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操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是明智的选择 汇率是一国经济与他国经济联系的枢纽。汇率政策的核心是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是经常项目收支平衡,而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主要是贸易收支平衡。最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总体呈下降趋势。1998年贸易顺差435亿美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汇率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自动调节器”的功能。在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汇率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四大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极其重要。然而近期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渐高涨,人民币汇率是否变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人民币汇率问题。  相似文献   

3.
开放经济下,一国国际经济活动和国内经济活动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国际收支与国内货币供给关系是开放经济下内外经济冲突与协调的重要内容,同时,汇率作为一项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对国家经济内外部平衡具有深远影响。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更加体现了以上三者的关联效应,因此当前国际收支、货币供应与汇率三者的关系倍受学者们关注。  相似文献   

4.
论西方对人民币汇率的指控在法律上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美国所谓的中国操纵汇率、违反IMF和WTO协定的指责站不住脚。首先,从WTO规定来看,有关汇率制度问题属于IMF的管辖范围;其次,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政策并不违反IMF规定,中国没有操纵汇率以阻碍国际收支调整或获得所谓“不公平”竞争优势;再次,人民币汇率也不构成WTO下的补贴。最后指出,一个国家的货币制度包括汇率制度,在现行的国际体系中,是一国的主权领域,各国有完全的自主权可以决定合作或不合作。人民币汇率制度一直在演变中,中国政府也在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中国可以允许人民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按照自己的步调升值。  相似文献   

5.
对人民币汇率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集中在汇率制度改革和当前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两个焦点上.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汇率调整,是一个国家主权问题,应当首先考虑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从制度安排和现实情况综合考虑,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国际收支以及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的变化等因素,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有效汇率(EER)是衡量一国货币与主要外币兑换比率和价值的综合指标.传统理论认为有效汇率主要取决于贸易即经常项目收支情况,但本文通过对2 0 0 5年汇改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的观察,发现贸易规模和经常项目收支的变动并不足以解释NEER的短期波动,此外在理论上属于随机统计误差的“净误差与遗漏”项具有显著的非随机特征.进一步地分析表明,除了国际贸易因素之外,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季度环比变化,还受到国际主导货币走势(美元指数)和统计误差与遗漏项的影响.由于统计误差、遗漏项与隐性资本流动和国际“热钱”存在密切关系,这意味着“热钱”进出可能是导致人民币N E E R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据此对人民币汇率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因国内储蓄持续高于投资引起的内需不足,是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而单靠汇率调整无法改变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格局。只有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国内经济结构,才能完善国际收支平衡机制,实现经济增长的内外均衡。  相似文献   

8.
汇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其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对象。本文在理论支撑及实际数据的依托下,通过EViews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对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体制改革之后几年的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收支顺差和经常账户差额的数据进行拟合和分析,从中探究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利率—汇率传导机制在美元市场上的表现以及中国利率—汇率传导机制的缺陷的剖析,得出无论从利率平价理论角度或国际收支角度分析,利率—汇率传导机制在美国都可以得到良好体现,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外汇市场的高度发达,市场有效性强,国际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等因素。从对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配合情况的分析中可得出,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相关性较弱,主要原因是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健全以及“双率“形成机制的非市场化,加之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国际资本流动受到严格管制,汇率缺乏弹性等制度性因素,制约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汇率的传导机制的运行,利率水平的调整不能立刻反映在汇率走势上,汇率水平的小幅波动也难以准确反映利率变动的效果。因此在我国新一轮的汇率改革中,尤其要注重利率机制与汇率机制的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利率、汇率灵活的传导机制,同时要加快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使汇率水平在市场基础上确定,使得经济向均衡状态收敛。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国际新形势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背景下,研究并评估汇率波动与国际收支平衡、跨境资金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日本、韩国、巴西、中国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各国货币汇率波动与国际收支状况、跨境资金流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以此评估汇率波动对我国实体经济变量的影响,为我国继续完善汇率市场化改革与跨境资金宏观审慎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不适用于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中美双边贸易权重也不足以让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汇改后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的走势在人民币汇率体系中也不具有代表性。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尽快计算并公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弥补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汇率沟通已成为货币当局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评估了汇率沟通在人民币汇率变动中的效力,并就其效力与实际干预的效力进行了比较。经验结果表明:汇率沟通时滞短,能使汇率朝着货币当局合意的方向变化,且汇率沟通冲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解释力较强;然而实际干预时滞较长,其效力明显弱于汇率沟通,对汇率变动的解释力弱。这两种政策工具的差别表明,汇率沟通在汇率市场是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特点及现实走势分析:2005—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我国现行汇率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就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现实走势以及相关表象之下的政策原理问题,分别展开了剖析和讨论,认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的最主要的特征突出地表现为两点:即部分行使货币政策职能和逐渐变得富有弹性。预计未来一两年内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在保持适度弹性的同时.在走势上将开始在一定范围内回归稳定。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内外关于均衡汇率的相关研究,选择由Montiel提出的ERER改进模型,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构建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模型,并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H—P滤波技术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进行测算,研究人民币汇率是否失调。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开放度、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人民币汇率错位修正机制存在,自我修正功能较强。另外,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小幅高估,所以国外提出让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观点不切实际。  相似文献   

15.
与汇率水平、汇率波动不同,本文研究汇率制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结论发现:中国同34%的贸易伙伴是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度;对固定汇率制度贸易对象的出口规模是浮动汇率制度贸易对象的1.30~1.92倍;如果中国同所有贸易伙伴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中国出口将减少6.42~13.29%;固定汇率制度对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产品的作用更明显。这意味着固定汇率制度不仅增加了出口规模,也优化了出口结构。寻求固定汇率制度的替代性金融工具是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蒙智睦 《海南金融》2007,(12):41-44
目前汇率与外汇收支之间存在升值与增长的一致性以及外汇大额顺差的持续扩张性等关系,这种关系加深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解决的方式是采取调整进出口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前提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特 《上海金融》2008,(5):66-69
本文首先提出人民币汇率改革应明确一个前提: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目标是,使汇率服务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需要。在具体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与几大宏观经济目标的关系后,接下来阐述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一是在汇率形戍机制上,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实现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在汇率水平上,与我国经济增长相伴随,实现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中有升。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最后,针对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求实现更为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而为人民币汇率改革长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汇储备损益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总结中国外汇储备损益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提出央行"实际汇兑损益"的崭新视角,并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了中国外汇储备损益与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关系问题。本文借助国家资产负债表构建了双顺差分析模型,并通过升值情景模拟分析,得出结论:在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既有的汇率错位和通常伴随的汇率超调往往导致了央行发生"实际汇兑损益",损失量与兑换资金规模、汇率错位程度成比例,由此产生的汇兑损益可能导致对国家外汇储备的"非对称分配"。鉴于目前理论与实证研究不支持人民币被大幅低估的观点,货币当局应关注和避免因汇率错位及汇率超调产生的外汇储备汇兑损失;对于人民币的汇率调整应基于学理、结合实际,研究出一套准确客观的算法体系,以动态界定汇率合理区间;而从中长期考虑,需将汇率制度改革作为系统工程来推进。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四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彭伟 《南方金融》2012,(5):16-19
本文研究了外汇体制、税收和腐败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在有外汇管制和无外汇管制两种情况下,外汇体制对税收和腐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腐败对产出有正作用时,外汇管制将导致较高的税收和较严重的腐败。如果腐败对产出的正作用较小,那么外汇管制将导致税收增加。如果税收扭曲的作用非常大,那么外汇管制将导致腐败下降。当腐败对产出有负作用时,外汇管制将会导致较轻微的腐败和较高的税收。如果腐败对产出的正作用非常大,足以弥补由于高税收所造成的产出减少时,政府会采取外汇管制措施。如果腐败对产出的正作用较小,并且高税收对产出负作用很大,那么政府将采取没有外汇管制的体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从1994年1季度到2005年2季度的数据,运用一个多方程结构模型,对2005年3季度后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和干预边界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2005年7月以后人民币仍存在一定的升值动力,期间货币当局的干预倾向与以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过于频繁的干预并不利于汇率的长远稳定。从而指出管理浮动汇率制下的汇市干预必须以综合考虑基本经济因素和干预倾向而准确测算现实均衡汇率为基础,动态地把握干预边界,以使市场汇率不过分偏离均衡汇率,应逐渐降低干预频率,增大汇率的基本经济因素弹性,根据市场汇率波动情况灵活地进行双向干预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