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一个综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影响、管控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的梳理,总结了较为成熟的财政联邦经济体在地方债务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对正处于分权化改革当中的转型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最终落脚到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上来。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与分税制度不完善、地方官员激励扭曲、地方融资平台不规范、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需要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而更加错综复杂,需要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制度特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企业集团的相关概念简介、集权与分权财务模式的相关介绍、各种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体制的改善措施四大方面展开讨论,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中集权与分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论企业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维 《经济师》2005,(9):203-203
企业的财务管理不是单纯地选择集权或分权,这两者之间应调剂有度、协同使用。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8.
于国旺 《经济问题》2007,339(11):29-31
财务治理采取集权式、分权式抑或二者的结合,将对非营利组织获取和使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由于集权和分权各有优缺点,非营利组织管理当局应当依据财务管理的具体运行情况,在充分考虑组织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实行一种集权和分权均衡结合的"适度分权"模式.  相似文献   

9.
自1983年乡镇财政开始建立以来,我国县乡财政体制经历了反复的调整,这些体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要进行调整?而其调整依据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图从集权分权原理出发,为这些体制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在此基础上介绍四种基本的县乡财政体制模式,而后指出我国县乡财政体制的集权化走向。  相似文献   

10.
杨天金 《当代经济》2007,(9):116-117
自1983年乡镇财政开始建立以来,我国县乡财政体制经历了反复的调整,这些体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要进行调整?而其调整依据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图从集权分权原理出发,为这些体制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在此基础上介绍四种基本的县乡财政体制模式,而后指出我国县乡财政体制的集权化走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完整的财政分权内涵上比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与OECD国家的财政分权情况,结果发现,不管是收入还是支出,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程度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呈现出中国政治集权下的财政分权和OECD政治分权下的财政集权两种模式。中国的财政支出分权程度与经济增长和财政均等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而这在OECD国家是不显著的。在中国的财政分权结构中,结构偏向的经济性支出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重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扩张的预算外支出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所谓“事权与财权匹配”问题的实质是公共职责不清晰和预算软约束的地方政府收支扩张的财政机会主义倾向。财政分权改革的后续深化方向是在明确规范化地方政府公共职责和硬化预算约束的基础上适度财政集权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8~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研究了"政治集权,经济分权"规制下政府对企业的差别化征税行为对企业有效税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的政府都会降低企业税负以吸引或留住资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政治集权"下政府的征税参考因素更加多元化。在控制相关变量后,企业有效税率的高低主要受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企业空间移动能力和企业政治游说能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越大,有效税率越低;企业的空间移动能力越强,有效税率越低;企业的政治游说能力越强,影响层级越高,有效税率越低。  相似文献   

13.
14.
孙志君 《经济论坛》2012,(8):147-14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体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特别在经过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已基本建立起了全国范围的财政分权体制,近年来我国财政分权制度日益完善,但也出现了许多体制结构的问题,其中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其最显著的表现之一.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得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财政分权角度入手,分析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影响机制及我国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以期对财政分权下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创建铁路货运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新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剖晰了铁路货运高度集权式的行政化管理体制的弊端,提出了铁路货运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新管理体制,创造性地阐明了铁路货运作业流程革命的内涵,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新管理体制的基本做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铁路系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公共品多元供给视角下的财政分权: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界定财政分权取决于横向(即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职能分工)和纵向(即中央-地方关系架构下的责权配置)两个维度相关变量的交互影响。由于中国式财政分权导致政府供给公共品结构偏差,难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财政分权又是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核心制度载体,优化财政分权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水平,所以,财政分权改革意义重大。因此,应按照横向维度为先、纵向维度为次的财政分权逻辑思路,拓展和深化财政分权的外延与内涵,从而提出了中国式财政分权改革的总体构想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立足我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制度背景,结合我国环境污染的特点,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理论,考察了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及带来的环境问题。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加剧了污染物排放、加重了环境负担;第二,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而引发的FDI竞争行为,加深了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第三,财政分权度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张为杰 《经济前沿》2012,3(3):94-101
政府分权是实现我国增长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以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分权为逻辑起点,以制度-结构-行为-绩效为分析框架,从激励与约束的视角研究地方政府行为。研究认为,在分权激励下,地方会展开“中国式的政府竞争”,并过多的保护资本,而忽视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的产权。非均衡的产权制度在经济发展前期能够实现公众与地方政府的共容利益。随外在约束条件的不断变化,在原有的激励模式下,“包容性增长”被“排斥性增长”所替代。在缺乏公众的约束下,地方政府带来激励偏差会加大。因此,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余文冲 《时代经贸》2011,(16):31-32
在中国式分权的前提条件下,地方政府行为会根据中央政府的偏好而变化。当中央政府注重经济发展时,地方政府会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而且会通过降低环境管制水平来吸引流动资本;当中央政府注重环境时,地方政府会通过加大环境投资来保护环境,并且会提高环境管制水平。  相似文献   

20.
激励地方政府科技投入需要明确科技投入的生产要素性质,因为地方政府会在支出结构中选择最能增加边际效用的种类,尤其是当资本的产出份额较多的时候,地方政府更有可能减少科技投入、增加经济型公共开支。经济型开支和科技投入中的腐败都减少了均衡的政府开支数量,而且科技投入领域的腐败机会相对较少。研究结果显示,地方财政分权度增加能够促进地方政府增加科技投入,进一步简政放权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此外,地方科技投入和腐败程度负相关,加大科技投入有利于减少地方政府官员腐败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