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首先考察了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国际贸易份额的历史变化,显示了中国经济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价格形成的初步证据;接下来我们考察了中国贸易品价格在年度和月度频率上与美国生产资料价格同步波动的证据,并对比了在1996年之前中美两国生产资料价格互不相关的证据;我们还考察了浮动汇率下国际贸易品价格同步的证据,分离和估算了汇率波动对这种同步性的影响;最后我们使用中国和国际经济波动、石油价格和美元汇率等因素解释了中国贸易品价格的历史波动,确认中国需求波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价格形成,其边际影响力远大于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所暗示的程度,并讨论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中美韩三国的三角贸易模式,对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是否存在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三角贸易指数刻画了中关韩三国三角贸易的动态演变,并对“韩国出口中国”和“中国出口美国”的贸易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韩国出口中国中间品-中国出口美国消费品”的贸易模式是中关韩三角贸易关系的实质,并基于此建立了包含美元和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变量的中美出口贸易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长短期内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中都受到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即存在显著的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在长期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对美出口有正向的显著的第三国效应,其效应弹性要小于中美汇率双边波动效应弹性并与之方向相反;而短期内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增长有显著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3.
不完全汇率传递是指汇率变动不完全反映到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前期的研究发现,汇率传递程度受出口商在目的国市场份额的大小的影响很大。近年来中美两国各自在对方国家的市场份额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份额的变化引起汇率传递程度的不同,进而造成不同时期汇率变动对调节中美两国贸易收支效应的不同。文章将市场份额因素引入进出口贸易方程,通过协整检验、方差分解等实证计量方法,发现市场份额的变动能够解释中美贸易顺差的大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4.
欧元作为一种新兴世界货币既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也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重要权重货币,由于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故欧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欧贸易平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1999—2008年间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数据和中国与欧元区贸易季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并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方法对欧元汇率变动对中欧贸易相对差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兑欧元的贬值初期会引起中国对欧元区贸易收支的短期恶化,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我国对欧元区出口数量增加,贸易盈余趋于稳定,中国对欧元区贸易存在汇率贬值的"J曲线效应"。  相似文献   

5.
苏小虎  周力 《经济论坛》2006,(16):45-46
一、中美贸易不平衡引发人民币汇率之争当代国际经济史表明,大国之间国际贸易不平衡常常引发国际金融政策特别是国际汇率政策的调整。历史上,中美经贸摩擦在1979年7月中美两国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建立正常经贸关系之后不久就开始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迅速成长为出口巨人使得美国国内的一些利益集团倍感威胁,中美贸易摩擦随着中美经贸交往规模的迅速扩大而愈]愈烈,遍及纺织品、服装、农产品、反倾销、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中美贸易摩擦尖锐化、表面化的重要原因是美中贸易逆差。据美方统计,1979~1982年,中美贸易美…  相似文献   

6.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中国汇率升值预期过高的基本原因是货币性的,而实际上实体经济层面升值压力并不大。人民币将会在双向波动、小幅升值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在适当时机适度扩大浮动区间。当前,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已经弱化,不能依赖汇率自发调整贸易失衡。中美应加强合作,共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应强化内需主导战略,与亚洲国家一起在经济和货币上,逐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7.
李强  王孝松 《经济评论》2012,(3):145-155
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研究中美贸易不平衡中的东亚转移效应以及东亚转移效应在不同技术分类下的不同表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中国对东亚的投资开放度和加权实际汇率两个指标来度量东亚转移效应,并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东亚转移效应是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重要因素;东亚转移效应显著存在于高技术和中技术产品上,低技术产品和初级产品则不存在显著的东亚转移效应;高技术产品上的东亚转移效应要明显大于中技术产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有助于减少中、低技术产品顺差,但对高技术产品顺差几乎没有影响。为有效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中国须审慎对待人民币升值,稳步、有序地推进汇率制度改革,鼓励企业海外投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并坚持走出口多元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模型检验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程度和非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依然较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降低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且这一影响效应有不断上升之势.(2)即使不考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背景,人民币汇率变化方向对出口价格的传递也呈现非对称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可以使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产生新的非对称性,并进而增强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效应.(3)与贬值相比,人民币升值时,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相对较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可以进一步降低人民币升值下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可以提高汇率变化对出口贸易调节的效用,但其对汇率传递程度和非对称效应影响程度依然较低,这主要是由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发展滞后于结算发展所致.因此,未来的政策着力点应是:一方面,深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程的同时,着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的发展;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并注意保持其与资本账户开放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汇率冲击向贸易品价格传递的实质是关于贸易品价格粘性的研究。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对汇率传递现象的微观研究渐趋成熟。从不完全传递的微观成因、汇率波动的属性对汇率传递的影响以及实证研究方法等三个维度梳理主要的微观理论和实证进展,并指出近年来微观研究发展缓慢的原因及若干理论困境,包括汇率传递的不对称性和商品及国家间异质性的来源不清,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未能在微观理论研究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显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对美国出口有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对减少中美贸易逆差具有一定作用;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即中国进口美国商品与服务贸易额的影响很小。同时由于中美贸易的高度互补性,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价格具有传递效应。从这一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失业率的减少具有负面影响。然后直接对人民币汇率和美国失业率直接建立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分析双方的关系,并通过Eviews的分析以及对结果分别进行关于异方差和自相关的检验,发现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失业率的相关性在2004年以前并不显著,2005年7月以后,美国失业率也没有随着人民币升值而下降,反而因为金融危机出现大幅上升。本文预测结果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美国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美贸易产品结构不平衡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美贸易产品结构不平衡现象越来越明显。中国对美国的原材料进口依赖较大,制造业出口多为加工贸易,贸易品结构的稳定性较差。中美贸易产品结构不平衡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使部分制成品对外依存度较高,中美贸易摩擦也在加剧。因此,应采取对策缓解中美贸易产品结构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黎亮 《经济与管理》2012,26(5):68-73
基于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根据中国和美国1990-2009年的季度数据,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包括美国的实际GDP、中国的实际GDP和人民币实际汇率,且三者的影响力次第减弱,中美贸易也存在明显的J曲线效应.因此,改善中美贸易失衡应扩大中国内需、调整业口结构和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持续增加,中美贸易失衡不断加剧,那么人民币升值是否有助于缩小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文章采取1980年~2009年年度数据进行协整分析表明,中美贸易收支并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即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无法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并不显著,人民币升值并不能缩小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扩大的原因在于:中国对美出口大量具有要素禀赋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源易耗性产品,而美国采取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并未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分别从总体和分行业的角度,探讨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汇率波动率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率对中美两国之间总体和分行业贸易收支差额均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该结论意味着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中国政府都无法通过汇率操纵来达到扩大中美贸易收支顺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美中贸易的巨额逆差一直是中美贸易的核心问题,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诱因。人民币汇率的人为低估被认为是美中贸易产生逆差的主要原因,美国就汇率问题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以缓解美中贸易逆差。本文以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实际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来分析影响中美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6.
王娜 《经济研究导刊》2011,(19):168-169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国扮演着关键角色。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国。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陷入困境,官方公布失业率近10%,为了转嫁危机,美国重拾贸易保护主义,最近更是在人民币汇率上大做文章,威胁要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谈起,在贸易保护对中国的影响方面着重于人民币汇率,并给出了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我国人民币从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转变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标志着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然而,随后在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经济,进而波及到我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201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逐渐向均衡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我国汇率的波动,将人民币汇率维持在较合理的、均衡的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众所周知,美国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伙伴国,中国和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着中美汇率波动,进而也会对我国对美进出口贸易造成一定的冲击.基于此,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节点,分别选取其后各3年的月度数据,借助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中美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进口贸易受中美汇率的波动的敏感性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货币升值的后果--基于中国经济特征事实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张斌  何帆 《经济研究》2006,41(5):20-30
本文在一个贸易品/非贸易品两部门模型中,讨论了真实汇率外生条件下部门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对产业结构与贸易余额的影响。我们发现,在保持名义有效汇率固定与国内物价水平稳定的货币政策组合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贸易品部门相对非贸易品部门更快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所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增长,还会造成(1)工业/服务业产业结构扭曲;(2)贸易顺差扩大;(3)工资水平下降,并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4)工资下降与利润率上升,收入分配恶化。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民币汇率水平调整与非贸易品部门市场化改革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汇率低估导致中国产业结构扭曲和内外部失衡是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政策争论中的一个常见观点。本文利用一个贸易品/非贸易品两部门模型讨论了技术进步条件下工资和汇率的互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扭曲的主要症结在于工资抑制,而非人民币汇率低估。在工资外生的情况下,贸易品部门相对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会造成通货紧缩、贸易顺差和货币升值压力;提高工资在降低贸易顺差、缓解货币升值压力的同时,不一定会引发通货膨胀,并且对实际产出影响甚微。因此解决中国经济失衡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重估汇率,而在于改善工资抑制的条件,比如破除行政垄断、保护劳工权益、提高劳工待遇、推进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等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选取中美两国1991—2012年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GDP和就业人数作为样本数据,构建了相对劳动生产率指标(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之比),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测算出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实证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之比与两国实际汇率走势呈反方向变动,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美国持续上升是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的根本原因;在2011年以后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已稳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浮动区间,人民币汇率已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即人民币汇率已基本达到合理均衡水平。因此,中国应在有效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前提下,适时、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础上的双向浮动。同时,积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