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区域金融中心的内涵、功能、分类的理论。通过对区域金融中心发展动因、发展路径、形成的条件、成长模式的探讨,国外金融中心发展的借鉴与启示的分析,以及区域金融中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论述,结合广州区域金融中心讨论了理论的现实意义,并为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从更广的角度分析了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意义,并结合当今的实际情况做了定位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立中原经济区经济与金融业协调发展运行机制势在必行。其任务主要有: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形成金融合力机制;建立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持续创新机制;建立诚信资源共享机制;建立财政资金引导机制;建立信息网络与金融网络一体化机制。机制运行的预期效果:有利于优化金融结构,有利于优化金融生态,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运作效率,有利于解决诚信缺失问题,有利于解决资源配置失灵问题,有利于消除城市壁垒。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美国的金融模式亦面临严重挑战。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需要大国金融的支撑。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构建新的全球性金融中心。人民币国际化是新的全球性金融中心形成的前提,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大发展则是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基于金融产业集群的视角,从银行业的机构数量、经营绩效和国际化程度三方面,分析1980年到2006年间伦敦、纽约和东京金融中心银行业市场的演进状况,借鉴三个金融中心银行业的集群发展模式,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苏州金融小镇的建设和成长,将有力推动苏州金融的发展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促进新兴金融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本文从苏州金融小镇建设的发展定位入手,分析苏州金融小镇建设的必要性,并针对苏州金融小镇未来建设提出构想与建议。苏州金融小镇建设的研究,对小镇运营部门发展规划及当地政府经济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金融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坚持生态环保先行的金融理念;加快直接融资步伐;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加快济南青岛两个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发挥政策性金融避险作用,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金融中心建设与金融生态环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本文在解析金融生态环境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打造北京金融中心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现代金融发展同互联网、社交通信技术相结合,催生了社交金融的迅猛发展。以金融生态视角审视,社交金融生态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征,并发挥出巨大功能,作为新兴金融力量丰富了我国金融产业内涵。分析了社交金融生态形成及其优胜劣汰的竞争性、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生态平衡的可调节性特征,揭示了社交金融生态体系运行机制及其所发挥的高效资源配置的优势功能,并就这一生态系统自身具备的风险提出实名制和大数据的风险管控策略。  相似文献   

9.
金融产业集聚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中国经贸》2009,(22):78-79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金融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上实现了空间整合,导致金融产业在某些城市的高度集聚现象。鉴于金融中心是金融产业集聚的结果,本文分析并阐述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因素和若干效应,通过对上海金融产业集聚现状的描述,提出推动进金融产业集聚、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南宁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金融地理学的新兴视角对《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进行思考,提出发挥地理优势,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发挥扩散作用,促进区域间的金融合作;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打造中国一东盟金融信息洼地;整合金融资源,凸显金融聚集效应;建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促进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基于对本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考虑,全国30多个省市积极筹建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特别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更是掀起了新一轮中亚金融中心建设的热议。究竟什么样的城市具有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现状的梳理及对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史的归纳总结,认为经济实力、金融集聚、地理位置及政府支持是促成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最核心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乌鲁木齐与西安的比较分析,认为乌鲁木齐更具有建设中亚金融中心的综合优势。为此,乌鲁木齐应利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建立中亚融资中心、中亚清算中心、中亚金融市场中心和中亚外汇交易中心来实现乌鲁木齐中亚金融中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主要功能是贸易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金融服务、仓储运输、宾馆饭店、商业服务设施和举办各类区域性国际经贸洽谈会。本文阐述了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给中哈金融合作带来的机遇,以及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哈金融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农村金融生态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基于金融生态理论,把握农村金融生态演进的正确方向、内在要求及影响因素,遵循系统全面性、科学可操作性等原则。本文设计的区域农村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两个层次,选择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环境、农村法信环境三个因素进行定量描述,从农村金融市场调节机制、农村金融机构内部发展机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保障机制三个层面进行定性描述。运用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区域农村金融生态状况分别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价,根据综合评价模型得出评分值,以确定该区域农村金融生态发展水平的等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霸权的地位及其对危机的影响是国内外学界存在较大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体系论视角,分析了美国在牙买加体系中的金融霸权,其金融霸权不仅催生了房地产泡沫,为金融危机在美国国内生成创造了条件,而且也导致危机在全球迅速传播,从而演变为自1929年-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大危机.为制约美国的金融霸权,全球金融治理已提上议事日程,但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以期货市场为突破口推进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区发展构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中国内地许多中心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设想,进而涌现出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热潮。环渤海地区的大连、天津、沈阳等城市都确定了建设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三个城市各自拥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应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大连应充分利用大连商品交易所这一独特的金融资源,以期货业为龙头,带动相关机构和市场资源的聚集。  相似文献   

16.
随着ECFA时代的到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成为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实证论证了福建与发达城市相比在金融综合竞争力、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差距。因此,需要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得以改善,才能推动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并对闽台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城镇化是未来十年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其发展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本文论述了新城镇化的内涵和意义,并基于城镇中的转移人口、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个角度分析了金融支持新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机制,即新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人口素质;通过资本供求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支持新城镇化中的产业;支持新城镇化中的公共品建设.在此基础上反思了我国在传统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即缺乏国家层面的金融战略长远布局、金融对人的城镇化支持力度不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巨大和金融资源过于青睐大城市和大企业等,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金融产品,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完善金融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创新融资模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华民  崔皓  吴非 《南方经济》2022,41(12):60-81
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最小微观构成,其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供给支撑。文章利用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集,分析金融集聚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对于非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位于初创期、成熟期的企业驱动效果更加明显。机制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改善企业预期和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等三种传导路径助力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特别地,金融监管是金融集聚更好释放效力的重要外部基础条件,在金融监管强度大的地区中,金融集聚能够有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活动。本项研究从新的视角为理解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秀玲 《改革与战略》2010,26(7):106-108
透过生态角度看金融发展问题,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文章从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及基本特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选择三个方面分析完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具体问题及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