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防工业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机制与辐射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国防工业对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对其辐射机理进行科学的阐释及定量评价,可以为国防产业布局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国防工业对区域经济的辐射过程主要可以通过资本转移、技术外溢、产业关联和劳动力流动四种途径来完成。在辐射机制研究基础上,从带动能力与扩散效应两大方面构建了国防工业对区域经济辐射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建立了辐射力评价模型,由此提出国防工业对区域经济辐射力的一种科学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桂林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范围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首先建立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影响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所考察城市的辐射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引入断裂点模型,对桂林建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作出了评估.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是当地政府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方法对于准确、客观地了解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评价体系明显存在缺陷,理想的评价体系应当在重视经济增长指标的同时,增加经济结构、经济关系、制度创新所占的比重,同时还应该对已有的指标进行优化。本文在构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的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际评价。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点)空间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国内外旅游空间竞争力研究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从分析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入手,总结出区位因素、空间辐射力因素、空间集聚力因素以及价格因素是影响旅游景区(点)空间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尝试构建了评价旅游景区(点)空间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及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各类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期区域技术创新及评价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对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及模式存在差异。经济转型期区域技术创新有其新特点,设计经济转型期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有其自身的原则与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因素中,投资对GDP的贡献率长期高于消费贡献率。伴随着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投资规模的扩大,对区域经济影响层次、影响范围也逐渐扩大,在产业空间布局、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地方财政收支等方面带来了多重影响。对这些影响进行分析评价,是区域经济学理论和实践面临的新课题。然而,迄今关于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甚少。亟需进行研究和规范。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为大型水电项目进行区域经济评价的实践,提出重大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并阐述了区域经济影响评价与国民经济效益评价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从《论十大关系》看毛泽东的发展观,其基本观点有:既重视经济建设又关注政治建设和文化的发展;重视重、轻、农的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发展的目的侧重于提高工人、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区域矿产资源的竞争力强弱,直接决定本地区的矿业发展水平和矿产品供应能力。在给出矿产资源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全面分析影响地区矿产资源竞争力的各个方面要素,建立了包含矿产资源禀赋、矿产资源开发、矿业市场发展、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支持五大评价系统、22项评价指标的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各指标的分析、测算,构建了简便实用的分析评价模型,为开展地区矿产资源竞争力研究提供了现实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和重点。为了实现资源主导型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资源导向型区域的技术创新力度。本文在分析资源导向型区域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从区域技术创新的三维立体空间模式出发系统地阐述了该区域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和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以自主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环境保障能力、产出能力以及潜在的自主创新能力四项指标为基础,构建了综合评价我国重点经济圈内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突变级数法进行了评价,从而对三个经济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区域信息化经济发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化经济是一种通过学习实现的创新密集型经济.信息化经济冲击传统产业,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受到挑战.发展区域信息化经济需要充分挖掘人力资本潜力,积极发展信息通讯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信息化进程,合法扶持区域市场和民族工业,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2.
国防以经济发展为依托,国防离不开科技,并与国际政治密不可分。冷战后,世界主要国家调整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战略,出现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和军民一体化趋势。同时,国防科技工业关系着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甚至关系着国家安全。世界大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国防生产领域,在给国防工业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给国防工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文章认为,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国防生产领域对国防安全构成威胁,对国防产品质量和品质产生消极影响,同时,非公有制企业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不相容的矛盾,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也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对消极影响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化解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国防生产领域消极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绿色食品产业国际竞争能力是基于区域要素的比较优势的集成,绿色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多来自于有利的资源环境、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政策导向等因素。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文献系统分析基础上,构建了绿色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结合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条件、自然资源、产业需求等情况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食品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用于评判区域性产业时会出现明显的误判,因此本文在前期研究的适于区域性产业市场集中度的度量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评判方法的各种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构建了适于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的评判方法体系;进一步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讨论了实际应用这些评判标准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有利于国防工业基础和民用工业基础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缓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有利于国家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还面临着观念歧视、信息不对称、政策不平等等问题的困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给非公有制经济以平等的待遇;完善政策法规,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能够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有研究由于数据限制,很难对我国城市服务外包竞争力做出全面评价。本文基于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模型、空间变系数GWR模型和空间计量的SAR模型,对我国20个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为相关产业成熟度和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和地理邻近城市发挥出的作用并不明显,而空间区域相关性非常明显;考虑到区域相关性以后,相关产业成熟度对服务外包竞争力的贡献会下降,而科技创新能力的贡献会上升。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以纺织产业为例.建立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2004年全国31个省市纺织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认为,我国纺织产业区域发展基本呈现出东中西三级带状模式,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纺织产业实施区位转移的发展战略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