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各家银行金融机构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持续进行转型升级,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思路就是推行开放银行.但从实践情况看,大多数银行金融机构的开放银行仍然处于一种概念性或探索性研究阶段,对业务的发展与催生的成效并不明显,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未来银行的发展目标模式不清晰.可以预期,未来银行将从传统的金融媒介身份转化为基本脱媒的金融载体,是一个以"银行+科技公司+客户"三位一体的场景生态圈联接体,银行将成为专业化的金融服务的生产商,银行产品的供给与客户的金融需求交易将完全在由金融科技公司搭建的场景金融生态圈中自主完成.而这一切都将在虚拟的空间实现,无场景不金融,场景金融模式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主流模式.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新定位商业银行、科技公司、客户在未来场景金融中的职能,商业银行加大向场景金融转型的力度,大力发展专业化场景金融生态科技运营公司,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场景金融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培育客户场景金融生态圈金融意识,做新时代优质金融客户.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创新,而金融互联网则是对传统金融服务的升级。本文从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概念、功能、相互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通过列示现有各方观点,对观点进行评析,揭示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都会对金融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金融互联网才是未来银行业大势所趋,差异化经营有助于传统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带来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在金融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利保护方面也存在不足。应当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机制的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保护体系,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引领了大时代的发展步伐,改变了人们的金融消费方式。方便快捷的支付模式,较好的客户体验性,灵活多元化的融资模式,也更加充分体现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优势。以“余额宝”和“苏宁小贷”等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不断涌现,加剧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竞争,同时也也凸显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不适应性和缺位性。所以要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安全的风险控制,健全法制体系,完善征信体系,全面进行监管,并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互联网金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用户行为的改变,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新热点。互联网金融各种业态与生俱来带有普惠性的本质特征,是普惠金融实现的重要载体。长尾理论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背景下衍生的经济理论,它延伸了传统的"二八定律",为互联网金融的普惠运营导向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将长尾理论引入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主流市场就是长尾理论中需求曲线的利基市场,提供的金融产品就是长尾理论中潜力巨大的利基产品。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集中开发"长尾市场",通过延长客户长尾、加厚客户长尾、驱动客户长尾向下策略回归普惠本质,达到自身的帕累托最优。在确立发展策略的基础上,要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建设普惠金融发展服务机制、搭建互联网金融普惠导向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互联网普惠金融信用征信体系、探索构建互联网普惠金融服务超市,致力于实现互联网金融回归普惠本质。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金融服务的质量和业务范围对居民金融需求的影响逐渐增强,客户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只有了解顾客的消费习惯和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吸引客户,提升金融企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市场成熟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金融服务外包的产生和发展,金融企业调整经营战略更是给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以及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期发现在网络经济发展的环境下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金融外包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外包主体创新、业务流程上的创新等方式来提升企业发展的竞争力,促进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晗 《大众商务》2022,(4):103-105
在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升级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关银行部门必须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并且要对金融服务的水平进行不断地优化,才能实现对自身良好发展形式的推动。然而,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形式来看,依旧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和风险,因此,积极做好金融产品的创新和...  相似文献   

9.
甘肃陇南徽县、成县是传统的铅锌工业县,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金融业在支持县域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快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创新步伐,对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给予多层面、全方位的支持,本文采取了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等方式,在调查了解县域特色产业升级后金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金融支持政策,以期为做好产业升级后的金融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金融消费者是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信用消费经济和征信体系运行的实际,金融消费者在金融消费中享有知情权、受教育权及被救济权等诸项权利。个人征信系统是商业银行客户信用信息的共享平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工具。但商业银行在应用个人信用报告判断客户信用状况中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而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金融消费者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消费者"具有"消费者"属性,仍符合消费者的三个基本特征:主体是个体自然人,行为是购买、使用金融机构的金融商品或接受金融服务;目的为非生产、交易的生活消费。金融消费和金融消费者内涵丰富,绝大多数具有投资性质的金融产品都可纳入金融消费范畴,但高风险、特别是需要市场准入门槛的产品除外,相关主体不应纳入金融消费者范畴进行倾斜保护。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实际需要,金融消费者的外延应包括潜在金融消费需求者和曾与金融机构有过业务关系的个人客户。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新型技术已成为商业银行升级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商业银行运用科技手段使自身的金融服务产品更为精细化、场景化和智能化,从而提升利润水平。为探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以2011—2021年11家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水平与其盈利能力正相关,金融科技的发展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鉴于此,商业银行应与金融科技融合发展,转变其原有的经营模式,优化业务流程,以获取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普惠金融的目标,即全社会群体,全方位、有效地享受金融服务。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信贷具有服务群体广泛、交易成本低、后发优势强劲、进入门槛较低等普惠性金融特征,因此互联网金融信贷成为实现普惠金融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互联网金融可以发展网络借贷平台、供应链小额信贷等业务。同时应从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建立互联网金融个人信用信息库、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互联网金融资金第三方监管制度、加强互联网金融技术风险防范、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和保护等方面加强互联网金融信贷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金融行业不断进行结构性改革、技术改革及创新改革等,进而提高了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它是金融产业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动态衍变的金融发展模式,对我国金融工程的发展与壮大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金融工程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探索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快速的增长与渗透正驱使着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转型升级已成为商业银行当前最迫切的战略目标任务。商业银行以客户为发展基础,传统意义的客户为中心往往是以大客户、优质客户为中心。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其"用户思维"彻底颠覆了商业银行的客户战略。以互联网金融的"用户思维"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客户中心"的战略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将"用户思维"有机地渗透到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全过程中是商业银行"用户思维"战略的关键。商业银行必须实现客户目标的转型升级,同时在实现目标客户手段上也要转型升级,从而以"用户思维"打造新型的服务型银行。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和国际化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的金融核心竞争力。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并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大多学者阐明了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弊端所在,并指出互联网金融企业不会颠覆传统金融业,两者不是对立的,是互补共生、相辅相成、共同成长的。本文以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为例,通过对它的优势即理财客户的草根性、碎片化理财方式、资金的空间再分配和数据的海量性等进行分析,向传统商业银行展现互联网企业的一些成功途径,以期对其有一些借鉴与启示,促进我国传统商业银行更好地融合到互联网金融的大队列中去。  相似文献   

17.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生了诸多的结构变化。这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金融市场垄断的格局逐步消解,体现出公平竞争的格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然而,客户的需求已经成为银行业务发展及产品创新的第一推动力。因此,分析消费者对金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取向差异性,就成了银行制定战略规划和及时调整产品创新方向的重要依据。据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居民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取向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客户金融消费行为和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新的变革。文章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进行分析,从受众群体、体验感知、生活习惯和产品营销等多个维度研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金融消费行为变化,指出定位长尾群体、客户体验优先、顺应移动趋势、个性精准营销是互联网金融赢得客户和市场的关键。在剖析其对商业银行小额资产业务、低成本负债和中间业务影响的基础上,从客户、物理网点、电子渠道和产品等角度提出商业银行转型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络金融(e-finance)是网络技术与金融的相互结合,是网络金融服务供应商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金融服务,是以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为基础的一种金融创新形式。从网络金融创新的特征与发展方向入手,对信息技术给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网络金融的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的逻辑推演:一个理论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工具进行创新实践,进而实现金融服务的普及和延伸。分析发现,交易回报的泛货币化、需求推动金融创新以及共生性的金融生态系统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特征。从本质上讲,互联网金融通过“渠道”或“平台”的创新优化,实现了多元化、深层次的资金供求匹配。金融抑制、金融生态群落沉淀、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互联网技术为供给提供的保障以及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从传统金融中介理论比较分析角度入手,构建互联金融动因理论、模式理论及风险理论为一体的完整理论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