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李玉明  王刚 《理论观察》2013,(3):106-107
中国已走向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正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大规模推进,农村物流在小城镇建设中具有怎样的作用,有待探索和思考。本文立足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实际,以小城镇建设的产业支撑为切入,分析了农村物流与小城镇建设和城市物流的关系,并就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中政府引导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作了阐述,对小城镇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物流中心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我国物流和物流中心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影响物流中心形成的几大因素,并计算出城市物流中心的定位指数,且对中国不同城市的物流中心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针对我国城市物流中心存在的问题提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贸》2014,(20):16-17
为贯彻落实2013年国务院召开的部分城市物流工作座谈会和2014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精神,促进商贸物流发展,降低物流成本,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完善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供给,支撑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4.
今年,北仑区将抓住宁波市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契机,以梅山保税港区和梅山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积极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北仑港口功能和港口服务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城市物流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与思考,近期中央电视台持续报道中国物流业的现状与瓶颈,其中就包括了城市物流的内容。发展城市物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城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正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其作为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从2006年开始,南宁市围绕构建区域性困际城市的目标,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2008年7月,《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规》(2007年至2020年)完成编制。国务院及时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南宁市作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2009年2月,国家批准设立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南宁市面临物流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相似文献   

7.
杨光 《重庆经济》2007,(5):36-37
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现代商贸物流城,加速壮大商贸物流业规模,全面提升聚集辐射能力,是永川区贯彻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战略部署,支撑和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8.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配置或时间占用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将带动城市化、平衡地区差距、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等三个方面提升国家和区域竞争力。中国城市物流成本高企既有技术和管理的原因,更是体制性因素作用的结果。借鉴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物流产业效率提高的经验,中国亟需加快物流立法、完善物流市场环境、提高物流管理能力和发挥政府作用来控制城市物流成本,充分挖掘经济"第三利润来源",以低物流成本的杠杆效应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增长绩效,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物流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城市物流运营系统和城市物流平台。城市物流平台提供了整体的IT解决方案和技术设备以支持城市物流运营。本文阐述了IT解决方案如何支持城市物流运营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得城市物流各技术层面和其在城市物流平台中的作用更加高效和经济。城市物流平台也通过采用最新的节能技术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方润泽 《杭州研究》2008,(1):110-112
中国东部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当经济发展快于物流建设时,落后的物流设施必将阻碍经济发展。本文提出货物周转零换乘的概念,在公路、铁路、水运规模物流结点建设物流基地,减少物流环节、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切实提高物流效率,改善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物流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地处交通枢纽的城市,物流的迅速发展极大提高了城市在区域的物流中心和经济中心地位。城市物流体系的完善程度影响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城市物流中心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属于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Boudeville)提出的极化区域。本文在介绍城市物流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城市物流体系的构成、建设与运作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沿边口岸城市是中、蒙、俄、朝四国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是东北亚国家陆海相连的纽带。本文对中国东北沿边口岸城市物流业与腹地发展进行实证分析,选取地区货运总量、地区GDP的发展进行定量分析。采用东北沿边11个口岸城市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定量模型计算等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沿边口岸城市物流业与其腹地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沿边口岸城市物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模式,即基于货物枢纽的多功能服务型物流发展模式和口岸城市与腹地区域互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我国城市物流发展水平,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采用调查研究、专家访谈和学术交流等方法,分析归纳了城市物流发展的重大意义和目前城市物流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发展城市物流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并系统地提出了促进城市物流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宁波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港口物流业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亮点和突破口。本文通过对宁波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结合国内外著名港口的发展情况,探寻出宁波发展物流产业的潜力和优势,提出因地制宜地发展宁波物流产业的对策。在广泛调研宁波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模式的基础上,与国内外著名港口城市物流业发展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以港口物流为支撑的宁波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进而结合宁波交通、信息、基础设施、产业等潜力资源,提出了差异性的发展宁波市港口物流业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圈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明菲 《特区经济》2007,(5):177-178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蓬勃发展,超越传统行政区划而以经济区划重新整合要素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圈不断兴起,城市圈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精髓是强调发挥城市资源的主导作用,强调物流资源的整合,本文围绕武汉城市圈的物流发展环境,提出了基于武汉城市圈现代物流发展战略,使城市物流功能布局得到优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临港新城的建设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为实现经济跨越和城市持续发展,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好临港新城,对于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对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对于上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布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发展的条件出发来研究上海临港新城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发达的现代物流体系作为支撑。北部湾物流业应定位于区域现代物流的复合模式,通过"极化、扩散"效应、调节和平衡市场供需结构以及推动其向网络模式发展,北部湾物流业将对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提高北部湾城市群的物流服务能力,需要从物流的基础设施系统、信息技术网络系统和政策支持系统三方面共同建设北部湾城市群的物流服务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李勇 《特区经济》2012,(5):198-200
现代物流业作为正在兴起的2.5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典型代表,在我国经济社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庆作为一个地处西部内陆的老工业城市,重新研究和审视重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重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区位、综合交通网络、产业、布局、大通道战略等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日益融入WTO体系,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必将在我国得到空前发展,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物流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要进行中国现代物流管理的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措施,以提高我国物流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