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了我国1979—2014年的潜在增长率,发现自2006年以来,我国潜在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而且近两年实际产出均要低于潜在产出,显示经济总需求相对不足。潜在增速下降主要在于TFP增速的降低以及近年来资本增速的放缓。从供给角度看,用生产函数法所做的预测显示,未来十年的潜在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基准情形下,2015—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6.3%,2021—2025年平均增长率为5.3%;乐观情形下,2015—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7.5%,2021—2025年平均增长率为6.6%。从需求角度看,在当前收入水平及增长假设下,为了保持合理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一定比重的投资仍是关键;鼓励和促进消费则是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将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分析,未来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为使经济增长尽可能达到潜在增长率,应在消费和投资之间找到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2.
马骏 《金融博览》2012,(23):48-48
汇丰集团最新一期《环球贸易展望》报告预计,2013年全球贸易额增长有望达5%,并在其后的两年问继续保持稳步小幅增长的态势。就中国而言,虽然外部需求疲弱等因素导致今年中国出口增速放缓,但随着经济的逐步企稳,未来三年中国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仍有望达到12%。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依然处于高经济增长阶段中国经济总的形势是好的。经济年增长7%以上是高增长,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估计仍在9%——10%之间。因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农业投资机会多,供给仍然不足,需要满足市场需求。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只有30%多点,仍有很大潜力。因此可以说,中国依然处于高经济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4.
大势     
《新理财》2011,(10)
宏观中国经济增速未来5年仍保8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研究,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幅将达到9%以上。明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小幅回调。如果中国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未来5年的经济平均增速仍会  相似文献   

5.
综合信息     
《中国工会财会》2006,(6):44-45
未来25年中国经济仍将高速增长近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6——对外开放中的经济增长》显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意味着经济进入一个相当长的持续高速增长期。北京大学学者预测,从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来说,至少到2030年之前,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2%以上是十分现实的。这意味着直到2030年的今后25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工资要增长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会”上说,“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当然公务员的工资也好、企业职工的工资也好,都要有新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采购速览     
《中国政府采购》2014,(5):6-6,8,10,12
1财政部副部长:中国经济将保持7—8%的增速 近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一场记者会上表示,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7%-8%的增速。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减慢,农业后劲严重不足,是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从1985到1987年,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仅有4%,远远低于同期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14%的比率。特别是种植业年平均增长还不到O.5%,粮食生产连续三年完不成国家计划。陕西的情况也是如此。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虽略高于全国,但粮食生产仅增长1%多一点,棉花产量连年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中国信用卡》2010,(17):6-6
"我国经济未来10年仍然处于黄金发展期,我心目中是年增9%以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李稻葵近日撰文表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非常大,主要有四个因素: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由此带来新一轮的消费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数字解析     
<正>5%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逐渐放缓至一个可持续的中高速水平—5%左右,并维持相当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在此过程中,消费率(消费占GDP比重)上升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宏观结构调整趋势。点评:随着中国人均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渐缩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逐渐放缓,并导致GDP增长放缓,但消费的放缓幅度要低于投资,因此消费占GDP比例上升。同时,总人口  相似文献   

10.
(续上期)二、中国未来五年 高增长行业预测 在总结上述10个因素对行业影响,参考国家权威机构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5年高增长行业做出预测。 1、10大因素带来发展机遇的行业(见表2) 2、国家权威机构和专家对未来重点发展行业的预测 (1)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分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一般存在两种极端认识。一是"下台阶论",即中国经济经历了20-30年的高速增长将不再可能继续保持8%以上的年均增幅,未来将退守到6%左右;即便如此也是全球的"一枝独秀"。二是"长期高速增长论",即中国作为投资拉动型经济体,只要投资在未来仍然保持高增长(比如20-25%),则没有理由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会低于8%,此种观点往往特别强调行政周期对投资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博览》2009,(21):38-38
英国《金融时报》10月7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社会福利,似乎正把中国农村地区从穷乡僻壤转变为未来5~10年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  相似文献   

13.
<正>在过去30年里,中国已从一个不发达的国家变成全球经济火车头。然而经过30年的出口导向型增长,中国经济下一步会怎么样?近日,钱瞻专栏作家和总编辑霍华德R哥尔德采访了曾担任了两年美国驻华大使的洪博培。最近,中国官方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从10%下降到7.6%。对此,洪博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是不可避免的,多半因为其主要出口市场表现不佳,一个当然是欧洲,另一个则是美国,这实际上在短期内会影响到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中国的  相似文献   

14.
应从历史的、相对的和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综合看待银行利润增长,准确把握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促进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6~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年平均增长30%以上,2011年商业银行利润为10412亿元,同比增长36.3%。中国银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和利润  相似文献   

15.
宏观经济     
温家宝表示中国2005年GDP增长率将会达到10%国家总理温家宝在2006—2010年最新五年经济发展计划中表示,今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超过人民币15万亿元。今年上半年,中国GDP较上年同期增长9·5%,至人民币6·742万亿元。2004年全年,GDP较上年同期增长9·5%,至人民币13·652万亿元。据温家宝给出的数据计算,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0%左右。十一五金融新政两大亮点资本项目放开民资进入十一五建议中提出的金融新政有两大亮点。一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将逐步放开。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  相似文献   

16.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各行各业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四年来生产增长速度较快。1979—1982年四年间,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6.3%,超过了1953—1978年26年平均每年增长6%的速度。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大大超过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先生曾预言:21世纪初期,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一个是以美国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另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这两个因素的影响,都是世界性的。按照联合国推荐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基础设施年均投资应占GDP的3-5%测算,若未来10年GDP平均增长7%、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占市镇基础设施总投资的比重提高到年均40%(1990-1999的10年间,这一比例为21%),那么,未来10年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需要1.48-2.49万亿元。然而由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滞后和不到位,小城镇的投融资渠道极为狭窄且不通畅,导致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GDP7%的启示     
2003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9.1%.一改前5年平均增长7.6%的“温和增长”态势。专家们预测,中国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强劲增长周期。在热望中,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此言一出,各界人士仁见仁,智见智,反省静思悟出这一决策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将作为未来发展经济的抓手之抓手,主导中国经济战略转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现了持续超高速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10%。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了拐点,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外贸红利、环境红利等均已走到尽头。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  相似文献   

20.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近日在接受访谈时表示,中国入世10年,对全球经济增长、复苏、以及未来世界经济再平衡、全面复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丁志杰表示,首先,过去十年特别是过去两年,中国经济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世界第一,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