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产业集群创新演化研究——基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思考产业集群创新演化的内在机理,将企业能力理论、创新动力机制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有机地应用于分析产业集群的创新演化中.从三个维度综合分析产业集群创新演化的逻辑:从微观维度的企业能力理论研究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演化的能力,从中观维度研究集群内企业间互动的创新动力机制.从宏观维度研究促进产业集群创新演化的公共政策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是一个古老的经济现象,集群对于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诸多的研究多数都是集中在集群的特征、区位选择、竞争力、经济增长和社会资本等方面,而对产业集群演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现代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产业集群在实际成长中的呈现出的各种复杂性问题,对于现存的理论提出了诸多考验。因此,引入自然科学中的自组织理论对产业集群的演化发展进行分析,是对现有产业集群理论的一大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本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化对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产业空间是城市群经济体发展的重要支撑。日本是城市群产业空间发育较为成熟的典型国家,在区位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扩散格局、空间演化阶段以及政府调控机制等方面的规律与经验值得我国城市群发展借鉴。我国城市群发展应着重统筹空间规划、调整产业定位、整合要素载体、协调区域管治,以促进产业空间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5.
产业集群最主要的生产特点是将某一特定的最终消费品制造过程分解为众多的中间产品(零部件)的制造环节,并分别由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企业进行生产和组装,企业之间基本上遵循市场竞争规则进行中间产品的交易,其本质特点是在企业之间进行知识分割,以获得最优的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但企业之间知识分割亦可能产生一定程度不同类型的知识风险,包括知识同质风险、知识依赖风险和知识匹配风险。因此,企业之间知识分割状态及其变动趋势,影响和决定着产业集群的演化,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起始阶段、形成阶段、扩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面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许多区域呈现出经济衰退的景象,而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保持平稳,甚至继续增长,出现了与大势相左的良好态势,这些地区的共同特征是专业化中小企业集群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56(1):98-100
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问题.科学的机制是产业集群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本文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对产业集群演化的异质性、多层次性和路径依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三大演化机制进行了阐述:"动态循环累进"自组织模式,制度演化机制,技术与环境协同进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学者关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研究讨论了产业集群成长的周期性波动,描绘了产业集群从低级到高级演化的过程,多是从连续性的演化发展着手,忽视了其演化路径的中断和逆转。我国产业集群处于形成阶段和成长早期,应根据产业集群发展阶段制定针对性政策,防止集群衰落。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最直观的看点,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发动机。武汉市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的区域经济龙头,在2007年底被国务院同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本文从二者所属省域的经济指标入手,通过分析二者产业集群的异同点,围绕产业演进四阶段展开对比分析,提出集群演进中的关键点在于市场扩张路径和品牌升华通道。 相似文献
10.
日美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化对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产业空间是城市群经济体发展的重要支撑。日本与美国是城市群产业空间发育较为成熟的典型国家,在区位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扩散格局、空间演化阶段以及政府调控机制等方面的规律与经验值得我国城市群发展借鉴,我国城市群发展应着重统筹空间规划、调整产业定位、整合要素载体、协调区域管治,以促进产业空间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实体集聚与虚拟集聚双重理论视角,基于2011—2019年我国271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门槛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智能服务水平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智能服务水平提升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广度和深度具有正向影响;受网络外部性影响,智能服务水平与区域创新数量呈“U型”单门槛特征,与区域创新质量呈先降后边际效应递增的双门槛特征;智能服务通过降低实体集聚要素流动的拥塞效应、增强虚拟集聚要素流动的溢出效应提升区域创新绩效。通过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中西部地区、外围城市以及其它城市群,智能服务对区域创新绩效的积极效应在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以及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创新主体交流沟通是其产生协同意愿的充分条件,会影响协同稳定性和系统演化结果。构建了城市群创新主体协同交流博弈模型,分析了创新主体交流动因,并用间接演化方法探讨了其协同稳定性问题,认为创新利润是直接的协同动因,同质和异质性创新主体协同会影响协同意愿,且其规模差异及条件等因素综合影响演化路径。最后对城市群创新主体协同保障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多个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我国许多沿海外向型城市面临国外订单需求不足、行业内人才流失以及厂房闲置等问题,体现出城市经济韧性能力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城市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表现出的城市经济韧性能力差异,重点研究产业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并将产业多样化划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和产业无关多样化,运用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分析两种划分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U型关系,产业相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产业无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呈倒U型关系。最后从破除区域间分权壁垒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效率和平衡视角,通过纳入结构差异和体量差距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方法,以此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发展效率与平衡水平进行评价。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中心城市北京的效率水平过高导致产业过度聚集。在较长时间内,城市群产业发展平衡水平并无太大变化,但是城市群内城市的竞争压力逐渐向城市群西南方向转移。进一步讨论结果显示:新方法的测度结果是可信的;金融、公共服务等行业在城市群内的分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制造、教育和文娱等行业却在不断恶化,总体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自组织理论,从产业集群成长演化视角探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选取典型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进行集聚度分析,探索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规律,分析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演化。研究发现:我国新能源产业于2004年进入集群成长自放大阶段,2013年前集聚水平稳定上升,现阶段产业发展面临升级与衰退两种极端;结合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基于自组织理论,可将我国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在政府外生力量的推动下,已完成资源要素自增强阶段,形成了空间集聚,目前处于企业集聚能力自放大向集群系统自调整的过渡阶段。最后,提出了加快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群作为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对一国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群的辐射带动功能、产业配置功能以及空间布局等是影响城市群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国内外一些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群关乎一国经济的发展。而如何发展环渤海城市群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2003年起,我国城市群由专业化分工快速转向功能分工,但优化城市群功能分工是否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运用2003-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采用仅包括自变量空间滞后的SLX模型,研究城市群功能分工与工业技术进步对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在城市群层面,功能分工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呈正“U”型关系;功能分工结构效应和工业技术进步均能够显著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在城市群内部,功能分工空间溢出效应和工业技术进步空间滞后效应均有利于邻近城市减轻环境污染;但城市群功能分工技术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均未体现出预期减排效应,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功能分工与协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与城市生态效率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动态面板及面板门槛模型,从整体趋势、时间效应及非线性结构3个方面分析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差异与城市生态效率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的专业化及多样化集聚会在短期抑制生态效率提升,但长期促进作用显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生态效率的改进效果相比单一产业集聚更为显著;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对生态效率的作用存在门槛效应,两者之间呈现显著倒U型关系,且存在集聚最优值;城市规模对产业集聚与城市生态效率的关系呈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在城市生态经济规划建设中,应加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投入力度,关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根据城市基础条件制定相应的产业转移战略,且不可集聚过度,注重发挥产业集聚对城市生态建设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联合申请专利数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建立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预测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动力。实证结果表明,协同创新网络存在传递性,倾向于形成中介-2路径的开放式三角形结构;城市拥有的知识元素属性、经济发展水平和科研投入力度会对网络演化产生差异化影响;知识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在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关系形成中始终发挥积极作用,制度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在网络演化前期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伴随协同创新的深入,二者不利于协同创新网络合作关系形成。因此,政府应该引导各城市因地制宜制定创新战略,发挥各自资源与产业优势,助力构建高效交互的协同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20.
研究十大城市群产业集聚和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实际作用,对新常态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构造全要素生产率C-D方程,将产业集聚和多样化纳入生产函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2003-2014年国内十大城市群产业集聚和多样化与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实际作用进行评估研究,再通过中观层面产业集聚及区域整体多样化测度对上述评估结果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