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审计工作由手工审计转向计算机审计,由此而诞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提供了财务收支审计作业的基本功能,对审计现场作业给予了一定的计算机支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审计的职能早已超越了查账的范畴,涉及到对各项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查核。这就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审计信息化产品不再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而应拓展到对各类业务数据的审核。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信息处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致使会计处理在诸多方面均已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对审计技术和方法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且使计算机成为有力的审计工具,促进了审计技术的现代化发展。 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阅读、选择、测试处于机器可读状态的各种程序和数据信息等。将计算机作为审计工具,注册会计师在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可以大量利用审计软件,尤其是在实质性测试中利用这些软件来快速地浏览客户的交易并提取出需要注册会计师手工测试的部分。具体包…  相似文献   

3.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综述。(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含义和种类。计算机在会计和管理领域中渐趋广泛而深入的运用使得审计人员所审计的重要会计信息由计算机处理生成,由此产生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国际审计准则第15号称之为“电子数据处理(EDP)环境下的审计”)。在EDP环境下,审计的总目标和范围并没有改变,但是,EDP环境下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作为一项审计工作。也就是所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简称CAATs)。进一步说.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一种计算机程序,用来帮助审计人员组织、分析并筛选计算数据和其他的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审计在整个审计事业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县级审计机关在计算机涉及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包括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水平有限、观念难以转变、审计线索更为隐蔽。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非现场审计技术在商业银行内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现场审计是指建立在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基础上,通过连续地搜集被审对象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依据预定的程序和方法,分析、评价和监测被审对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一种审计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技术与审计技术结合成为非现场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深入到审计的各个环节,但是无论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多么全面,但它终究是一种工具,最终还需要审计人员做出判断。该文主要就当前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几种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证审计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与技术,选择合理的审计方式,积极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和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的标准和准则的计算机审计风险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现代信息系统对传统审计风险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赋予其新的内涵。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审计也产生新的风险。因此,应从审计技术、审计软件开发与升级等方面对其规避。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对审计本质的探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获得完善的,先后出现过查账论、方法过程论、经济监督论以及经济控制论等主流观点。但这些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无法解释审计存在的根源,而信任补偿机制观则可以令人信服地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审计实践,探讨区县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土地资源管理审计的重点与方法。审计重点应侧重于土地储备、土地出让、出让金管理、划拨土地及闲置土地管理等五个环节。审计主要方法:应着重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掌握;通过访谈与调查表的方式,将土地运作管理情况全部纳入审计视野;综合运用审阅法、观察法、复核法等,力求问题审深审透;加强审计过程中的沟通协调,规避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0.
被审计单位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审计人员如何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凭证的错误和舞弊?如何划定错误和舞弊的泾渭之域?关键在于了解会计核算错误与舞弊的技术特征,寻觅错误与舞弊的鉴别标识,掌握其具体类别。此外,还在于审计人员灵活运用各种查账方法和技巧。一、错误和舞弊的性质及特征错误也可以称之为过失,过失出错是无意之举。俗话说,人非圣贤岂能无过,财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在其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类失手和偏误。这种错误可能与其熟练程度有关,即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较低,就会发生较多的核算错误,但也可能有的错误与其熟…  相似文献   

11.
本从审计技术、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四个方面对审计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因素分析。为了不断提高审计能力,缩小审计期望差。作认为在理论研究上,审计模式、方法和技术要不断创新;在审计实践过程中,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人才培养上,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是开展计算机审计、强化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实现审计信息共享的重要系统。在提升审计工作效益,节约审计资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普及应用AO现场实施系统,积极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得方法,是审计手段、审计技术上的进步,更是审计方式、审计理念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普遍开展,对审计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要求。传统的手工审计已不能适应电算化审计的要求,在电算化审计条件下,要求审计主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审计程序,拓展审计内容,丰富审计方法,最终降低审计风险。一、电算化审计的主体和客体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主体和客体并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审计人员和被审单位,但由于审计线索、内部控制、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审计主体)的要求高了。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因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进行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特点…  相似文献   

14.
农发行北京内审特派办在历次序时审计中,围绕全行中心工作,强化管理,精心组织,严格把关,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不断发扬和践行"啄木鸟"精神,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变化,序时审计的任务变的更加艰巨,对内审特派办,尤其是序时审计项目责任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发挥好内审特派办职能,谈几点浅见。一、在营造和谐内审团队方面,发挥表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审计是信息化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审计方式,国家治理视角下,计算机审计在国家审计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笔者阐述了加强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性。针对目前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审计的四项措施:大力推行与大数据环境相适应的计算机审计方式;建立健全计算机审计考核评价机制;大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适当调整审计项目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为了减轻税收负担或达到以权谋私的目的,某些单位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审计人员查账带来了困难。但是,只要审计人员工作认真负责,就可以从中找出破绽。笔者通过多年从事农村经济审计的工作经验,积累了一些识别假账的基本方法,现介绍如下。一、调查了解,进入角色进入一个单位进行审计,不要先急于查账,而要首先调查了解该单位的概况,通过与单位负责人、会计及单位有关人员交谈,了解生产、经营、核算状况及其生产经营方式、销售方式、进货渠道等情况,这对开展后面的工作很有裨益。在了解了以上情况后,…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手工会计的格局,使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手段和账务处理程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以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可见的审计线索为主要审计对象的传统审计,在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档案保管以及审计人员知识技能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审计线索在传统的手工会计操作程序下,作为审计对象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留下的是可见的审计线索,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计算机自身的特性和会计软件的应用,原始数据被输入计…  相似文献   

18.
审计工作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事业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审计监督制度是伴随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的,随着经济深入发展,审计工作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必然成为审计机关的当务之急。国家审计署在2003年至2007年“五年规划”中,对此又予以进一步明确,将“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列为“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中之重。因此,充分认识审计质量的意义,客观分析审计质量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建立明确的审计责任制势在必行。一、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意义审计质量不仅包括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全面推行,农村会计队伍由业务素质较高的农经队伍取代,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给农村财务审计、农经服务体系和队伍建设也带来了深刻影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管账又审账"、"自己审自己"等观念严重影响着农村财务审计的威信。在新时期下,农村财务审计如何树立威  相似文献   

20.
审计成果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经过实施审计程序,汇总工作成果而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是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工作结晶。仅重视审计结果,但对审计成果运用不充分,是一些单位对待审计成果的态度。因此,提升审计发现价值最大化,实现审计成果的共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审计成果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