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现行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存在较大缺陷:农业发展银行存在一系列问题;商业银行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农村开发性金融业务基本上处于空白;农业政策性保险缺位;农村政策性金融立法滞后.这些制度缺陷明显制约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因此必须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白银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西部金融》2005,(1):27-28
本文从白银市金融稳定现状出发,通过对宏观经济波动所形成的资产价格风险、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以及金融创新带来的市场风险等因素分析,提出了维护金融稳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边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核心在于政策性、金融性和优惠性,其决定的边界是非常模糊的。只能给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内核上界定清楚,即为农业提供基础性和开发性的贷款,而外延则十分模糊,其不断地与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及政府职能不断重合。随着农业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其外延也会不断地变化。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对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曾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的重大制度突破。随着金融改革逐渐触及经济中的深层矛盾,金融体系中各个层面的制度优化问题再次摆到了我们面前。其中,对于政策性金融在中国金融发展中的重新定位,也成为推进金融改革与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突破点。文章在深入探讨政策性金融的理论内涵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外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特点,进而反思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改革现状,试图提出真正符合我国现实与历史规律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5.
日本政策性金融研究及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投融资制度是日本较有代表性的金融制度之一,深入分析与研究其建立基础、运行机制、贡献和弊端,改革成效,可以为当前我国亟待改革的政策性金融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政策性金融兼具政策性和金融性,关于其转型的讨论有支持论、融合论、转化论和转型论等观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转型首先要界定不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性质、业务职责及作用范围,并通过采取加快政策性金融立法,建立健全政策性金融监管机制、运行机制、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增设分支机构、增设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有效措施完善和促进政策性金融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国有四大银行在我国区域金融结构中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以四大商业大银行为主体、中小银行机构参与竞争的银行体系逐步形成,传统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区域金融安全网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当前,应逐步完善以中小银行机构为核心的新的区域金融安全网,将地方政府管理纳入事前防范体系;重点构建事后处理体系,建立同业救助基金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以有效化解金融结构变迁中的区域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8.
邢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32(4):89-90
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营运有别于普通商业性银行,需要运用专门的法律进行规范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目前中国农村政策性银行的组织建设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营运活动缺少法律监管,应尽快出台农村政策性银行法、粮食法等相关法律,建立现代政策性金融企业,完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边界是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的逻辑起点.然而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边界又是不清晰的,原因是其外延不断地与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及政府职能重合,并随着农业经济与金融发展而不断地变化,从而具有模糊性、多层次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因此,要清楚界定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边界是很困难的,但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边界,即:其核心边界是为农业提供基础性和开发性贷款,其外延是为弱势群体和各类流通中介组织提供贷款. 相似文献
10.
郭宝宁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22(5):47-50
政策性金融在资源配置中具有特殊作用,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地位需进一步强化,体系待完善。应从加快建立政策性金融法规和专门的政策性金融监管机构、拓宽政策性银行的筹资渠道、加强现有政策性银行的建设及适时增设新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几个方面出发,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善的政策性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为了更有效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监管职能划分到专门的监管机构,我国也于2003年对这两项职能进行了分拆.而由于传统上货币政策职能和监管职能都归属于中央银行,二者之间依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影响,因此,如何协整与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金融货币政策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肖扬清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20(2):5-8
在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共同趋势下,我国现行的机构性监管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功能性金融监管是基于金融体系基本功能而设计的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并能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协调的监管,因而是金融业混业经营下金融监管模式的最优选择。本文在借鉴国外功能性监管框架基础上,对构建我国功能性金融监管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在最终目标等方面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具有一致性和包容性,但是在内在周期特性、具体操作机制等方面又表现出较大的冲突性。因此,在实践中为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保证金融体系的平稳健康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需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行机制,包括强化法律基础、设计合理的权力分配机制、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和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制等。 相似文献
14.
赵丽娟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5,(2):17-19
经济新常态下对农村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农村各项金融政策的实施可以全面提高农村的综合发展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制定金融政策,才能解决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我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还是一个农村相对落后的国家,必须要从金融政策优化出发,提高农村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令骞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6(2):13-18
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特点。无论是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还是政策性银行改革,均体现了政府的强制性制度供给。农村信用社和政策性银行逐步商业化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将直面政策性银行和合作金融缺位的无奈与尴尬。农村金融变迁的结果并未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反而降低了金融支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深刻认识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在现有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宏观审慎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监管体系。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文章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巴塞尔协议Ⅲ主要内容的梳理,对金融监管机构如何在遵循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充分发挥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翔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24(4):46-49
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发育和法制化程度均不高,在公共财政体系框架下应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提高中央政府的投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节的基本政策之一,而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依赖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本文以西方经济学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为依据,剖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目标等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规制的理论动因、标准设计与制度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安全规制是纠正市场失灵、保障煤矿工人劳动过程中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煤矿安全市场的运作机制,从理论上论证了煤矿安全规制的必要性;讨论了煤矿安全规制的标准设计,推论出基于绩效导向、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煤矿安全规制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潜在的煤矿安全规制失灵及其制度补充,试图为我国煤矿安全规制制度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这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就业问题。对此,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从淡化总量政策到强化总量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反方向的组合向同方向的组合转变,汇率政策从人民币升值的方向转向贬值的方向,从近期的刺激需求逐渐转向兼顾活跃和改善供给。2009年的中国经济会比2008年更困难,未来两三年的中国经济将比较困难,但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应该是保持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