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的传统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以及农村公共卫生保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中, 一般把20世纪90年代前的合作医疗制度称为 "初级合作医疗制度", 20世纪90年代恢复与重建时期的制度称为 "第二次合作医疗制度" 或 "二次合作医疗改革". 2002年10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提出要 "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区别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可以把在此之前的制度统称为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合作医疗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 建立于50年代, 兴盛于60-70年代. 在计划经济时期, 合作医疗作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体, 是 "在各级政府支持下, 按照参加者互助共济的原则组织起来, 为农村社区人群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制度".① "合作医疗" (制度) 与合作社的 "保健站"(机构) 及数量巨大的 "赤脚医生" (人员) 一起, 曾经作为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缺医少药问题的 "三件法宝", 催生了我国的农村卫生革命.  相似文献   

2.
切实改善农村医疗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宏观评价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起步较早,但是真正有所发展是在建国之后。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就开始致力于农村卫生保健网的建立和完善,到1965年已初步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县设医院。乡镇设卫生院,村设卫生室。到70年代末,中国已经成为拥有最全面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80-85%的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3.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赖洁莲 《经济师》2003,(10):178-178,226
从 2 0世纪 50年代开始 ,我国农村掀起的合作医疗保险 ,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 ,使地方病和流行病得到预防和控制。但自 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医疗制度及整个农村医疗保障体制迅速滑坡 ,农村医疗保障的覆盖率不到 1 0 % ,面对医疗费用的攀升 ,农村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文章提出在短期内 ,建立大病统筹医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效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慧 《经济论坛》2006,(19):126-127
随着医疗费用急剧上涨,大量农民面临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为了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2003年1月,中国政府推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我国农村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曾经在农村卫生事业上起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因失去了经济基础而大面积解体。20世纪90年代开始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2003年以后,合作医疗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重建时期,各地陆续开始试点工作。本研究试图探讨试点过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用以及影响制度效用的因素,为新型农村合…  相似文献   

5.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包括农村地区的乡村二级卫生服务机构(即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和城市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卫生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承担着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对改善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和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机构性质上,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6.
经历过20世纪60-70年代“文革”的人都知道,“赤脚医生”指的是农民出身的大队(行政村)卫生员。他/她们的出现,既是县、乡、村三级卫生网建成和普及的一个标志,也是亿万农村居民获得便捷服务的一个关键,更是新中国以低成本广覆盖的卫生发展战略保障公共健康安全的一个创举。将近40年过去了,经济市场化使农村基层社会的组织方式和公共服务筹资机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庄的自然环境、村民的生活条件和健康服务需求也与人民公社时代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农村广泛试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止到2004年6月,试点遍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0个县(市),覆盖9504万农业人口,实际参加人数6899万人,参合率72.6%,  相似文献   

8.
初级卫生保健是评价国家人口健康基本保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建国以来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伴随着人口转变过程,建立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为重点,探讨中国人口健康基本保障方案在提高中国人口健康水平中的作用和变化,反思和总结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改善我国卫生保健体制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是提供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力量。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是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的医疗卫生人员,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卫生管理人员等。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乡村医疗人才队伍不稳定、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的素质有待提升、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待遇保障低、乡村医疗卫生人才招聘难是明显的短板。补齐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板,应完善政府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的支持政策,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完善人才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村卫生室属于三级卫生体系中的"网底",承担着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在农村卫生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范围,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卫生医疗服务上的重要体现,也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没有社会保障的城市边缘群体发端于1978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我国农业改革,其重要成就之一就是开始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基础条件。与此同时所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潮水般地涌向沿海地区和城市,汇成浩浩荡荡的“民工潮”。据报道,从1982年到2000年近20年的时间里,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2.05亿人,预计今后20年,农村向城镇转移的人口数量可能达到3.3亿人。其流动规模相当庞大,且每年以近1000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全面回顾建国后农村合作医疗兴衰的历程,探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制度供给主体和服务主体缺位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确实保障我国农村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障权利。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于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民工潮”和“民工荒”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前者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进入90年代以后规模急剧扩大。1994年前后,全国常年流动着的农民工约5000-6000万人,1997年骤增至8000余万人,是世界流动劳动力总数的四倍,2004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接近1.2亿。该问题也由此引起  相似文献   

14.
沈亚军 《发展研究》2007,(10):41-4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出现了15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下面简称合作社)参加合作社已有2000多万个农户.这些合作社虽处初级阶段,但它向农民提供信息、技术、销售、供应、加工等方面的服务,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即建立了一套覆盖国有部门的劳动保险体系,它大体上能够满足城市职工及其家属的生、老、病、死等生活保障需要。1958年以后农村也以人民公社为基础,建立了简易的社会保障组织,如“赤脚医生”、“合作医疗”、敬老院等等。这...  相似文献   

16.
朱继东 《商周刊》2011,(20):109-109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20年来,我国已通过杂交稻增产35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这就是袁隆平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老区涉县有80%的村是“上学到寺庙,出门爬山坡,天旱没水吃”。而如今,全县80%的村建成了高标准学校,80%的村修通了水泥路或柏油路,80%的村吃上了洁净的自来水。这“80%”到“80%”的跨越,就像一块丰碑,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巨变,凝聚着历届涉县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不畏困难、战天斗地的艰辛和荣光。  相似文献   

18.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反思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艺 《经济论坛》2006,(17):47-49
一、现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困境从20世纪80年代传统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解体开始,到本世纪初的20余年间,我国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一直处于诱致性制度变迁之中,但这种转变始终没有成功,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一直处于供给空缺的状态。为了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2002年10月,政府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简称《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拉开了对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强制性变迁的帷幕。是否应该开展这种强制性制度变迁,目前还无法评价,毕竟短短三年时间还无法判断变迁的结果是否能够达到…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和农民的互助共济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 ,为广大的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 ,疾病模式的变化 ,医疗卫生环境的改变 ,传统合作医疗难以为继 ,急需制度创新和构建以预防保健、大病医疗保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人力资本损失与合作医疗资金供给机制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导 言农 村合作医疗建设是一种直接针对农民健康的投资 ,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对世界银行综合扶贫开发项目区 (以下简称“项目区”)贵州 13个县的抽样调查和入户访谈资料为基础 ,简要评估合作医疗解体后农村的人力资本损失及社会发展能力的漏损 ,并在此背景下考察农民重建合作医疗的内在动机和理性选择 ,探讨农村合作医疗重建要着重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资金供给机制。二、农村合作医疗的消亡与农村的人力资本损失项目区在贵州的 13个县均为国定贫困县 ,属地方病、慢性病和传染病高发区 ,婴儿死亡率及孕产妇死率也相当高。在六、七十年代 ,农村合作医疗曾覆盖项目区 13个县的绝大部分农村 ,为 80 %以上的农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显著地降低了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增进了农民的福利和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随着大部分村社集体经济的逐步萎缩 ,村社集体对合作医疗的投入锐减 ,而政府又未能及时对合作医疗的筹资机制作相应调整 ,加上别的原因 ,致使农村合作医疗因资金供给枯竭而逐渐归于消亡。至世行扶贫项目开始前的 1994年 ,这些县份以村为单位的农村合作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