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四川省在扶贫开发中就采取了扶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责任制、自我脱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经济扶贫与科教扶贫相结合、救济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等有效措施,提出了小额信贷模式、企业扶贫模式、参与式扶贫模式、等具体扶贫模式,以此减少建卡贫困人口,提高民族地区的扶贫效率,推进四川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自1998年起.采取资金、政策、项目多方面同步推进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大力发展长毛兔、獭兔、金丝柳、蝎子、肉鸽、奶牛、肉牛等特色经济产业,通过开发式扶贫,使贫困职工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几年来,全场共投人扶贫资金近千万元,扶助237户贫困户,开发了12个扶贫项目,已有148户贫困户通过包扶和自身努力摆脱了贫困,人均年增加收入860元,探索出了一条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社会意义的开发扶贫之路。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开发式扶贫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腾 《南方农村》2010,26(1):68-72
21世纪以来,政府的开发式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然而,减贫绩效却不理想,遭遇减贫速率下降、返贫困、贫困代际传递以及收入差距拉大等尴尬的处境。开发式扶贫尽管是符合国情的正确选择,但在实施中却存在目标、方式、主体、客体、内涵等定位偏差。要走出困境,必须调整定位,在开发式扶贫道路上,关键实施人力资本开发。  相似文献   

4.
开发式扶贫     
《农村工作通讯》2008,(23):48-48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王俊 《农业经济》2022,(3):89-91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常态化扶贫摸索期。在这个关键阶段,农村表现出脱贫的艰巨性、贫困的多维性和扶贫的长期性。这些新特点指向的是国家主导下以资源直接输入为主的扶贫方式脱贫能效的降低和未来我国扶贫战略的转向。在这种形势下,习近平扶贫思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指导——将扶贫回归到社会治理中去,构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来推动现阶段扶贫战略的合理调整。通过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性、提高社会参与度、促进社会公平化和完善基层社会公共性等方面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为我国扶贫战略的顺利过渡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作通讯》2010,(11):13-15
由于环境和背景的变化,新阶段扶贫工作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在扶贫对象瞄准上,过去主要瞄准绝对贫困人口,同时关注低收入人口,现在要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二是在制度安排上,过去主要是开发式扶贫,现在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进入了开发扶贫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三是在主要任务上,过去扶贫开发的任务比较宽泛,现在行业扶贫力度不断加大,专项扶贫的重点是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更要强调进村入户。  相似文献   

7.
在精准扶贫、脱贫战略背景下,产业扶贫是我国开发式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现代社会是充满风险的社会,在产业扶贫多元参与的机制下,各经济利益主体所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产业扶贫项目落实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本文基于风险社会理论,通过对河南省XC县贫困状况与农业产业扶贫效果的了解,分析了农业产业扶贫面临的风险,并提出要激发贫困主体的参与性,明确各利益主体的边界,构建良性互动的风险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疆开发式扶贫的政策实践与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实施了开发式扶贫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新疆实现了经济增长和贫困下降的双重任务。但是也必须注意到,新的时期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扶贫开发战略对减贫的影响作用有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没有与扶贫战略紧密配合,极端贫困人口仍有漏出,扶贫政策绩效没有达到预期理想效果。文章对新疆开发式扶贫战略实施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今后新疆制定新的贫困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消除农村贫困一直是扶贫工作的重点.本文就辽宁省财政扶贫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坚持开发式扶贫为主的方针;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协调各部门扶贫开发工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合理调整财政扶贫资金投向;建立以财政为主导,全社会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贵州反贫困的历程和成效 贵州反贫困始于1986年,至今已有12个年头了。回顾12年的反贫困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86~1990年,是由救济式扶贫逐步转向开发式扶贫的过渡阶段。1986年前的扶贫工作是把扶持贫困户和优抚对象(烈军属、鳏寡孤独等)结合起来进行,简称“双扶”工作,由各级民政部门实施,主要方式是救济式的,而且零星分散、规模小。据省民政厅报告,从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农村扶贫的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扶贫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减贫的速度却日益缓慢,扶贫的效率日益低下,中国的农村扶贫面临着困境。文章指出,伴随着农村贫困人口的大幅度下降,贫困人口越来越分散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面对农村贫困特征的变化,产业开发式扶贫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为了应对农村扶贫的困境,应该对产业开发式扶贫做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安顺市自开展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抢抓国家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在巩固“八七”扶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开发式扶贫,以解决温饱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整体推进全市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02年底,全市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84544.88万元,实施项目948个,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360元上升到1414元;贫困地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农村社会稳定;通过发展种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产业化扶贫是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模式.十几年来,我国产业化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生态工业园区是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方向,部分地区开始尝试把扶贫产业化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探索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造血型”产业化扶贫模式.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产业化扶贫与生态工业园区的协同作用,结合各地实践分析了扶贫产业园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最后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扶贫产业园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我国大规模、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扶贫工作20周年。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式扶贫成为了最为成功的经验,这个基本方针为我们今后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扶贫政策的演进脉络从以满足基本需要的温饱式救济扶贫、以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重点贫困地区开发式扶贫、多措并举综合开发扶贫到精准扶贫,体现总体经济发展决定扶贫政策的制定,突出时代性、突出实事求是、突出人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是产业,关键靠科技,探索建立科技扶贫长效机制是确保脱贫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阐述辽宁省建立科技扶贫工作机制的主要做法及科技扶贫主要模式:"政府+科技+企业+贫困户"科技扶贫院县共建模式、"四位一体"科特派扶持产业脱贫模式、科企合作产研融合扶贫模式,进一步提出探索建立科技扶贫长效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春荣 《南方农村》2020,36(3):36-41
将扶贫资源传递到贫困户及贫困人口等目标人群,是扶贫理论与实践上一个难题。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所包含的若干元素,都影响了扶贫资源的传递及其效率。自2009年后,广东农村扶贫体制经历了"双到"扶贫到精准扶贫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扶贫的组织机构、贫困户识别、扶贫资金对贫困人口覆盖、扶贫资金管理及扶贫考核制等有明显改进,但仍存在识别成本高昂、扶贫依赖于驻村工作队与扶贫干部,扶贫政策的着力点与贫困人口需求不一致、产业扶贫政策与实践存在较大偏差等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脱贫攻坚之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点的精准扶贫,在扶贫体制上应进一步变革,逐步实现扶贫治理模式的转变和形成良性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生存到发展:新中国七十年反贫困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紧扣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矢志不渝的开展反贫困斗争,反贫困方式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反贫困的目标从"保生存"到"保生存、促发展"再到"惠民生、促发展",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消除绝对贫困,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反贫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和回顾新中国70年反贫困实践历程,可以提炼出基本经验:坚持大扶贫格局,不断向贫困人口赋权,不断满足人民需求,不断创新反贫困机制。2020年后,我国反贫困工作从消除绝对贫困走向减缓相对贫困,本文结合新中国反贫困历程和基本经验提出一些展望:结合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满足人民需求的相对贫困标准;紧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明确新时代缓解相对贫困的目标;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设计相对贫困治理的制度框架;围绕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借鉴以往的反贫困政策,构建减缓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人才工作是扶贫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应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来促进产业发展。在精准扶贫的新形式下,人才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对扶贫人才的文献研究进行了总结,从3个方面:扶贫人才意义、扶贫人才理论、扶贫人才引进模式全面回顾了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精准扶贫和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人才模式,该人才模式适用于普遍的精准扶贫人才要求。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子,提出了解决在贫困山区精准扶贫中的人才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发展过程中,贫困问题是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社会工作有效介入精准扶贫工作,对完善精准扶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扶贫工作中,社会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探析了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对策,以加强社会介入,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