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初始条件、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这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并建立了一个初始条件、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初始条件和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作用大大超过了初始条件的作用。因此,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西部地区要在国家供给的制度框架下,积极推进本地区的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迁与省区经济的非均衡增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决定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内生变量,从制度安排、制度变迁的角度对我国省区经济的非均衡增长进行制度分析,说明要缩小省区经济增长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致力于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前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是非均衡增长,其典型化事实不同于基于均衡增长的卡尔多事实。哈罗德—多马模型是一种非均衡增长模型。在扩展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础上,可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运行机制。在中国经济非均衡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也孕育了经济增长必然放缓的内在矛盾。近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趋势是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模式演化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4.
运用传统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时上海近十多年来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上海的经济增长是外延式的经济增长,是靠要素的投入得到的,技术进步对上海的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在现阶段还没有出现内涵式经济增长的拐点.二是在现阶段制度变迁对上海的经济增长的作用已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在上海市场对要素资源配置比较完善.三是技术进步来源中的技术引进和研究开发相互脱节,没有达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对上海经济的增长无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本文以广东省为例,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旅游经济的区域非均衡增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融资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把其放到变化着的金融制度中,考察融资制度变革如何对经济增长及其质量产生影响,就可发现经济金融关系扭英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市场不健全和金融制度的非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区域非均衡增长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我国国际旅游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的特征。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为基础 ,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对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区域非均衡增长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陕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根源是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变革滞后.要加快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应更新农村经济发展理念,整合区域产业布局,分类实施农村工业化;综合开发劳务产业,振兴村级经济,促进城镇化发展,构建现代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促进经济主体转变,强化科技市场机制作用,改善流通服务,创新农村金融体系,进行土地承包制度改革试验;改革政府农村投资体制,积极开展领导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制度内涵,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仅具备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等)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具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条件。较快的经济增长是制度变革与制度完善的体现与结果,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是各国之间体制效率,制度优劣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多年的发展,为理解增长过程、分析增长问题、制定增长政策提供了重要工具和理论基础。但对于面临深刻制度变革的中国,只有将以市场化为主旋律的制度变迁过程结合到增长理论中去,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并为中国的增长问题提供理论启示。以国家财政、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制度性联接方式及其变化作为这一研究的切入点是合适的;在当前时期,打破三者之间的制度性联接,将三方面的改革隔离开来、独立进行,在制度变革中推进经济增长,才能真正提高经济的自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利用主成分方法构建了各省区的年度制度指数,设计了制度的工具变量,即各省区的矿产资源禀赋和海外市场接近度,然后利用回归方程分析了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化导向的制度变革直接推动了我国省区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30年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来自三个方面的制度变革,即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国有部门的体制转型以及对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推动。这三方面的制度变革包含着对在计划体制下被扭曲的劳动要素配置方式的纠正,因而三类制度变革的劳动吸纳效应具有不同的方向。本文运用一个分解分析技术,考察了这三方面制度变革对劳动要素总的吸纳效应,确认中国的制度变革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具有总体上负的劳动吸纳效应。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鼓励非国有部门的发展以及保持投资高速增长对缓解就业压力和促进二元经济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发展我国的民营商业银行,有助于调整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非均衡状况,有利于优化资金配置,满足市场的有效需求,使金融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我国民营商业银行的建立应采取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路径,要因时因地,逐步推行.发展我国民营商业银行可以选择改造式发展模式,即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对现有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使之走上市场化经营的轨道,成为新的民营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4.
1978年以来,中国依靠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双轮驱动,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和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2008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部分生产要素正在发生变化.如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妥善解决要素禀赋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无疑是未来一个时期内政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从刘易斯拐点理论入手,通过分析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根据中国现有的人口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得以从谋求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藏自治区政府近年来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有效地推动了边境区域经济增长,带动了边民增收。但是边境口岸所在地居民富裕与边境农牧区居民贫困的现象同时共存,边境地区经济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鉴于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非均衡经济发展模式是否适合在边境地区运用成为西藏边境地区实施反贫困战略的主要问题。本文试从分析西藏边境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入手,探讨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民营经济是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全省经济未来的总体竞争力.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受到诸多制度因素的约束,包括行业准入制度、税费征收制度、融资制度和产权保护制度等.经济的发展正是在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坚持制度创新,逐步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才能使民营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增长模型中加入内生制度变量的局限性,然后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出发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构造了一个包含外生制度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自该模型中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之下,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和制度变迁率之和.另外本文对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进行了比较,并按照技术进步分类方法对制度变迁分类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1995年~201t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全国整体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区域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发现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在不同地区间存在着差异.东部地区,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是线性递增的关系,而在其他地区,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由于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越过了拐点,所以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化不会促进二氧化碳排放.无论是全国整体还是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不过其拐点很低,所以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增长会促进二氧化碳排放.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和工业化是促进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能源利用效率是抑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大力加强城镇化建设的步伐,而城镇化的进程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本文基于理论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结合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研究二者的互动机制与作用路径,通过古典分工理论、区位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观点、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非均衡增长理论分析二者的互动机制,这些理论对我国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截取1999-2008年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环境10年面板数据,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实证检验,可得出三点结论:一是民族地区各省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大多数呈现倒N形,且多数地区的经济水平处于倒N库兹涅茨曲线两个拐点的中间,说明各地区在越过其相应曲线的第二个拐点前,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经济发展将继续加重环境污染。二是民族地区总体上处于经济增长同环境质量相互竞争的阶段。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早日跨越拐点。三是民族地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要通过各种途径降低拐点的高度,争取早日越过拐点,以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