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基础内容进行探讨后指出会计等式,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动与静的结合;现金流量表要素的设计有画蛇添足之嫌;在"收入-费用=利润"中会计要素利润在不同的原则下内涵是不同的,等式的成立与否主要是看"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口径是否一致;只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才是最最基本的会计基本等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对象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笔者认为这一划分方法在逻辑上存在缺陷 ,在实践中也存在矛盾。可考虑将会计对象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五个要素 ,并按这五个要素来规定会计科目的类别 ,以克服现行会计要素划分方法的弊病。一、现行要素划分方法的逻辑缺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是通过对会计要素概念的外延进行划分所形成的要素类别 ,在逻辑上是会计要素概念的子项。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复杂 :其中有些子项之间是全异的关系 ,如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有些子项之间是真包含的关系 ,如所有者权益和利润 ;有些子项之间是交叉的关系 ,如费用和资产。这些复杂的逻辑关系在以下两个方面违反了概念的划分规则。(一)违反了子项不相容的划分规则按照概念的划分规则 ,各子项之间应当互不相容 ,即应该是全异的关系 ,否则就会引起混乱。现行的会计要素划分方法却违反了这一规则。1、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之间在概念的外延上是真包含关系 ,而非全异关系。所有者权益包含利润 ,是利润的种概念 ,而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的属概念。这样两个存在种属关系的概念同时被划分为会计要素...  相似文献   

3.
会计基本等式具有重大意义。理论界对会计基本等式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等式(以下简称“扩展等式”)是否成立的问题上。一、会计等式理论争鸣回顾自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以来,理论界对扩展等式是否成立一直存在争论,回顾这场十多年来的争论,认为扩展等式成立的观点占了上风,具体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一是“支持论”的文献在数量上远远多于“否定论”;二是“支持论者”对“否定论者”的全部观点都进行了有效的反驳,而“否定论者”对“支持论者”的一些重要观点却无法予以反驳;三是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基础会计教材都采纳了扩展等式,其中包括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教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会计学》,这些都是具有较高水准的教材。但是,经过深入研究之后,笔者的结论却是对扩展等式的基本否定,现具体分析如下。二、代表性观点本文专注的焦点是扩展等式是否成立。支持扩展等式成立的代表性观点有以下四种:1.刘璇等人从所谓的利润的两种并行不悖的计算方法(利润=收入-费用,利润=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权益)推导出:期末资产 费用=期末负债 期初所有者权益 收入,从而认为扩展...  相似文献   

4.
黄惠忠 《新智慧》2004,(6B):80-80
“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 所有权益 收入-费用”、“资产=负债 所有权益 利润”,国内部分基础会计原理教材中都出现了上述三个等式,但笔认为,这三个等式是否成立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王竹泉 《新智慧》2000,(10):37-37
会计要素是为实现会计目标,以会计基本假设为基础,对会计对象内容的基本分类。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并对每个要素进行了定义。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和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要素的缺陷或不足逐渐暴露了出来,必须加以重新审视并修订。这对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乃至会计理论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敏 《新智慧》2008,(11):63
一、关于会计恒等式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有两大恒等式: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②收入-费用=利润。第一个恒等式奠定了会计处理的基础,体现了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第二个恒等式则说明了利润表的构成,对一个企业来说,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就等于企业的利润。如果结果是个负数,则为企业这一时期发生的亏损额。从广义上看,这一恒等式不存在问题,但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基本准则》)重新定义了收入和费用的概念,从而使“收入-费用=利润”这一恒等式变得不恒等。  相似文献   

7.
肖小凤  沈辉 《新智慧》2005,(12):58-59
会计基本等式具有重大意义。理论界对会计基本等式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资产=负债+所有权益+收人-费用”等式(以下简称“扩展等式”)是否成立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8.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新的定义。地勘企业适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可以进一步规范地勘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对真实、完整地反映地勘企业的资产状况,提高地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民经济核算所需基础资料最终主要来源于企业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在核算对象,主要目的,核算方法及资料来源等基本方面的不同,导致在核算内容上基六要素即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与国民经济核算的有关内容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核算原则上,其权责发生制,计价原则和配比原则等也不符合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要求。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国民经济核算为中心,兼顾企业会计的特点和要求,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诸如资产核算,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核算以及计价原则等方面逐步达到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0.
会计要素是最基本的会计概念。世界各国对会计要素的界定有相同点,但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进行了改进,但仍难以涵盖资金运动的全过程。本文提出以净资产为核心,构建包括静态的资产、负债和动态的收入、费用、利得、损失、接受所有者投资、派给所有者款的要素体系,以实现会计要素与其他会计基本概念的内在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1.
电子商务环境中经济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会计处理的复杂性。本文从基本的电子商务模型入手,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中可能遇到的特殊会计问题。涉及企业的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各个方面,同时讨论了会计报表编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包括总则与一般原则及资产要素准则、负债要素准则、所有者权益要素准则、收入要素准则、费用要素准则、利润要素准则、财务报告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既存在相同相近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同或相近之处在于会计术语和处理方法相同。相异则源于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实施的经济政策有别。比如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国际,尤其是西方国家,则是实行以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经济。尽管如此,我国新制定的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的。我们的原则是,在充分考虑中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对费用、成本、支出等概念的认识和运用,颇为混乱,在《成本会计》教科书中对费用的分类也存在着不恰当的地方。以下谈一点笔者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费用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六大会计要素之一,被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费”。这里的费用本应与准则中收入的径口相一致,即狭义的费用。联系现行行业会计制度,费用要素的内容包括生产费用、营业成本、营业税金、期间费用和所得税五个项目,不包括投资损失和营业外支出。但是其中的生产费用与其他几个项目具有不同的性质,生产费用并非直接抵减当期的收入,而是形成了产成品。因此,准则中所指的费用不符合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要素的定义是: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包括向所有者进行分配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要素的界定与收入要素是相一致的,即为广义的费用,其符合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我国将来在修订《企业会计准则》、重构会计要素时应将费用要素重新定义。不管是广义的定义还是狭义的定义都必须与收入要素的口径一致。如果收入要素使用狭义的定义(如《企业会计...  相似文献   

14.
<正> 新财务核算制度确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体现了静态情况下的法人财产权,由于债务的举借和偿还比较频繁,尽管负债也体现了债权人权益,但它毕竟有别于所有者权益,因此,在会计等式中被分列出来。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者权益。”这里提到的资本额就是:“实收资本”中“国家资本金”记录的金额。国家作为出资者  相似文献   

15.
从总体上看,《企业会计制度》在所有者权益会计方面基本上保持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如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实收资本和盈余公积等的核算完全一致,其差异主要在于资本公积的核算,同时,《企业会计制度》对所有者权益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本文拟就这些差异进行分析。 一、所有者权益的概念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由此可见,两种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略有不同,但其核心内容是相同的,即“所有者权益一资产一负债”。它就是《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所说的“净资产”,也就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其区别在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将所有者权益定义为“所有权”,而《企业会计制度》将其定义为“经济利益”。应该说,前者似乎有逻辑循环之嫌,因为所有者权益就是所有者拥有的所有权,而后者则更能明确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16.
会计等式是会计理论和实务中都比较基础的内容,但其中有一些问题仍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对会计等式相互之间的关系、“收入-费用=利润”等式的成立与否、会计基本等式的扩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利润要素的地位、现金流量表要素的制定等相关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投资收入纳入收入要素内容更能体现其让渡资产使用权所形成的经济伯流入这一特点;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利益的流出,它不包括那些因偶发性、不可控事项产生的损失性支出;利润要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应是“收入”、“利得”、“费用”、“损失”要素金额的代数和。  相似文献   

18.
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现行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要使会计计量准确合理、会计信息可靠有效,必须解决资产、负债价值计量、会计计量模式选择、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关系、负债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以及会计等式形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齐战军 《新智慧》2000,(14):46-46
我国1994年以前,会计法规与税法在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确认和计量方面基本一致,所计算的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也基本相等。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出现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不相等,为此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中,对所得税会计处理作了以下规定:①企业可以选择“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②所得税作为一项费用,在利润表中净利润前扣除;  相似文献   

20.
比例合并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第158条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并按照比例合并方法对合营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予以合并”。这里指出的“比例合并法”是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中推荐的一种方法,在我国会计界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笔者对此作出说明,以供参考。比例合并法仅针对“共同控制实体”方式的企业合营。共同控制实体是涉及建立公司、合伙或其他实体的合营,每个合营者在其中拥有各自的权益。除了要在合营合同中规定合营者如何确立对这一实体经营活动的共同控制外,其营运方式与其他企业并无不同。共同控制实体拥有合营资产、承担负债、发生费用和赚取收入,可以用自己的名义签订合同和为合营活动筹集资金。共同控制实体保持自己的会计记录并编制和提供自己的对外会计报表。每一合营者对共同控制实体的出资则作为长期投资记入合营者各自的账簿及报表。依据比例合并法,在合并合营企业报表时,按合营者在合营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中所占的份额与合营者会计报表的类似项目逐项合并,相应地,合营者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合营企业”项目将按其在合营企业的股东权益中所占的比例消除。在合营企业中,合营者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