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轻忽和不屑使得很多日本公司被迫离开中国市场,那么日本企业需要做出哪些改进才能获得成功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日本创业板     
佳斯达克(JASDAQ)市场是日本最大的创业板市场,也是迄今发展最成功的创业板。佳斯达克市场成立于1998年,是日本模仿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在0TC市场基础上建立的。建立之初主要是面对日本国内的风险企业和一些高科技企业。2004年12月,日本佳斯达克升为证券交易所。  相似文献   

3.
<正> 重视国际市场开发是日本企业扩张成长的重要因素。早在六十年代初期,日本企业就积极向国际市场进军,努力将产品销往国外。如今,经过20多年的努力奋斗,日本企业的产品已经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以松下、索尼、丰  相似文献   

4.
与美国和西欧公司不同,大部分日本企业不大重视大规模的市场调查和其它定量的市场研究方法,而更重视直接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日本企业一直凭借精细化管理与出色的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称雄世界。然而,精细到极端则成为僵化,败走中国家电市场的“三洋”就是典型代表。20世纪80年代,“三洋”“日立”“松下”“索尼”等品牌随着日本电器风靡中国成为广大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然而,随着欧美企业大规模地涌入中国市场和中国国产品牌的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西方企业还在围绕产品品质展开激烈较量之时.日本企业则开始改写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将重心由产品品质的优越性转到服务的优越性”上来。日本企业界全力集中改善为顾客的服务,满足、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之上。由此,服务的优越性继品质竞争之后威为日本企业又一个征服国际市场的锐利武器。那么,日本企业是如何创造服务优越性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拥有世界上第二大资本市场,东京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近年来,日本政府不断调整其经济政策、鼓励海外公司在日本上市。早在1997年3月18日,中国证监会就与日本大藏省以及东京证交所(下称东交所)在东京签署了有关中国企业在日本上市的谅解备忘录和意向书,为中国企业到日本上市融资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产品在中国家喻户晓,绝大多数消费者印象中,日本制造甚至成了“质量上乘”的代名词,比如索尼电视、丰田汽车等,人们都以拥有日本的产品为荣。然而,近些年人们惊讶地发现,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甚至有些日本企业不得不全线退出。为什么日本企业在中国衰败?研究部分日本企业在华投资失败的深层原因,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营成败,不取决于企业规模的大小,而取决于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能否占有市场和占有市场大小。谁占有市场,谁就是市场的强者。规模大,有规模大的好处,规模小,有规模小的优势。因此,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小的优势,打好。小。字牌。许多成功的经营者都是好点子瞄向不起眼的小生意。美国的。“牛仔裤”、日本尼西奇公司的“尿布”、英  相似文献   

10.
日本企业的营销管理策略□魏贤君营销策略是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营销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日本企业在这方面有其自己的特点。1.柔性化的营销导向发展策略。日本经济发展自主性低,国内市场容量狭小,经济发展必须高度依赖海外市场。因此,日本企业把开发占领...  相似文献   

11.
日本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目前普遍采取事业部制,它在扩大企业规模、灵活适应市场、发展多角化经营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并对世界各国的公司经营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了解事业部制的基本特点可以为我国企业的组织变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市场是个让日本企业又爱又恨的地方。爱,是因为中国是个最大的消费市场;恨,是因为中国几乎是全球最开放、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是一个让日本企业不得不全力拼搏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家》2006,(8):104-104
与日本、韩国在市场规模、市场开放程度、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将面临更多挑战中国的全球化现状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九十年代的韩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早期的日韩一样,中国企业正面临从劳动力和资源密集的低端出  相似文献   

14.
日出之时     
在过去,清洁能源市场一直都是先行者的天下,日本、欧洲和美国企业位居主导地位。而现在,新兴的中国能源巨头有了全新的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15.
涂重航 《乡镇论坛》2011,(27):16-17
日本一家企业在山东莱阳租地1500多亩,种地、养牛。他们瞄准的是中国高端市场,主打高品质农产品。  相似文献   

16.
志琼 《企业天地》2002,(12):47-47
十几年前,有人从日本往国内带缝衣针,不少人还大惊小怪的:小小的缝衣针也要买日本的,是不是太那个了……仔细端详,其实不然。日本产的缝衣针,针眼是一长条孔,你眼力再不济,拿线头往针眼上下一扫,总能对上。从圆孔到长条形针孔,就这么一点小改动,穿针难的老问题就解决了,也因此外国人就买日本产的缝衣针,这就是市场。其实,从小处着眼去寻求大市场并不难,拿日本缝衣针来说,就是因为它更方便了一些,所以就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得到了更大市场的认可。从中给人们的启发是:从小处着眼同样具有拓展市场的能力,小产品同样具有广阔…  相似文献   

17.
希望 《企业文化》2008,(8):59-60
近年来,韩国企业涌入中国势头越来越猛烈,不仅仅是三星、LG这样的大企业,一些中小企业也纷纷开拓中国市场。一方面是由于韩国本身国内市场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韩国企业认识到:想要在未来的世界企业强林中立足,中国市场绝对不容忽视。在逐步融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韩国企业不断调整思路,包括产品设计倾向、市场销售策略等,另外,韩国企业本身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杨柳 《英才》2006,(6):46-53
一位中国知名企业家曾向索尼前CE0出井伸之讨教:为什么日本有那么多国际大公司?中国企业应该向日本学什么?出井伸之犹豫了片刻,回答说:这取决于市场的规模,中国像美国一样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因此向美国企业借鉴一些经验或许更有参考价值,身处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中国公司不能在本土市场有良好的表现,就很难向海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以及国际市场的高速成长,使中国经济越来越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中国企业不仅要在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在国内市场同样面临着全球企业的竞争。200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全球第三大贸易国,证明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日本资生堂化妆品企业旗下的。泊美”。菲璐泽”以及。悠莱”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成功,吸引了众多业界的目光和同行关注。随着日本资生堂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脚步不断加快.从而吸引了人们对于资生堂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及其更深层次背景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