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家宝总理说:“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在市场经济中,其实信心才是决定经济走势的最关键因素。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目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但从广告总支出等指标来看,目前围内消费信心犹存,投资信心在中央4万亿元财政支出的支撑下也未出现明显下滑。 相似文献
2.
3.
国家统计局7月19日公布,经过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很多市场人士此前分析,按照目前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中国的GDP总量极有可能在年底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5.
拜金融危机所赐,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活得像个经济学家:CPI、PPI、PMI,还有用电量、出口数据、狭义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等等,这些枯燥的经济数据牵动着上至政府高层、商界巨子,下到寻常百姓的神经。经济发展、企业兴衰,还有股市楼市的起起落落,都要看这些数据的脸色。人们的目光聚焦于这些经济数据,以及能够对这些数据作出解读的专家学者们——虽然,无论是数据还是专家,似乎都不怎么靠谱。 相似文献
6.
7.
现代经济学在分析宏观经济的现实走势时,较多地使用“(心理)预期”这个概念和方法,并认为,预期的“向好”与“向坏”,对宏观经济的现实走势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所谓预期,是对未来的看法和判断。譬如,我们看好2004年及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因为,在中国的厂商和消费中正在形成“向好”的预期。这一“向好”的预期是建立在以下基本事实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市场信心对金融动荡或危机的影响是明显而微妙的,因而恢复和树立市场信心,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尤为重要。通过研究认为,要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强化对金融的审慎监管,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保持信息渠道畅通透明,防止谣言动摇市场信心;公信力部门及时发布信息,稳定市场信心;利用最后贷款人,化解危机稳定信心;促进法制建设,提高市场违规成本,才能树立市场信心,稳定市场情绪,有助于缓解或化解金融动荡或危机。 相似文献
13.
14.
15.
【英国《金融时报》2月23日】中国正在经历严重的产能过剩。从需求方面分析,采用修正后的GDP数据,我估计2000年到2005年期间的固定投资占中国GDP增长的58%。产能过剩可能会迫使中国减缓固定投资。随着海外工厂向中国搬迁热的退潮,我预计出口增长将从2005年的28%降至2006年的15%。那么2006年中国的高增长由什么来支撑呢?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量化和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预期的主观感受、用以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是监测经济周期变化不可缺少的依据.本文根据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理论和方法,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参考我国国家统计局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方法,同时密切结合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设计了成都市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编制方案. 相似文献
18.
◆国外以复杂的心态看中国中国统计存在水分,这个原来由学者提出的“一家之言”却被一些西方公众传媒广泛传播,不能不让人问几个为什么?在世界发展史上,每当一个大国崛起之时,国际上总会产生种种议论、猜测、疑虑甚至担心,这是属于情理之中的事。中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国力迅速增强,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不足为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国问题的较大争论有过四次。第一次是1994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引发了一场大争论;第二次是1992年以来,国际上泛起一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源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20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开始了高速增长的进程,这一进程一直延续了20年,创造了GDP年均达到9%的世界经济增长奇迹。还在国外经济学家剖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和试图核实9%的增长率的准确性时,中国的经济奇迹已成为公认的事实。目前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经济是否就此结束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