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虚拟企业利益分配要素及其价值确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虚拟企业是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而由具有不同核心能力的企业所组成的动态联合体。各伙伴参与虚拟企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 ,利益分配是虚拟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利益分配的依据在于分配要素的价值。从虚拟企业利益分配的依据入手 ,全面、系统地阐述利益分配的参与要素 ,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确立参与分配要素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虚拟企业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是影响虚拟企业有效运作的重要条件,传统的利益协调往往依据投入来决定分配,对风险考虑不足,导致合作伙伴冲突.本文提出了同时考虑投入和风险的二维利益协调方法,对投入权重和风险权重分别采用了作业成本法的思想和层次分析的方法,从而为虚拟企业的利益协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虚拟企业是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而由具有不同核心能力的企业所组成的动态联合体。其利益分配的结果对提高虚拟企业的运行效率、增强合作伙伴的满意度,对以后的分配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分析了利益分配有效性评价的目的和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给出了利益分配有效性评价程序并建立了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虚拟企业作为一个没有实际总部和管理层的暂时性企业合作联盟,加之各成员企业之间存在的目标多重性、信息不对称性、企业文化背景不统一、经济利益分配冲突、彼此缺乏信任和有效沟通等协调管理的影响因素,大大增高了虚拟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的可能性。通过对虚拟企业协调管理的影响因素识别,构建一套包括沟通机制、信任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文化塑造机制在内的虚拟企业协调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进而加强虚拟企业协调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虚拟企业联盟对象间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由于虚拟企业联盟伙伴关系的复杂性和虚拟联盟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联盟伙伴的具体情况的差异性,所以在虚拟企业建立、运营和解散的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协调好各伙伴间的利益(产品,利润,无形资产),尽可能使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趋于合理化和科学化,以保持合作关系的融洽。  相似文献   

6.
敏捷虚拟企业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峰 《商业研究》2004,21(19):60-63
敏捷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为了抓住和利用迅速变化的市场机遇,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企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结果对虚拟企业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敏捷虚拟的有效性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虚拟企业的建立是基于各成员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目标,成员企业在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同时,在关系松散的合作状态中,需要彼此信任来维系虚拟组织的存在,实现各成员企业和组织的共同发展。本文从阐述虚拟企业信任的必要性出发,着重分析了信任作为虚拟企业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并由此提出虚拟企业信任控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协调中心的虚拟库存运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虚拟库存管理以及实施问题,本文根据相关理论构建虚拟企业联盟实现其运作,并采用贡献率理论对虚拟企业联盟产生的收益进行分配,最后用算例进行验证.算例表明,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统一协调下,采用贡献率的方法对虚拟企业联盟的收益进行分配,可以使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实现协同,使物流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虚拟企业组织形式,作为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演变过程中的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其与传统企业组织形式相比具有诸多不同。本文通过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在财务管理及财务绩效评估中所涉及因素的比较,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虚拟企业整体运行绩效建模和根据公平原则对虚拟企业财务分配公正度建模,并通过对以上两个模型结果的联合评估,得出一种适合虚拟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估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虚拟企业约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时间成为第一成功要素时,仅凭单个企业难以实现迅捷的资源聚集以抓住短暂的市场机遇,虚拟企业成为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对虚拟企业而言,运营风险并没有因组建虚拟企业而消失,只是由原来的单个企业承担变为多个企业承担;另外虚拟企业的关系风险因多利益体的原因而难以采用低成本的风险控制策略,更多的是强调协调。激励与约束是降低风险的一种更为有效的形式,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些对虚拟企业有益的具体约束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浅析连锁零售企业自建配送中心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朵 《中国市场》2008,(36):13-15
伴随着连锁企业销售规模的扩大,作为企业发展基础的物流配送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连锁零售企业有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中心、供应商直接进行物流配送、与供应商合建物流配送中心、委托弟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物流配送四种模式。前两年,理论界纷纷提倡企业应将物流业务剥离出来,通过外包第三方物流的形式来实现其主业的优势,于是物流外包一时间成为企业物流发展的主旋律。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企业物流外包市场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于是连锁零售企业纷纷自建物流配送中心,来满足企业物流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压力和挑战,这对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结构调整应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文章从微笑曲线或全球价值链的分析视角,基于国际分工视野对"中国制造"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行解读。研究结果发现,流通属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流通能力的提升不仅是企业组织实现价值链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化整个宏观经济结构应该努力的方向,流通是实现结构调整的有效路径。企业和政府应从价值创造与企业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高度重视流通环节,加强企业流通能力建设,鼓励并支持流通产业发展,提高全社会的流通能力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主要物流配送模式包括企业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自建与外包相结合的物流、共同配送四种模式。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B2C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可知,市场占有规模相对较大、企业实力较雄厚、服务范围较广的企业,首选自建和外包相结合的物流配送模式;而企业实力绝对雄厚,市场规模大的企业适合自建物流;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适合发展共同配送物流模式。从长远发展看,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为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条件;B2C企业应该转变观念,积极依靠第三方物流;物流企业应尽快做大做强,加强增值服务。同时,要加快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加快物流企业配套设施建设,健全相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现代流通企业对于促进供需互动、产销协同,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包含生产、流通两类企业的多案例分析方法,考察流通企业促成上下游主体形成基于供应链的广泛联系与紧密合作,从而共同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的微观机制。总的来看,新的形势对生产、流通两类企业同时提出了供应链整合的要求,而共赢预期为彼此形成合作动机提供了基础;数字化的现代流通企业主导应用多种新技术、新模式,有效降低了供应链整合的成本和门槛,并在优化产销衔接、促进供需匹配,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品牌形象等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形成了积极的反馈效应。因此,当前应充分发挥现代流通企业的作用,抓住时机打通生产与消费间的堵点,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B2C电子商务市场增长迅速,吸引了大量B2C企业进入。在国内物流业整体局面不佳的情况下,B2C企业如何进行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显得尤为重要。B2C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包括自营物流模式、外包物流模式、自营与外包混合模式、共同配送模式。企业在选择某一种模式时,应该认真考察成本、效率和服务这三个要素,在制定物流服务战略时需要考虑三者的平衡。基于AHP法的B2C企业物流配送模式最优方案是采用物流外包模式而,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则是次优方案。  相似文献   

16.
现代流通中的利润空间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流通业直接连接生产与消费,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职能,就业容量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度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流通力与流通效率的提高是企业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核心问题;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除要在技术、服务与品牌效应上继续争取优势外,还必须在现代流通领域内创造新优势,向流通过程要利润。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生产企业、批发业、零售业,还是物流业,都渴望得到现代化的物流配送模式的支撑与协作。配送领域的诸多瓶颈却严重制约着配送水平的提升,促进配送模式现代化是物流配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提出共同化的配送管理手段能够促进物流企业有效利用资源,提高配送效率;从共同化实施的原则、合作对象的选择、可行性论证及模式确立四个方面探讨了物流企业配送模式的共同化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中间商激励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渠道优势已经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竞争优势。只有通过不断激励渠道成员,提高其分销能力和忠诚度,企业才能建立起一个长期导向、高效的伙伴型分销系统,获得渠道优势。本文首先论述了对中间商激励的必要性,接着较系统地论述了对中间商激励的两种主要方式,即直接激励和间接激励。  相似文献   

19.
外资对东道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理和计量两个角度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之间收入分配的关系。在数理分析中建立了一个包含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模型,通过研究发现随着东道国外资吸收规模的扩大,东道国的收入差距将会拉大。在计量分析中,本文选取了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证数据,采用逐步剔除法筛选出影响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外资的进入对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对城乡之间以及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次之,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弱。最后,针对外资带来的收入分配方面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关于中国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2004年上市公司年报的4个财务比率指标的统计分析,发现表征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指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表征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服从正态分布。另外,对近几年上市公司年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证实短期偿债指标和长期偿债指标的分布特征表现相对稳定,这同时也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上偿债能力表现比较稳定,波动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