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鲁迅《狂人日记》引申出现代文学史"吃人"的母题,这里"吃人"隐喻的是"封建礼教吃人",而新感觉派小说反复书写的"异化"主题则揭示了都市文明对健全人性的压抑。后者可视为对鲁迅"吃人"母题的再叙述。二者都是对消解人性力量的揭露,体现了现实批判意味和创作中作家的担当意识与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
席勒以为暴力是一种毁灭人性的力量,人性与暴力不相容,卡夫卡在他的小说《在流放地》指出,极权加技术使人丧失人性。纳粹集中营和卡夫卡笔下的流放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在凯尔泰斯小说《无命运的人生》中,集中营里的囚犯却没有丧失人性,他们用各种类型的“固执”,使自己作为人活下去。“固执”是他们对集中营的一种反抗,反抗暴力对人和人性的摧残,同时也证明他们是人,并具有人性。人性不是那么容易被摧毁的,这是小说想表达的一个思想。  相似文献   

3.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自利的,但他同时还承认存在次要的利他动机。因此,斯密实质上是人性二元论者。而在《国富论》中,其关于行为动机的自利设定只是出于构建理论体系的需要而对现实人性所作的必要抽象。综合考察《国富论》的研究主题和内容、斯密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及他关于自利设定的隐含预设,我们揭示这种抽象是合理的。因此,正是在上述意义上,"斯密问题"才是一个伪问题。澄清"斯密问题"的理论启示是:在构建经济理论时,需要基于现实情境合理地抽象出基本假设;实践启示是,构建适宜的道德基础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凭借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而享誉文坛。"成长母题"是文学中常见母题之一。文中主要论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的U型成长之路:美好的童年——少年犯错——忏悔救赎——长大成人,阐述了主人公从人性的真善美堕落至道德的低谷,随后通过救赎的方式重获新生,升华到人性的高度,这样一个U型的成长过程。同时以其他人的精神层面的"成长"经历为辅线,向我们阐释了成长的本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寒夜》描写了抗战时期,一个新型家庭在社会生活重压下是如何破毁的.小说揭示了家庭破毁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因素,主人翁的悲剧说明,若要争取个人幸福,仅仅有家庭模式的变换是远远不够的.《寒夜》在叙说家庭破毁过程中刻画了人性的诸多方面,展示了"小人物"身上伟大的人性并张扬了女性意识.它反映了"中华民国"一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命运,成为一部真正的"平民的史诗".  相似文献   

6.
"生态人"是继"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之后对人性假设的发展.在西方管理学的理论中,人性假设理论的发展推动着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即与人性的假设"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路线相对应形成的管理学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生态人"的人性假设的提出,已经在管理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必然会推动管理学理论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危机的本质是人性危机,女性主义哲学揭示出正是男性逻辑与现代性的合谋,造就出"破坏环境的人"。在这一过程中,深受父权逻辑影响的现代教育推波助澜,一直在培育"破坏环境的人"。要解决环境危机中的人性困境,人类社会需要重视女性特质和女性道德,培育"爱自然的人""关系中的人""多元丰富的人"和"拥有关怀能力的人"。学校环境教育应从整体上转向造就人性和谐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父》由美国知名作家马里奥.普佐所著,后改编成的电影于1972年上映,一经上映,就获得了极高的票房收入,由此也为人所知。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式的黑帮史诗级别的上乘佳作,可以当作男人奋斗的好教材,也可以作为解读人性的精湛之作,它一方面展示了人性的纯良,另一方面又揭露了人性的丑恶。本文试图从《教父》的故事情节及主人公分析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柏格森生命哲学中揭示人类生命本质的“绵延”理论和体悟绵延的“直觉”理论,对意识流小说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题材选择、写作技巧等各个方面都成为了柏格森生命哲学的艺术实践者。《雅各布之屋》《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三部作品,以探究人之真实、人性之深刻和人生之生动不息为目的,试图复现人类触动人心的生命原态,突显文学作品书写人性之真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利己还是爱人的问题,是孔子在《论语》中反复论述的。孔子在《论语》中相当细致地研究了利己与爱人的关系,这个议题广泛地涉及人们的现实生活。利己和爱人的问题,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人性的原则问题,这里涉及道德问题,也涉及到人的天性,受支配的是自己人生的信仰和观念受什么样的道德观念的左右。纵观人性,利己是人们行为的原动力;自利是人天性的动机和效用的美;自利也是一种自然平衡。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中的黄苏子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有着双重身份性格分裂的女性,她力图从自身价值出发找寻和确立自己存在的意义,却陷入更深的迷失中。作者站在人性的高度审视和剥露人的生存状态,并通过黄苏子传达了自己对纷繁复杂的人性形式和人性状态的了悟,以及对现世生存的荒原感和绝望感。  相似文献   

12.
现代官场小说中,以《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驻京办主任》为代表的一批作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些作品以其对现实的高度关注、对权力本质的深刻洞悉、对人性迷失于官场的细微体察,刻画了众多真实的被异化的权力中心人物、权力边缘人物和面对权力重压苦苦坚守人性本真和善良的人物。文章从人性异化和人性坚守两方面,解救被异化的人性和呼唤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虹》、《恋爱中的妇女》及《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等小说分析论证了劳伦斯关于男女两性和谐关系的探索思想,认为劳伦斯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机械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及对两性关系的异化,表达了两种理想的两性关系状态:灵与肉的相一致与个性的独立完整。最后指出,劳伦斯的那种建立在形而上的和谐两性关系尽管让人心驰神往,但实质上只是"乌托邦"式的空想世界而已。因为,人性的自然本性——性爱,是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的。  相似文献   

14.
西方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相关管理模式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管理思想中,相继提出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一系列关于人性假设的基本理论.与此相对应,基于每一种人性假设理论都产生了一种相应的管理模式.这些理论和模式都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既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通过梳理西方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相关管理模式,可以进一步肯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孔子在《论语》中的相关言论表明,他在"人性论"问题上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性构成复杂,包括"为仁"所代表的道德要求、"仁"所代表的道德理性和"违仁"所代表的反道德成分。因此,他并不是一个性善论者。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在小说《金锁记》中通过对曹七巧人性丧失的描写 ,对人性物化和当时物欲横流的时代做了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管子》的道德修养思想内容丰富且逻辑严整,它基于对现实人性的体察,指出人们只有借助"以心知道""自省其过""谨禁微邪"等修养路径,方可成就"因物之性""因时而变""无私公正"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余华前期作品,对《兄弟》(上)的艺术魅力予以分析,着重揭示了《兄弟》(上)的四种特色:即:对人永恒的悲剧处境的关注;对暴力的过分迷恋;对人性的关注;语言上有幽默特色,但更多滑稽描述。  相似文献   

19.
管理学需要基于"人"与"人性"的系统反思,对其学科属性及理论体系进行基础性研究。本文在各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上提炼出三位一体的人性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管理学的学科属性进行定位研究。研究表明,管理学科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综合交叉的、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应用学科。基于人性结构的管理研究,拓展了管理的人文维度,为重建管理学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也厘清了管理学合法性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他戏剧创作中的精华,通过对《哈姆雷特》中的母爱、《奥塞罗》中的情爱、《李尔王》中的父爱和《麦克白》中的权爱的阐述,表达了对人性弱点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