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动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市场约束不断强化的条件下,消费需求不足必然不利于经济的启动和高效运行,闲置和浪费社会资源从8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消费需求变化的情况看,1985年到1991年,以城镇家用电器普及和农村建房热为代表的消  相似文献   

2.
《上海经济》2000,(3):13-15
上海要建成一个国际型大都市,内需的潜力仍然十分巨大,无论基础设施的建设、城乡市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还是农村市场的开拓、小城镇建设的进一步加快,都将从不同层次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是扩大内需的第一级"火箭"扩大投资,单靠政府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在继续保持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多方投资的积极性。(1)继续保持市府公共投资的  相似文献   

3.
4.
5.
立足内需 扩大消费 保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消费、高投资长期存在将引发经济运行风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扩大内需一直是我国政府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尽管如此,我国的内需不足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的情况是.  相似文献   

6.
7.
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9.
金融风险一方面直接反映金融系统内的风险,一方面反映更深层次的经济矛盾。当供求失衡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瓶颈”,启动内需自然会成为各项调控政策的共同指向。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最根本的是拉动经济健康的增长。因而,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是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以扩大内需为主。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宏观调控就不但要注重投资需求,而且要注重消费需求。因为消费需求是市场的最终制约力量,现有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能否实现取决于未来的消费需求。扩大投资需…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先高后低的态势,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但是,由于主要贸易伙伴日本,美国等国经济下滑,二季度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工业增长也出现下降趋势。不过,几年来刺激内需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内需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一方面减弱了外需收缩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强化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的第二引擎:扩大对外输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张晶 《山东经济》2001,(3):21-23
拉动经济增长对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生活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需要通过多种措施和途径来达成,扩大国内需求就是其中之一,尽管现在扩大内需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但仍是我国在一段时期内必须贯彻执行的一项重要的方针政策,因为它确实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政策口号、更重要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从分析实施扩大内需的必然性入手,挖掘出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而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对资源配置、利润分配及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日益增大,与此同时,政府对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利润分配的宏观调控作用相应减小。但是,当市场竞争过度,市场本质又被其自身异化,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浪费、无效,市场萧条,生产相对过剩,经济效益下降,即市场经济进入“市场失败”阶段时,政府的调控作用又显得特别重要。政府可结合货币政策,通过财政这一经济调节器对市场偏差加以矫正,引导市场经济重新走上健康、稳定的增长轨道。本文试从财政角度探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一、扩大内需与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17.
一、2000年我国投资形势概述 2000年,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国民经济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形势,预计全年国有单位投资增长为11%左右,全社会投资增长10%左右.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这次保经济增长,不能像1998年那样依据扩大出口来达到目的,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如果继续试图通过扩大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那必然会回到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上,而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迟早是要出问题的。其次,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影响到全球的消费和实体经济,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已开始大幅度下降,我们不可能仅靠出口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因此,此次我国保经济增长的关键,是要全方位地启动内需。  相似文献   

20.
启动消费需求 促进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