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山东省制造业实现战略升级的捷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山东省制造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仍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制造业发展比较缓慢,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所致。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中间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意义重大。因此,山东省制造业要实现战略升级,必须重视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2.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家用电器行业已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其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为此,家电行业转型升级很有必要。本文首先基于全球价值链、产品空间结构等产业升级理论,指出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家电行业,通过实施制度创新、人力资源以及技术创新三大升级战略,遵循一条线性升级路径(OEA→OEM→ODM→OBM);其次,细分和拓展"微笑曲线",从理论上得出我国家电行业二次升级有必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沿着家电业技术距离较短的路径升级。  相似文献   

3.
产业价值链分工是区域产业整合发展的主导趋势,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对于区域产业整合和升级具有重要作用。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分工,以产业间分工,而不是以产业价值链分工为主导。津冀与北京基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分工发展十分明显,第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具有较强互补性。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相应提出北京主导首都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经济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国际化发展的主要载体,企业国际化水平或产业集群国际化水平正成为一国或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企业国际化和产业集群国际化之间有着共同的内涵和相互促进作用,但在先后次序、主体构成、风险和绩效等方面也有重要差别。  相似文献   

5.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高速增长为中国手机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手机产品的两重特性和手机产业纵向分工的特点是中国手机产业特别是本土品牌快速发展的基础。政府的政策也有力推动了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条件下,本土手机企业要制定国际化战略,政府的政策也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核心企业成长与集群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进兵 《改革与战略》2011,27(1):156-159
当前,我国大多数集群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研发创新水平低,缺乏品牌效应,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如何才能摆脱集群中的恶性竞争局面,提升集群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升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实践与理论难题。文章认为,集群核心企业的成长是实现集群产业升级的有效方式。它能够促进集群内部治理水平的有效提高,并通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上地位和位置的提升,引领集群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7.
光伏产业发展障碍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登云  张芳 《科技和产业》2010,10(9):5-7,31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呈现出投资强劲、资金充沛的局面,但市场饱和、技术落后和产业链结构单一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随之出现,通过对光伏产业的经济学思考,本文从政府补贴、开拓国内终端市场以及产业链整合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地方产业集群不仅要与全球价值链耦合发展,更需要进行供应链整合才能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实现集群的升级。浙江纺织产业集群要实现供应链整合,需要深化加工制造环节竞争力,加强与价值链核心企业的战略协作,强化集群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创新合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对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生产与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与其全球价值链升级呈倒"U"型关系。说明,在嵌入全球价值链初期,我国制造业通过不断地满足发达国家价值链治理的参数(国际化生产标准)、接受发达国家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或通过"干中学"效应,对价值链升级带来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垂直专业化水平的不断加深,其生产环节受到了发达国家价值链治理的"锁定",从而抑制了价值链的升级。  相似文献   

10.
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地位与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价值链具有源自于整合各个价值生产环节比较优势企业的系统性竞争力。这种系统竞争力主要为领导企业所拥有。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附属地位决定了企业竞争力不足。要提升嵌入企业的竞争力,必须改善企业的价值链地位,这是通过推动嵌入产业的升级实现的。特定层次的产业升级,都对应着一定的企业价值链地位和企业竞争力。应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价值链嵌入产业的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