不该收违约金的争论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19.
杨丽 《中国保险》2015,(2):37-40
近年保险公司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创新,分红险、万能险等投资型险种受到热捧.尤其在银邮中介销售渠道炙手可热,但是这些被异化成短期理财产品的长期寿险产品潜藏了诸多的风险,满期给付的压力以及大规模的退保便是其中之一。中国保监会相关人士指出,满期给付和退保在2014年已进入高位,但最高峰是在2015年,并在此后几年仍将维持高位。2014年上半年,实际退保高出年初预测达30%。  相似文献   

20.
蒋占刚 《理财》2011,(1):61-62
时隔34个月,加息的"锤子"还是在一片猜测中突然落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于是,近段时间各大银行营业网点开始热闹起来,尤其是关于加息通道是否已经开启、如何进行转存、是否选择提前还贷、理财产品利率会否上浮等问题,成为了百姓询问的焦点。那么,时隔近3年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