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原有的土地使用权抵押标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应在原有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国有或集体所有“四荒”使用权、乡(镇)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增加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后的处置规定散见于多部法律法规,总结涉及相关条款的规定如下:到期前一年由土地使用者申请续期;予以续期的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交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申请续期或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该宗土地不予续期的,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由国家无偿取得;土地使用者交还土地使用权证,及时办理注销登记(《物权法》规定出让人办理注销登记),登记机构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本文将就未申请延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 2003年8月10日,某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衣信社)与甲公司签订借款合同,由农信社贷款给甲公司120万元。同日,乙公司以其60亩土地使用权为甲公司作抵押担保,并与农信社签订了抵押合同,双方还约定抵押合同签订后5日内办理完抵押登记手续。抵押合同签订后,乙公司多次承诺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但迟迟不予办理,仅将土地使用权的权利证书交付给农信社。此时,衣信社认为只要有土地使用权的权利证书,就能控制该土地的使用权,  相似文献   

4.
集体土地使用权主要由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三部分组成。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耕地、宅基地使用权禁止抵押,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有条件抵押。鉴于此,现阶段改革重点应突出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财产性,将其保障性放在次要地位。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不损害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探索放开对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正A公司拥有一块商服用地使用权,并将上述土地使用权抵押给B银行用于贷款担保。抵押权存续期间内,A公司未通知B银行即与C公司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将上述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了C公司。其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效力如何?解答一、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物的,转让行为无效我国《物权法》第191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其影响都是深远的.尤其是在建设用地使用权方面的详尽解释与全面规范,使其理论涵义与现实意义更加清晰.通过对"建设用地使用权"称谓的来源进行辨析,结合《物权法》的规定对建设用地使用权内涵及其取得方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国有土地出租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土地出租的异同点,提出了一些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与利用限制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限制流转的理由值得商榷 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一项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用益物权制度.但《物权法》所规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其客体仅限于国有土地,在集体土地上能否通过出让等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物权法》没有明确规定.但该法第151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办理."这一规定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承包集体土地的农户依法享有的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和流转的权利。关于农户承包土地是否能抵押的问题,在法律上和政策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84条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37条有同样的规定。可以说,在法律层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抵押是一项近乎  相似文献   

9.
新闻事件:10月1日,广东省发布实施了《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办法》第七条规定。出让、出租和抵押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第十五条规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用于商业、旅游、娱乐等经营性项目的,应当参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的程序和办法,通过土地交易市场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进行。[编按]  相似文献   

10.
正问题A公司向B公司借款50万元,并与B公司签订《土地使用权抵押协议书》,以使用权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某地块土地使用权做抵押,为该债务提供担保并交付3000平方米土地的使用权证,但未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借款期满后,A公司未  相似文献   

11.
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焦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当前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存在的法律问题,针对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的立法状况,提出立法对策和法律架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立法应开禁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2)继承作为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方式在法律上具有可行性。研究结论:尽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依据《物权法》对地上、地下空间权利区分设立,以明晰权属、准确登记。研究方法:借鉴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理念,通过楼面地价充分体现土地价值,建立专有部分使用权与成员权的复合型法律关系,用建筑面积与高程的组合,构建区分建设用地使用权。研究结果:通过分析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建筑用地使用权的关系,明析区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地位。通过对地籍调查方法的细化,解决区分建设用地使用权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并举例说明。研究结论:区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提出对地上、地下空间权利的设立填补了实际操作中的空白,与现在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紧密衔接,对研究土地空间利用的不动产管理问题具有积极探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营管理》2014,(3):47-47
近日,山东省诸城市通过了《诸城市农村住房抵押贷款暂行办法》。办法规定,诸城市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个体私营经济而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可以以其在农村的合法房屋设定抵押担保。借款人必须保证设定抵押的房屋在依法偿债后有适当的居住场所。其中有几类房屋不得设定抵押: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未取得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或房屋所有权证的;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或者受其他形式限制的;被列入征地拆迁范围的。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抵押制度的几点立法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使用权抵押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担保方式,但是目前关于土地使用权抵押的立法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关于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规定在立法上不够衔接,甚至互相冲突;另一方面,关于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规定在立法上不够全面和明确。立法上存在的问题导致在实践中产生很多争议。结合土地管理的实际,对土地使用权抵押在立法上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土地使用权按地上建筑情况可分三类:一是地上建筑领有合法产权证(房产证)的;二是地上建筑已经竣工并通过国土部门土地复核验收但地上建筑因故未领取房产证或地上建筑已灭失的土地使用权,这类土地使用权证实践中叫做正  相似文献   

16.
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问题一直是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之一.2007年《物权法》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2020年5月通过的《民法典》又重申了该内容,进一步确认了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一种独立于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地位.我国城市国有土地上已设置建设用地使用权,要开发利用该...  相似文献   

17.
纪擎 《中国土地》2005,(9):34-35
划拨土地使用权在相关立法上存在的矛盾矛盾一:《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与《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产生矛盾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抵押时必须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并补交或以抵押所得的借款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否则不能抵押。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连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在此对于土地使用权并没有区分是划拨取得还是出让取得的,这样就可以理解为只要有合法的房屋所…  相似文献   

18.
正甲公司欲借款500万元,以其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作为担保,但该土地使用权存在异议登记,此时能否设立抵押权?解答问题的焦点在于存在异议登记是否属于《物权法》第184条规定的不得抵押情形,即属于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进而影响不动产登记簿记载权利人处分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抵押的价值重叠是指房地 产在抵押时,土地的价值被两次计价的一种现象。本文所指房地产是指房产和地产的有机结合体,不包括无地上定着物的地产。作为房地产构成的房产和地产,虽形态有异,却密不可分。土地是任何房产的基础,是土地之上任何建筑物的本质组成部分,离开土地的建筑物不具有法律上的独立性,不能构成独立的抵押标的,故《担保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下称第一款)规定:“以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该房屋占用范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另一方面,虽然房屋不是土地的本质组成部分,土地本身有独立的…  相似文献   

20.
立法对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抵押采取了严格限制的原则。新颁布的《物权法》仍然沿袭了这一精神,集体土地使用权在原则上不允许转让,也不允许设定抵押权。即使在特殊情况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抵押,相关的规定和管理措施也比较严格,可是现实又不断冲破法律的界限,变相抵押集体土地的形式多有发生,由此带来的抵押纠纷的相关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