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欢欢 《新财经》2006,(11):84-84
提高对第二套、第三套住房的税收,这样才能真正打击房地产市场上的投机者目前,我国房价高企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作为房价的组成部分,房地产税收毫无疑问是政府调控房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表示,无论是去年的“国八条”,还是今年的“国六条  相似文献   

2.
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一旦退出了房地产市场。是否就能改变工薪阶层买不起住房的现状呢?2009年之前,“地王”现象是否就存在?没有央企就没有“地王”?如何从根本上铲除“虚高房价”生存的土壤?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与房地产价格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经历了2007年二、三季度的房价大涨,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趋缓,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开始出现回落,一些房地产企业开始打折销售,市场观望气氛弥漫。2008年3月,央行对北京、上海等七大城市居民购房意愿的调查,均呈全线下跌的态势。这种现象能否说明,我国长期供不应求的住房供需状况是否就此将出现逆转呢?回答将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6,(9):14-15
【英国《金融时报》2月22日】是房价拉高了地价,还是地价推高了房价?是土地供应赶不上开发需要,导致房价上涨,还是开发规模过大,导致了住房“结构性过剩”?这组问题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日新一轮争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2007年是房地产政策年,从征收土地增值税,加息,提高二手房首付比侧,到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从工业用地到招拍挂,到物权法的正式实施,一轮轮的政策出台显示了中央控制的决心。此时我们回望过去一年,在次次调控声巾房价有起有落,部分城市房价增幅高达20%,到了去年年底,南方一些城市房价出现下跌,房价拐点的呼声甚高。可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买房住房仍是一件头痛的事,强大的“铁三角”格局并未从根本改变,购房者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当房地产搅和着土地,汇率、流动性过剩、税收改革等字眼不断在人们眼莆闪烁,有人说看刭了希望也有人不这么认为。2008,我们在期待什么?  相似文献   

6.
《宁波经济》2007,(3):22-23
2006年我国房地产业最为重要和人们最为关心的是什么?前者无疑是国家先后推出多项房地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广泛涉及房地产开发内容、市场规范、土地出让、金融管理、税收调整、外资购房、住房结构、问责考核等各个领域;而后者则是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价格走势的影响,经过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今年的房价已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理性发展期,除北京、广州等地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高于当地同期的GDP增长水平外,上海、南京、武汉、长春等大部分省市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增幅已回落到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合理水平,部分地区的房价较去年同比有10%左右的理性回归。而展望2007年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涨跌,则完全取决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理解,政府的税收政策适应市场变化的同时调整房地产的供求关系,央行的利率政策,前提是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不受到侵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问题的加快合规合理的实施和落实,并尽快解决房地产业稳步健康与持续和谐发展中,各地中低收入消费者的住房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7.
易宪容 《沪港经济》2008,(12):16-16
中央推出房地产新政之后,许多房地产开发商认为中央的这些政策还不够,并不足以让房地产市场出现逆转,他们极力主张放开第二套住房按揭贷款界定。这些人表面上是在救中国经济,实际上是希望使房地产开发商牟取暴利的模式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8.
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应配合国家房价调控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和举国各界的极大关切,党和国家屡出新政进行调控,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方配合,共促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那么,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应该如何作为?笔者拟结合自身工作体会,谈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廖英敏 《西部论丛》2007,(12):56-58
近几年来,全国住房价格一直呈现上升的态势,特别是今年以来住房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幅度较大,新建住宅价格一季度上涨6%,二季度上涨6.4%,三季度上涨9%,1—3季度累计上涨7.2%;二手住宅价格一季度上涨5.2%,二季度上涨6.9%,三季度上涨7.6%,累计上涨6.6%。国家统计局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房价上涨的原因。一是需求增长很快;二是住宅的供应相对偏紧,且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针对中低价位的中小户型住房所占比例偏低。三是土地开发建设成本提高。四是由于市场上存在着对住房价格继续上涨的预期,存在着以投资的形式购买住房的需求,也形成了对价格的推动。面对当前房价持续上涨的形势,除了政府提供低收入住房保障外,增加普通住房供给、抑制住房非合理需求是稳定房价的主要途径。今年9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其中“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的内容对于抑制住房非合理需求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行业“暴利合理论”认为,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虽然远远高出绝大部分行业,但也低于某些行业,因此无可指责。实际上,住房具有生活必需品特性,非住房类房地产具有基本生产资料特性,所以不能将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率与少数行业的高利润率进行简单类比。而且,房价因房地产开发商追逐高额垄断利润而不断上升,达到畸高的程度,将严重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可见,房地产行业“暴利合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市场为啥"高烧不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寒冰 《上海经济》2006,(10):39-40
2005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形下,房价似乎逐渐从疯狂回归理性,房价上涨的势头有所减慢。有的城市甚至传来房价大幅下跌、房地产中介关门大吉、开发商呼吁救市的消息。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萧条的景象,中央甚至将2006年定位住房消费年,以期加大内需、遏制楼市颓势。然而时至今天,忽又传来消息,深圳楼市狂飙不止、北京房价脱缰、南京楼市加速回暖、重庆房价不正常上涨等等,房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飙升。  相似文献   

12.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首次披露,外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比例约为15%。此前,人们盛传进入中国房市的外资达几百亿元甚至是几千亿元。境外资金进入热点地区房地产市场,是房价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吗?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了全球性金融海啸,但是美国95%以上的居民只有一套住房。而在中国,估计只有10%以下的人口持有这些个人按揭贷款,其持有住房多套。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迁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房需求不断增加,而高企的房价却令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中央政府为了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不断地进行宏观调控,然而宏观政策却在房地产利益集团的规避下收效甚微,房价持续走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针对房价过高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房地产利益集团的房地产商、地方政府、商业银行、投资者等利益主体以及消费者在房价博弈中所处的地位,提出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分割的方法,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引导房地产利益集团的转移,从而达到降低房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易宪容 《新财经》2009,(7):38-38
目前,关于物业税征收的具体办法由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联合负责研究。在目前国内房价仍然偏高、房地产市场问题重重的情况下,开征物业税到底对房地产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治理房地产暴利最好的办法是快速将房价大幅推高,让房价像上海那样,以24%的涨幅快速暴涨,越涨越离谱.最终将房地产汽球吹爆。而温州炒房团正在努力地做这件事……  相似文献   

17.
人民银行、银监会于9月28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通知》对个人住房贷款发放作出了严格规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20%;对首套且面积90平方米以上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而且贷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应随套数增加而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读编往来     
《新财经》2011,(11):12-12
房价走跌:到底谁能扛得住?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持续一年多,"金九银十"成交惨淡让许多房地产公司提前感受到冬天的寒意。一时间,关于房价的讨论甚嚣尘上。房价走跌,市场准备好了吗?百姓扛得住吗?房企又将何去何从?前不久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对媒体说,即使房价下跌五成,银行也能承受。但在整个房地产开发体制没根本性改革前,房价大跌不仅恶化开发商的生存环境,而且对市场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设部有关人士近日透露:今年仍将继续延续去年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点,依据是刚刚4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公告。其中重点的研究问题之一解决房地产市场的形势。在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时,有一个议题就是房地产形势,其中特别强调了仍然要稳定房价、调控结构。在年初的时候政策语言是这样表述的:“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调整住房结构,稳定房价。”4月9日国务院常务在判断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的情况下,对这个表述做了一些调整,也就是前后秩序有了变化。年初的时候是调整结构、稳定房价;现在把秩序颠倒了一下,稳定房价、调整结构。传达出两方面的信息:一个关注房价仍然是我们宏观政策和中央政策的着眼点之一,另一个方面关注的基本立足点仍然是稳定房价,仍然坚持好宏观调控不放松。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回调的影响,住房销售低迷,房价涨势逐步回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调整程度逐步加深。2008年下半年,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中央及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多项鼓励住房消费、活跃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2009年较高的房价将有一定下行空间,随着房价的合理回归,政策逐步落实,自住型需求将陆续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