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中以一家一户为经营主体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因长期受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束缚,多数人商品意识不强,信息不灵,缺乏按照市场法则进行生产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迫切需要社会及有关部门的引导。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主要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实施农业一体化经营的途径。从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使三次产业利益趋于平均的农工商一体化综合经营,具有较大的优势。发达国家的农业一体化经营,使农业产前部门(包括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部门,为农业提供技术的劳动服务等部门)和产后部门(包括农产品加工、贮存、运输和销售等部门)的比重,都大于产中部门,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我国农业要摆脱低效状态,也必须走一体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正> 一、农业规模经营的涵义什么是农业规模经营,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单位占有的全部生产要素的总和,包括土地、资金、劳力等。并认为,规模经营本身是生产力范围内的事,不直接涉及生产关系,规模经营的本质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正确处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以及产量的关系,从而达到良好的经营效益。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应把土地经营作为研究的重点,甚至主张把农业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大力培育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当前农村实现家庭经营与市场经济对接的最佳途径,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的有效形式,是村级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自身发展,增强自身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为了适应农业规模效益,由农民、农村个体大户、农产品经纪人等按照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自助服务性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引导和帮助农民实现组织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关心的头等大事.实践表明,大力培育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立朝  颉鹏  杨彦林 《发展》2011,(7):49-50
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和农用能源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其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持续增收。在去年以来的一轮通胀预期背景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防范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为了掌握近期农业生产一线农资价格情况,我们选取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所在村——徽县水阳乡新柳村进行典型调研。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不仅可以作为自然资源、生产要素发挥作用,而且还可以作为资本发挥作用。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就是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土地资本效益最大化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将极大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一、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化农业经营规模的认识。优化农业经营规模,是指农业生产力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土地、劳力、资金、技术、机械等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并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效益目标的实现,这时生产要素的组合状态,称为优化农业经营规模、或适度农业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7.
劳动价值论的劳动与劳动所有权的关系决定生产要素所有权,从而决定市场经济的按生产要素分配。认识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联系,才能科学地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深化我国市场经济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面临着结构性矛盾,这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从根本上来说,评价产业结构应从最基本的原则,即从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原理和产业结构的功能来考察。前者主要是关注生产要素配置的短期和静态效益,而后者关注长期和动态利益,不仅包括增长效应,还应包括协调效应、分配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按照上述标准,我国产业结构基本上适应了需求变化,比较好地发挥了其增长效应,生产要素虽然没有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但呈现出向生产率增长率高的部门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许经勇农业产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是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前提条件出发,重点分析要达到这些条件,两部门各自关键生产要素之间应满足的相互关系.文章认为,农业部门在保证充足的农产品供给和非农部门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同时,保证对转出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的前提条件.在这些条件要求下,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都要高于各自的一个最低限度.通过加大对农业部门的技术和资本投入、加快资本积累,可以更快地满足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横向对比分析福建沿海与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生产效益,重点研究闽台农业合作的主要产品——水果;采用纵向对比分析福建沿海农业发展效益和产业结构水平,证实闽台农业合作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了福建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政治权力要素,是指国家各级政府和部门为实现其经济目的,通过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规范经济活动,维持社会再生产一般产品和公共产品生产管理的强制性社会生产要素。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政治权力作为一种特殊的重要的生产要素,对市场经济的建立与运作具有双重影响。一、正面影响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转轨,政治权力要素具有至关重要的正面影响。这主要表现为政府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推动经济发展,规范经济活动,具体体现在宏观经济运行之中。其一,制定战略目标,实施改革步骤。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国…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是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首位的重要任务。农业保护问题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决策部门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至今仍存在着很大分歧。笔者认为,对农业实行保护是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农业也不例外,至于选择什么样的农业保护模式,应与我国的国情、国力和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和不断发展,农村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科学合理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人地矛盾,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在此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培育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试从法社会学角度,就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必然性和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运行框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5.
历史赋予农业科技以新的重任,“九五”至下世纪初,我国农业的发展将以科技为先导,依靠政策和投入,形成大幅提高农、林、牧、渔单位产出率为主要标志的科技先导型农业发展新格局.随着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农业科技供求双方逐步步入市场.那么,如何调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和效益,是中国整个农业部门和经济理论界十分关心,并努力去探索、研究的问题.一、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我国农业迅速发展,粮食由1978年的3亿吨增加至90年代的4.5亿吨…  相似文献   

16.
创建“长株潭”经济增长极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生产要素总是力求从低的效益地区和部门,向高效益地区和部门流动,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投入产出率,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正是这种流动,必然会出现资本的集聚,从而形成特定的经济增长中心。所以,任何区域,无论大小,其全部产业在市场运行过程中,总会成团地集合在一些生产发展、条件优越的地点上,组成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联系紧密且集聚效益相当高的集聚体,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周围扩散,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拟就创建湖南"长株潭"经济增长极对策问题作些思考。 一、建设"长株潭"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7.
王军  朱杰 《中国西部》2023,(5):40-50
数字经济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机遇、活力和实现路径。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关原理,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梳理了人类发展史上劳动、土地、资本、信息技术、数据等关键生产要素跃迁的演变过程,并分析了关键性生产要素变迁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影响,构建了关键生产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性质的一般分析框架,以此阐明数据这一关键性生产要素变迁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县大邑县为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提高农业数字化水平、培育数字农业人才以及提升数字经济地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户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的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藏武芳 《乡镇经济》1998,(1):11-12,35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覆盖城乡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各领域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有较为成熟的市场主体,并通过适当途径进入市场。在农村,则主要是实现农业企业化,通过农业企业使分散经营的农产组织起来,进入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9.
刘忠刚 《魅力中国》2013,(13):392-392
目前我国的农业管理方式正在走向转型,把农业的结构、质量、品种、效益的问题日益提到了农业种植和管理的日程上,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这样的转变需要对农作物的栽培管理进行研究,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挖掘高产潜力作物以反对农作物的优质高效的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业有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数量向质量转变的新模式。这样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发挥出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才市场会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然而,在人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大量的人才流动。对人才流动,特别是科技人才的流动,“跳槽”、“辞职’或兼职,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能否正确对待和正确利用科技人才,这对一个企业、集团和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 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是按照社会再生产的要求,进行人才再配置,不断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合,形成新生产力。社会主义统一、开放、完整的大市场包括物资分配市场、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这三大市场共同反映着整个社会再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生产要素。只有通过人才市场对现有的人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才能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合理利用人才。科技人才的流动正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大的客观因素决定了科技人员流动是必然的。 经济发达的国家和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也证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流动。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十年我国各级人才交流机构为全国重点项目、工程输送10万人次,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输送人才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