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之后的分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康 《改革》2013,(2):5-10
中国财政体制如何处理集权-分权关系,为人们所反复讨论。回顾总结已有的改革,应特别注重由"行政性分权"转为"经济性分权"所内含的制度变革逻辑。分析1994年以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不可陷入似是而非的"因地制宜"论和简单看待中央、地方收入占比高低,而应牢牢把握市场经济大局对财政制度规范的客观要求和中央、地方事权合理化这一"源头"问题,处理好扁平化、地方税体系建设、理财法治化与民主化、转移支付合理化等重大问题。较适当合理的中央、地方收入占比,主要应是在制度建设、机制变革中自然生成的。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社会各界对财政改革的期待很高,希望有所突破。其实,与其说是对财政本身的关注,倒不如说,这是社会各界希望财政改革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杠杆效应,以此来全面推动我国各方面的改革。在经济领域全球都在去杠杆,而唯独在改革方面倒是希望有更大的改革杠杆效应。财政不只是收钱、花钱那么简单,纵览各国历史,它从来都是国家治理的重心。财政是人类共同体与个体之间实现有效连接的物质力量,国家的存在、稳定和统一,与社会个体的自由、权利和发展,都要靠财政来维系和支撑。就  相似文献   

3.
重构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基于政府财政层级变革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田发  周琛影 《改革》2004,(2):38-42
目前,地方财政日益困难,已经影响到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地方财政困难根源于各级地方财政关系混乱,事权与财权高度不对称。解困的根本出路在于规范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财政体制创新。但是,若按现有过多的政府财政层级去规范各级地方财政关系,基层财政则没有出路。因此,要真正规范各级地方财政关系,彻底解决地方财政困境,须着眼于改革政府财政层级,构建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划分各级地方的事权和财权。  相似文献   

4.
闫坤  崔潮 《改革》2012,(4):52-58
我国近现代财政形态,可归纳为从帝国财政崩溃走向公共财政建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一统财政体制逐渐瓦解,分级分税财政体制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逐步融入与先发现代化国家趋同的财政联邦主义改革方向。我国有必要建立宪政化、法治化的财政体制框架,在社会监督下形成政府间稳定的法律关系,使财政体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性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60年的财政体制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但始终没有跳出集权一分权一集权的循环往复,并且财政体制改革出现"一收就死,一放就乱"历史怪圈.文章试图通过回顾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历程,分析财政分集权循环的内在逻辑及其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1999—2011年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是土地财政形成的重要诱因,财政分权对土地财政规模膨胀具有显著正面的激励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土地财政对中国城镇化率具有正向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地区效应差异,从东部地区来看,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而在西部地区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确处理我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完善财政体系,推进财政改革,引领央地财政关系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首先研究央地财政关系的历史演进过程,然后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制度之间的冲突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提出央地财政分配制度改革方向,希望可以为缓解地方与中央政府矛盾,优化彼此关系给出合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财政制度是国家宪政体制的重要组成,其构建离不开宪政思维。文章是从宪法学的视角切入,探寻国家财政应有的精神内涵,反思我国财政体制漏洞,并立足宪法政治范式,对如何改革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提出了几点思考,使财政改革体现宪政理念,形成宪政秩序。  相似文献   

9.
郑洁  翟胜宝 《新疆财经》2009,(5):51-54,72
县乡财政是我国财政体制的基础环节,是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本文就目前我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县乡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县乡财政体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海西"建设中,财政宣传工作大有可为。办好财政刊物是做好财政工作的需要,是加强财会知识推广、促进财政改革与发展、宣传财政政策法规的重要举措。把握好今后的办刊方向,关键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基层实际,找准定位,办出财政刊物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的大背景下,气象事业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如何抓住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机会,明晰气象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强基层气象事业财政保障,提高预算执行规范化水平,对基层气象部门发挥职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超大型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性,现代化演进路径也不应该与其他国家雷同。财政改革是国家整体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财政改革的立足点在于为国家整体改革布局谋策,推动构建维护国家整体利益、改善普通大众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国家基础制度框架体系,推进形成符合中国自身国情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财政承包制阶段还是分税制阶段,中国渐进式改革过程的主轴都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改革。通过将中国分权体制的变革历程与中央、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相对变化结合起来分析,可以发现财政承包制在边际上增加了地方政府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比例,模拟出了类似于市场竞争机制的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机制。但是,各地方政府在财政收支划分等财政问题上往往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这就造成了"两个比重"的下降。而分税制则确立了以正式法规为基础的税收分成方案,改变了承包体制下中央与地方一对一讨价还价的局面,从而充当了在新的制度环境下重塑中央与地方分权关系与利益分享格局的关键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三十年的改革进程中,中国推行的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并且各地方政府均以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为首要责任。作为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有其特殊性。因此,研究中国财政分权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财政分权理论及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希望可以对中国财政分权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通过六个加强推进六个机制的建立,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主要措施,即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完善财政立法机制;加强财政改革力度,建立健全依法理财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培训培养机制;加强财政绩效评价,完善财政管理机制;加强政府财权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理财过错责任追究,建立健全惩戒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应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设"法治财政".  相似文献   

16.
朱总理在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预算管理,努力增收节支”。项怀诚部长在全国财政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从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的政治高度来认识支出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支出管理摆到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  相似文献   

17.
白彦锋  曹雅 《山东经济》2011,27(1):94-98
本文在现有的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地方政府独立税种的必要性、物业税改革对完善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意义。本文的重点和创新点在于对物业税改革中的相关风险以及如何规避风险问题的探讨。在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规避风险、推进物业税改革进程、完善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相关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考察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和房价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中国城镇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制度性因素。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城镇住房价格持续上涨,本文发现较高的房价水平与较大规模的土地财政相联系,而土地财政的形成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密切相关。本文将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和房价纳入一个经济系统,采用1999—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分税制背景下土地财政的形成机制以及土地财政对房价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分税制改革引致的扩大化的财政分权度是导致房价持续过快上涨的不可忽视的制度性因素,进一步分析得出,土地财政是联系分税制改革和高房价的中间变量,在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房价的多种因素后,估计结果依然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9.
财力是现代政府掌握的重要资源,因此对财政资源的配置体现出政府权力安排的逻辑。文章通过对新中国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改革的梳理,并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照,探究其背后的权力分配逻辑及其影响。文章认为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权力与职责、实现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是中国现代财政治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对日本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梳理基础上,对日本近年来以三位一体改革及市町村合并为代表的政府间财政制度改革的动向与展望加以分析,并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