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我国从80年代初推行股份制企业试点,发展到现在,以国有企业为主改造、新建的股份有限公司达9200家左右,股票上市企业700多家,还有为数不少的企业股权在法人或地方产权交易中心市  相似文献   

2.
张凤清 《特区经济》1994,(3):29-30,33
<正>自1992年6月厦门市推出第一批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以来,股份制这种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即在全市引起人们的关注。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成为厦门特区深化企业改革的方向。一般认为,把企业改造成股份制企业,就是要把企业改造成为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发行股票,上市交易。其实,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股份制企业包括两种具体的形式,一种是股份有限公司,有的企业的股票可以上市,但大部分企业股票是不上市的;另一种是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形式的企业并不发行股票。目前,在谈论企业股份制改造问题时,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形式基本被忽视。事实上,有限责任公司才是厦门企业股份制改造应选择的主要形式。现在先比较一下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限责任公司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我省目前正式运作的有国家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共37家,其中长沙中意、株洲火炬为上市公司;株洲庆云、衡阳飞龙两家为社会募集公司;其余33家为定向募集公司。37家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为189,367万股,其中国家股95,978万股,占股本总额的51%;法人股47,563万股,占股本总额的25%;个人股45,825万股,占股本总额的24%。最近我们对我省有国家股的股份制企业1994年度分配情况和国家股股利收缴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发现股份制企业分配中侵犯国家权益的现象比较严重,应引起各级政府、国家资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一、法人股流通的政策逻辑 1、对法人股将最终上市流通的判断依据 (1)法律依据。股份制的核心在于: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同股同价;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股份按性质可划分为普通股、优先股;而我国在股份制改革初期,由于存在姓"社"姓"资"的争论,从而形成了股权按所有权性质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占股本总额67%左右的股权不能流通的特殊现象和历史遗留问题,这不仅违背了股份经济的本质要求,而且也扭曲了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造成了严  相似文献   

5.
目前,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制度,已被众多的企业所认识和采纳,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问题需要仔细研究解决。下面,就股份合制企业股权的设置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股份合作制企业股权的设置,一般有个人股、职工集体股、法人股和国家股。从物资企业实际来看,大多数企业由于经营上连年亏损,企业已无任何资产和积累,职工集体股实际上已不存在,国家和其他法人参股的可能性也不很大,改为股份合作制只能以职工个人持股为主。职工个人股股权的设置,应遵照全员相对均衡持股的原则,它强调投资人股是成为企业员工的重要前提,这样既吸收…  相似文献   

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趋向。而如何管理国有股,使国有资本有效运作,实现国有资产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是我国理论界和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国有股是由国家股、发起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组成。自我国成立证券市场以来,国有股流通问题~直困扰着我们。尤其是在上海、深圳两地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我国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初,从我国国情出发,将上市公司的普通股份人为划分成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自由流通的社会公众股和不具有流通功能的国有股…  相似文献   

7.
一、改制企业侵犯国有资产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行业都在全面开展企业改制,或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或改制成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由于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权益保障方面监督体系仍不健全,改制企业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主要问题有: 1、企业在改制中用国有资产设立“企业股”或“企业职工集体股”。 2、把减免税金归还贷款的资金划入各股东所共有的公积金、公益金等。 3、在企业改制时,未进行整体财产清查前,就把一家国有企业分割为几部分,单独划出效益最好的某一车间或某一…  相似文献   

8.
据国有资产管理局调查,目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渠道主要有8个方面:一是在办中外合资企业和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时,对国有资产不评估或者低估国有资产的价值;二是股份制企业对国家股不配股、不分红;三是有的地方“明晰产权关系为名,把国有资产低价卖给个人,  相似文献   

9.
<正> 在股市实践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难免碰到许多新问题。如,深圳股市“8·10”事件;各地股份制企业的不规范行为,在发行管理上的不规范、超规模发行,把法人股份化整为零变成自然人股;违反公平原则、营私舞弊;法人股的管理;国家对资本市场的宏观调控与管理问题等等。对此,我们不必大惊小怪,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它、去研究它,找出对策,使它健康地发展。现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深圳“8·10”事件的出现,从根本上看是上市股存在供求问题。深圳“8·10”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议论,有人认为深圳“8·10”事件的原因是工作上的疏忽,有  相似文献   

10.
一、全省股权筹资的进展情况据初步统计,截止1993年12月底,浙江全省经批准设立的规范化股份有限公司共124家,股本总额81.05亿元,其中国家股13.01亿元、法人股56.81亿元、个人股11.2 3亿元,分别占股本总额的16.05%、70.09%和13.86%。在124家股份有限公司中,定向募集公司有115家,股本总额为74.88亿元,其中大自然法人股已进入全国证券自动报价系统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的股份改造紧密相关,但由于我国搞股份制试点是在原有企业上进行的,且存在着大量国家股、法人股的问题,使某些企业在发行股票时目的已有所偏离,有的纯粹为了筹集资金,接至有的经营不好的企业想以此来解决困难,这一  相似文献   

12.
一、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股权结构不合理 在股份制改革的初期,国家急于扶持国有企业上市,又担心国有资产流失,更担心境外资本冲击国内资本市场,因而确定了国家必须在上市公司中保持控股甚至绝对控股的指导思想.所以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具有四个特点:第一,流通股的比重非常低,绝大多数股份不能上市流通;第二,非流通股过于集中,导致一股独大;第三,流通股过于分散,机构投资者比重过小,第四,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通常为一家控股公司,而不是自然人.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股份制已成为我国众多企业改革的目标。股份制起始于中世纪欧洲的罗马帝国,它是利用股份公司的形式,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调节社会资源分配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股份制以股份核心,以发行股票为基础,以股票交易为依托。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股份制与资本主义经济联系在一起,这是因…  相似文献   

14.
据《经济参考》报道:山东省诸城市采用股份合作制作为中小型企业改革的一种制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诸城市的做法,主要是“先出售后改制内部职工持股”。即将企业资产出售给企业的职工,转换企业资产的产权主体;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由实物形态转变为价值形态,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收回;企业职工作为出资人成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形成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共同体;然后按照一般股份制的规范要求,建立企业的法人治理  相似文献   

15.
《特区经济》1992,(8):30-31
<正> 遵循小平同志关于“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指示,我们提出深圳企业改革与经济腾飞的大思路: 一、“大胆”的设想1、股份制改造试点向国营企业倾斜。股份化改造及股票上市,既是理想的筹资手段,又是有效的体改工具。以前由于种种原因,深圳市更多地把发行股票看作筹资手段,而且过多地把这种稀缺的政策优惠资源倾注给中外合资企业。如在1991年度批准的11家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中,有8家为中外合资企业。我们发展三资企业的首要目的是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设立形式主要有两种:欧洲大陆式和美国式。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式,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国家的国有资产在经济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进入七八十年代,很多国有企业陷入危机,导致大规模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这与我国现阶段情况不无相似之处)。经改造的股份制企业,国有资产在股本总额中仍可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  相似文献   

17.
一、蓬莱市企业改革的基本做法及效果一是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先售后股的方式,把那些具有较大规模,净资产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单独一个人买不起的企业,先向某个发起人出售,然后由其吸收他人股份,发起组建股份制企业。全市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有144家,占改制...  相似文献   

18.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高效率资本组织形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转为上市公司后,则是股份制改造的又一次飞跃。企业上市后,同时具备了融通资金、转换机制和资产重组等多种优势。这对企业来讲,实际上是一次变革,从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纵观当今称雄世界的大企业、大...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股份制的核心内容是真正做到两权分离,政企分开,明确产权关系,实现生产资料的财产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以及股份制企业内部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税利分流则是为了克服以税代利,以利代税,税利合一所引起的国家与企业在分配关系上的混乱。理论界在探讨国营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改革的模式时,几乎都是把股份制、税利分流当作两个互不联系的理论观点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予以研究。没能注重股份制与税利分流相结合的分析。实际  相似文献   

20.
新论点     
当前国有资产流失渠道主要有八个方面:第一,在办中外合资企业和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时,对国有资产不评估或者低估了国有资产的价值;第二,股份制企业对国家股不配股、不分红;第三,有的地方以明晰产权关系为名,把国有资产低价卖给个人,搞成了“负债持股”;第四,有些经济困难的企业把企业分解,抽逃资金、设备,形成了“大船搁浅、舢板逃生”,逃避债务;第五,一些企业事业单位部分国有资产没有入帐,形成大量帐外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