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垫江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至2006年9月底,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近20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量的43%,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7%。2005年全县劳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人均创收5263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0元,劳务输出是该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这对促进该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家庭成员的外出务工,引起其家庭的残缺不完整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却是严重而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夏卫凯 《发展》2007,(6):29-30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把劳务输出作为破解“三农难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2006年,全市共输转劳动力37.2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25.1万人次,常年性输出18.5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劳务输出已成为全市经济中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品牌过硬、极具活力的当家产业,也是农民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3.
巴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汉中和四川广元、南充、达州接壤,辖巴州、南江、通江、平昌一区三县,188个乡镇.1.23万平方公里。巴中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市,全市总人口398.57万.其中农业人口328.92万人.农村富裕劳动力近100万人。2008年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1.5万人,其中向外劳务输出97.7万人,外派劳务722人,实现劳务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8.6亿元。增长19.9%.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品牌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21世纪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劳务输出无竞争力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文章立足于对劳务输出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指出积极创建劳务品牌,引导劳动力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并就品牌化问题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马殿富 《发展》2008,(1):86-87
一、庄浪县劳务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庄浪县立足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县情,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三年成产业”的目标,切实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大项目、大产业来抓。先后被省政府劳务办命名为“全省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和“全省境外就业工作先进县”。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到位”。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南江县幅员3383平方公里,农业人口5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8万余人。南江将劳务输出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年,全县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0.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85亿元,人均劳务增收171元。据调查,南江县农民纯收入中的62%来自于劳务收入。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区建设》2006,(2):39-39
河南省禹州市从2002年开始劳务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实现了两大转变:由自发型、小批量向有组织、大规模转变。由低素质就业向高素质就业转变。目前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35.8万人,劳务收入达到11亿元,占农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2005年被许昌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劳务输出优秀县(市);2004年被河南省评为60个劳务基地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凤红 《广西经济》2004,(11):22-23
几年来,天等县发挥富余劳动力多的优势,抓住”两广”对口帮扶以及沿海经济特区急需大量用工的机遇,把劳务输出当作一个产业来抓,使劳务输出转变成劳务经济,取得了明显效果:截止2003年底,全县外出务工77388人,年人均收入7450元,全年劳务总收入5.765亿元,其中:劳务纯收入为3720元,全年劳务纯收入为2.87亿元,相当于2003年财政收入的3.3倍,  相似文献   

9.
胥波 《发展》2005,(11):10-11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做大做强劳务输转这一大产业,是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综合措施之一.甘肃省皋兰县现有农业人口15.05万人,农村劳动力7.79万人;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6.7%.近两年来,全县已累计输转劳动力5.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8400万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劳务输转1.74万人次,占全县富余劳动力的69.6%,收入3283万元.在劳务输转过程中,我们突出了"五抓".  相似文献   

10.
刘梦琴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8):66-68,73
发展劳务经济是人口大省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重要选择。但是,劳务输出在给输出地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付出了很高的社会、经济成本,使输出地未来发展存在诸多隐患。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劳务输出地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劳务输出地一方面要把人力资源这一拳头产品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对回归的人力资源要正确引导、扶持,使之走向创业或再次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11.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近年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非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由2003年的21.7%上升到2004年的26.8%,提高了5.1个百分点,劳动力资源配置逐步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12.
劳务经济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在发展劳务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政府在劳务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地位。政府正确引导、管理与服务是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滦南县把扩大劳务输出,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举措,大力促进劳务输出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使滦南一跃为沿海劳务经济强县。2002年以来,滦南县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大连、曹妃甸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与7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全县有组织输出2.9万人,  相似文献   

14.
舒燕  黎东生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34-13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文章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增长极理论具体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培育劳务品牌的理念,顺畅农民工进城务工途径。  相似文献   

15.
劳务输入壁垒是劳务输入国针对劳务输出设置的障碍,其中一些障碍是无形中慢慢形成的,另一些是有心设置的,它给劳务输出国带来了种种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劳务输出特别是企业外派人员也迅速增多,认真分析研究国外的劳务输入壁垒,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劳动力的海外就业。  相似文献   

16.
一、融水香粉乡农村劳动力输出现状及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重点.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劳务输出.特别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劳务来实现.这样可以把发达地区作为农村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大学校,使输出人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视野.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技术知识力量。  相似文献   

17.
马远志 《发展》2007,(8):27-28
一、基本情况甘肃省临夏州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农业基础比较薄弱,贫困面大,富余劳动力多,加快发展劳务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相当紧迫。临夏总人口195万,农村人口达172万,占总人口的88%;  相似文献   

18.
王义民  陈登胜 《特区经济》2008,228(1):176-178
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高级阶段和综合形式。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是劳务输出,劳务品牌是提升劳务输出和劳务经济的有效途径。劳务品牌需要培育和经营,品牌意识、政府作用、品牌宣传等是培育劳务品牌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我区各地各部门狠抓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就崇左市而言,建市6年来,累计有93619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推进了该市劳务经济的迅猛发展,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达41.34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9%;劳务经济总收入31.13亿元,接近全市财政收入水平,占农村人均收入的1600元。同时,经过培训后的学员,掌握了一门以上技术,实现了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月工资提高300—500元。  相似文献   

20.
劳务输出作为一种资本流动方式和投资活动,目的就在于让人力资本流动起来,从而获得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收益和差额工资。目前我国出现流动的劳务人口主要是由各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组成。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由不同地域的经济收益差异引导的,目前我国劳务输出已经出现产业化发展趋势。本文对我国目前的劳务输出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从而提出一些加强我国劳务输出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