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价值构成问题研究——兼论“广义价值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献根本忽略了广义价值转型和价值构成的研究。这是对“价值的广义特性问题”的一种理论漠视。在广义视阈中,由于价值是“劳动对效用的关系”,所以通过劳动演化——劳动本体对价值本体以及价值实体的“历史链接关系”,可以一般演绎乃至揭示广义价值构成和转型的基本内涵及其表现。广义价值生产进一步使价值隐藏结构得以历史显化。企业价值构成的演化性质也贴切表现了企业组织变迁的历史本质。企业价值构成的进一步研究的意义可能在于:奠定现代经济理论的多种价值分析模式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品牌价值作为经济学价值体系中的内容,它与劳动价值、效用价值与均衡价值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确立品牌价值与经济学价值理论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品牌资产价值来源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可以说明劳动价值、效用价值与均衡价值在品牌资产价值中的功效。该文在确定了品牌价值来源的基础上,构建了品牌资产价值的关系模型和品牌资产价值形成的过程模型,由此界定出了品牌资产价值的本质与关系体系。  相似文献   

3.
许光伟 《生产力研究》2003,16(2):83-87,240
本文从生产力的二重性质入手 ,从生产力的技术性质中抽象出生产力的理论性质 ,认为 :生产力的理论性质决定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论性质 ,从而也决定了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性质。进而 ,从一般意义上构建了解释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广义生产力理论。最后本文指出 :由广义生产力理论架构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也就是广义劳动价值论 ,并提出广义生产劳动 (生产性劳动 )的三个相对一般的范畴———物质生产劳动、交易生产劳动和知识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4.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生产要素所有权是价值分配的决定因素,用价值分配来否定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对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退化。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矛盾,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导理论与具体分配方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说错误的理论根源在于,否定了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混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质的差别,其结果是将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错误地理解为劳动生产力与使用价值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否定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理论的倒退。运用价值转形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的原理,破解所谓的"马克思的悖论",从而更好地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闻有虎 《财经研究》2001,27(11):14-17
目前,劳动价值论面临着社会经济现实的各种挑战。本文通过对创造知识价值的复杂劳动的阐释,表明了劳动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并进一步指出:效用价值是劳动价值的虚拟表象。因此,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时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因为它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统一的唯物史观原理相适应:“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显然,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西方学关于第一第三卷彼此矛盾的说法,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针对的反击,虽名有些合理之处,但也均陷入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和形式主式误解。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第一个重大失误是未能与时俱进地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引入可计量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二个重大失误是未能科学地评价效用概念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当然也未能将使用价值量的概念引入政治经济学;第三个重大失误是故步自封,不求进步,理论严重脱离实际,因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长期停留在19世纪的水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有不少相似之处,也有严重分歧,特别是价值理念上有严重分歧,但是它们能够取长补短,走向统一。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论、有限需求论、科技进步论和交易成本论,可以统一在一个讨论市场价格和交易量关系的供需均衡模型之中。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应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不仅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阐明了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为对深化研究和认识指明了方向。历史证明: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准确界定劳动的性质,恰当估量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清醒认识社会经济关系和正确处理分配关系的理论基础。笔者试从民营企业的视角,谈一些粗浅认识。民企业主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直觉感悟众多民营企业创始人是由多方人士构成的新群体、新阶层。他们…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协同劳动是当今时代的基本事实,这个基本事实可以归结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公理性假设,可以归结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协同创造价值.本文并以生产力二重性质理论作为重建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和现代演绎的叙述方法作为它的现代拓展的方法基础,提供较为充分而有力的证明.文章最后并倡导了一个解决劳动创造价值中时间异质因素难题的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内生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的价值,从本质上而言是其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效用关系,价值结构具有三大维度——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对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价值内涵和结构进行认真分析,能够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理。阐明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关系,这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原理,而且有助于认清脑力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于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具有现实意义。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为了阐述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关系,说明人类科学技术劳动是创造产品价值的劳动,这就应该首先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13.
论商品价值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是任何抽象劳动都形成商品的价值,而是具有社会性、交换性和补偿性的抽象劳动才形成商品的价值。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社会性、交换性和补偿性同时存在,三者互为前提,相互联系。抽象劳动的社会性、补偿性和交换性在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形成商品价值性质。商品价值性质的核心是生产者的劳动时间与社会总劳动时间的关系。价值性质范畴有助于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为判断劳动是否生产商品和形成价值提供新的视角。依据商品价值性质有助于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使劳动价值论更有说服力,从而增强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在价值源泉问题上两种性质不同的理论。无论从理论来源、两者的关系和根本目的看,都不可能把这两种理论统一起来,形成新的商品价值理论,达到理论创新的境界,最终只能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否定,导致庸俗的多元价值论的重演。  相似文献   

15.
传统对生产力的看法可划分为三大不同观点 :能力论、历史决定论和理性选择论 ,这三种观点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生产力的性质 ,但也有其缺陷。我们认为为克服其缺陷 ,先进生产力应当是历史选择的生产力。它应该包括竞争性、可选择性、历史继承性和可代表性。先进生产力具有历史选择的性质 ,这一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统的延伸 ,能为先进生产力建立理论基础 ,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中国经济成功的奇迹正是源于先进生产力理念落实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怀礼  马艳 《生产力研究》2005,(6):22-23,10
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劳动存在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劳动复杂程度也不断地提高。这时,商品的价值量就由两种相反的力量决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使之减少;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使之增加。加之社会分工分业的扩展和深化,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总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为了比较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劳动复杂程度差别的影响,我们提出一个“劳动复杂性系数”的概念。劳动存在形式的变化,同样会引起价值量计算公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不能把价值本质看作劳动对效用的关系或价值形式 ;要正确理解马克思把价值的本质看作物化的抽象劳动 ,把价值本质、价值实体和价值形式区别开。  相似文献   

18.
<正> 佐牧同志在《经济研究》1983年第8期发表的《劳动生产率与价值创造》一文,针对在同一生产部门内生产力高的劳动究竟能否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一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见解:在通常情况下,在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等量劳动只提供等量价值;在特殊情况下,同一部门内生产力特别高(或特别低)的劳动,能在相同时间内提供更多(或更少)的价值。我认为,佐文由于混淆了价值创造与所谓“价值转移”、社会价值与所谓“个别价值”等概念以及对生产力、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的关系,在论述中未能正确地回答在同一生产部门内生产力高的劳动究竟能否创造更多的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从不同角度对社会财富和商品价值的度量,劳动价值论成为了分析社会结构的基础,而边际效用价值论不具备这种功能,并走上了100年的弯路;本文证明了:社会总效用量与社会总劳动耗费量的统一,商品的边际效用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统一,以及总量与个量计量的统一.对两种价值论统一性的论证,进一步证明劳动价值理论及其作为社会经济结构分析基础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的根本动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我国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理论界对这一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在阐明生产力与劳动生产力概念相互区别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确认了新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科学认识,说明了离开生产关系寻找生产力发展内部动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