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当今中国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认为,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和转移的主要动因在于农村存在着对农业来说无价值投入的剩余劳动力及城乡间的条件、收入差别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吸引力。一句话,正是城乡之间劳动力的成本和差...  相似文献   

2.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府定位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引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要求 目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共识。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一方面提高了我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潘文卿等,2000)。胡鞍钢等人(2002)的研究表明,每1%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将使GDP增加0.50-0.85%,每1%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将使全国居民消费额提高0.19-0.34%。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也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一)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目前农村劳动力有4.5亿多人,从2000年起,农村劳动力每年增加600万左右。我国目前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2亿左右,而人均耕地不足1.2亩,占世界人均耕地5.5亩的22%。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这就使得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中转移出来。(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国以来推行的农业机械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科技兴农的广泛开展,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原来需要很多人干的事…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概况1.从转移的人员看,表现出趋同性、倾向性。在转移的人员中,男性较多,而且大多为青年。据调查,男性占72.1%,女性占27.9%;35岁以下的青壮年占sl%。文化素质在农村来说,普遍较高,高中文化的占13%,初中、小学文化的占72%,文盲、半文盲的占15%。2.从转移的角度来看,人数稳中有升。在经过“民工潮”的冲击和洗礼后,外出队伍由“盲流”、无序转向有序、稳定发展。外出人数由1991年的2万人,发展到1993年的6万人.1996年的IO万人。现在出现了输出与回流的良性循环。3.从转移的时间来看,具…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地农业领域,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九龙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西南,是一个以藏、汉、彝三种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地处横断山系东北缘,地势北高南低,山川南北纵列,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呈明显的立体气候,境内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脆弱,1989年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贫困县。2006年底农业人口48769人,农村劳动力32022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617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49%;常年外出劳动力2463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69%;季节性外出劳动力(主要从事虫草、松茸等野生植物资源的采集)每年达到12000人以上,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47%。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指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这一因素还将对我国经济增长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经济学的角度重新界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分析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剖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剩余劳动力自身素质、加大农业的投入、发展乡镇企业、完善剩余劳动力转移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向明  石海 《农村经济》2002,(9):45-47
改革开放 2 0多年 ,在新的经济制度、新的生产方式条件下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带来了农村迅速蓬勃的发展。然而 ,随着我国经济更深层次的发展 ,以往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的各方面因素已大有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又面临一次新的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 ,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剩余劳动力是否能够顺利转移将关系到农村经济未来是否能够健康的发展 ,这是我国当前处理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关键一步。一、农村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矛盾1 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现实状况。2 1世纪将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最…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府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耕地面积减少、农业边际收益递减和机械化程度提高等一系列原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据劳动部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有4.98亿农村劳动力,以后平均每年还将新增1000万人.据专家测算,在农村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我国农村只能为1.5亿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4.
增加农民收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雁 《农村经济》2004,(5):51-53
本认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转移取决于工业发展的规模,后受到农村市场需求不足制约,其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水平低下。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扩大农村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红 《农业经济》2000,(5):30-32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是世界各国共有的现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一、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和模型二战以后,围绕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问题,发展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均衡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16.
陶永勇 《农村经济》2003,(12):66-69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问题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从原来从事的农业生产中剩余出来 ,并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转移的进程考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两个明显的基本特征 :一是劳动力转移的兼业性。这些转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 ,每年除在外务工外 ,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二是劳动力转移方式的盲目性。在1978— 2 0 0 0年转移的 1 3亿多农村剩余劳力中 ,通过政府、职业介绍所、亲朋好友等有序转移的约为2 …  相似文献   

17.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制约因素。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2002年,全省农业人口1792万人,占全部人口的47%,农业劳动力929.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1.9%。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2002年全省社会劳动生产率为24296元/人,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5545元/人,不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  相似文献   

18.
人口的不断增长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连续增长的首要原因。由于国家对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优待及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大等原因,使农村的人口增长远远超过城镇。由于每单位土地所接纳的劳动时间是有限的,这就使得随着农业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队伍连续不断的壮大。另外,由于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人们为保生存对生态环境形成大量破坏,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从而也导致剩余劳动力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19.
20.
段鹏飞 《南方农村》2012,28(5):64-67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经的历史阶段,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本文试图探讨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促进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