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 年 8月,三菱东京集团与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UFJ,日本第四大金融集团)宣布合并,总资产超过180万亿日元(约合1.7万亿美元),一举超过目前全球第一的美国花旗集团与日本第一的瑞穗集团, 成为日本和全球金融业的新霸主。三菱东京金融集团是在以三菱系金融机构三菱银行、三菱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2006,(1):18-19
1月1日,被花旗银行坐拥多时的“全球最大银行”桂冠,正式让衔给了日本三菱东京联合银行。三菱东京联合银行由东京三菱银行和日本联合银行合并产生,成为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旗下的核心商业银行,其总资产高达190万亿日元(1.6万亿美元),超过了总部位于美国的花旗银行(1.55万亿美元)。日本金融业经过8年多的改革重组,已经形成了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瑞穗金融控股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控股集团三足鼎立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刘静 《经济导刊》2005,(1):96-100
2004年8月,三菱东京集团与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UFJ.日本第四大金融集团)宣布合并.总资产超过180万亿日元(约合17万亿美元).一举超过目前全球第一的美国花旗集团与日本第一的瑞穗集团.成为日本和全球金融业的新霸主。  相似文献   

4.
刘静 《经济导刊》2005,(2):96-100
2004年8月,三菱东京集团与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UFJ,日本第四大金融集团)宣布合并,总资产超过180万亿日元(约合1.7万亿美元),一举超过目前全球第一的美国花旗集团与日本第一的瑞穗集团,成为日本和全球金融业的新霸主.   ……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代末期以来的全球银行业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阶段,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全球主流银行(Globalleadingbanks)均实施了重大的战略转型。转型主要循着两条路径展开:一是以美国的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洲银行,日本的瑞穗金融集团、住友三井金融集团和东京三菱金融集团等为首的美  相似文献   

6.
自1994年起,世界范围的兼并与收购再次风起云涌,“强强联合”而成的“巨无霸”接连诞生。1996年,先是日本的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宣布合并,新成立的东京——三菱银行总资产达8189亿美元,一举登上世界最大银行宝座。接着美国化学银行以100亿美元收购大通...  相似文献   

7.
王少云 《经济师》1996,(2):22-23
全球银行业兼并浪潮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王少云一、全球银行业兼并由来已久随着世界经济大门的敞开,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全球银行业兼并浪潮风起云涌。上半年,日本著名的三菱、东京银行宣布合并,美国第一联合银行收购第一费德里厅银行.荷兰国际集团收购巴林银行:下...  相似文献   

8.
美英如何诱导了日本的泡沫经济和银行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英如何诱导了日本的泡沫经济和银行危机(美)凯塞·沃尔夫1995年6月6日,日本中央银行公布了银行体系拥有坏债的官方统计数字,该年度日本150家最大的商业银行一共拥有40万亿日元的坏债,折合4000亿美元,其中仅21家最大的城市银行和信托公司,就拥有...  相似文献   

9.
公司     
《经济纵横》2005,(11):6-6
打造银行业航母全球最大银行三菱日联亮相;蒙牛乳业全球招聘总裁年薪数与牛根生相同;新浪拉开高层变动序幕汪延卸任曹国伟接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空降”中国张亚勤回国直面恩师;中华网高管频动CEO被罢免高层离去;北青传媒多名高管陆续被捕;宝洁570亿美元鲸吞吉列 正式联合运作。  相似文献   

10.
《经济》2002,(1)
◆金融业 以大型国家级银行为龙头,重新组成了五大金融企业体系。由日本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组成新的瑞穗银行企业集团,资本金和经营规模均居全球银行企业集团之首。此外还有三井住友集团、UFJ集团、三菱东京银行集团和新合并的朝日大和银行集团。在重组中,原来的大型城市银行北海道拓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4月13日爆出了两大新闻:一是美国国民银行将与美洲银行合并,组成美国第一大银行;二是美国第一银行与第一芝加哥银行联姻,成为美国第五大银行和第二大信用卡发行公司。前一个合并涉及金额高达593亿美元,后者也达到298亿美元。这两项合并在美国金融界引起了轰动,而且必将促使全球银行业进行深思和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两起合并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它们与美国花旗公司和旅行者公司刚采取的"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合并行动"相距不过一周时间。它表明.在花旗公司和旅行者公司合并行动的带动和压力下,美国银行…  相似文献   

12.
笔者最近就日元地位问题采访了三菱银行国际通货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荒井一郎先生。他认为,日元汇价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日元国际化的进程不会很快。但是,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的一篇文章则认为,21世纪将是日元、美元、欧元“三足鼎立”的时代。 日元汇价变动轨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个时期内,日本出口商品时日元对美元的比价为1美元兑换400日元以上。1948年12月18日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向日本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际金融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并已显示出90年代中后期变化的基本态势。变化的主要特点(一) 纽约、伦敦、东京三大金融中心以各自的优势独挡一面,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从外汇交易方面看,1989年全球每日交易量为6400亿美元,三大金融中心占60%,其中伦敦1870亿美元,居第一位,纽约和东京各占1150亿美元。伦敦现有近500家外国银行和130多家外国证券公司的分支机构从事金融活动,  相似文献   

14.
国际银行业兼并规模效应与竞争优势中南财经大学林巍然一、国际银行业兼并概况:1996年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的合并使东京三菱银行从资产角度衡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在世界1000家最大银行的排行榜上,可以看出过去几年中的几次大规模并购,除了东京三菱银...  相似文献   

15.
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1988年发表的《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趋势与展望》文载,1986年全球50家最大的跨国银行中,日本占22家,美国和联邦德国各占5家,英国和法国各占4家,其中第一至第五名均为日本。1989年6月26日美国《商业周刊》载,1988年全球50家最大的跨国银行中,日本占24家,前8名分属日本。日本跨国银行的海外资产增长情况是:1983年底为3530亿美元,1984年增至5179亿美元,到1988年达16933亿美元。1984至1987年,日本跨国银行海外资产年均增长率为44.4%,而同期美国只有0.5%。  相似文献   

16.
自1979年日本前首相大平访华承诺官方发展援助(ODA)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ODA提供国,援助额占中国所接受援助总额的一半以上。到2000年度为止,日本对华ODA总额已达3万亿日元左右,其中有偿资金援助26507亿日元,无偿资金援助1233亿日元,技术援助1244亿日元。日本对华ODA与贸易和投资一起,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对此,中国方面已多次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了感谢。然而,自1999年度日本对印度尼西亚ODA达16.07亿美元、超过了对华ODA的12.26亿美元以来,日本对华ODA出现了连年大幅度下降的局面。2000年度,对华ODA减少为7.69亿美元,不仅低…  相似文献   

17.
东亚金融动荡波澜跌宕起伏.尽管最严重的时刻已经过去.但至今尚未完全平息.1997年11月19日,韩元与美元的汇率跌至1035:1的历史新低点.21日,韩国不得不宣布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援助.接着又向日本求助,以求度过当前的金融难关.11月17日,日本第十大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宣告破产,这是战后以来日本出现的最严重的银行倒闭事件.24日,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宣布停业,韩国、日本成了金融动荡的新热点.这是继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动荡之后.东南亚金融动荡升级为东亚金融动荡的重要标志.据估计目前世界第十一位经济强国韩国外债已达2000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则由于韩币贬值而降至50亿美元左右.长期以来.韩国大企业过度负债盲目扩张.最大的300家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400%,约为美国大企业的3倍以上.据披露.到1997年11月中旬.韩国银行业坏帐达520亿美元.占贷款总额的17%.据珀格莱因集团估计,则是坏帐达920亿美元.占贷款总额的30%.这场金融动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东亚有关国家的反思,也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9月17日,索尼全球总裁平井一夫一脸晦气地出现在了媒体面前. 原计划在2015年3月结束的2014财年里,索尼将实现500亿日元的盈利,但平井一夫这天对记者说,企业预计将最大亏损2300亿日元(约合21.4亿美元),到2015年3月底,企业不能拿到任何效益.而截至2014年3月的2013财年,索尼已经净亏损1284亿日元(约11.88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在1996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企业丑闻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日本“住友商事舞弊案”。该公司业务人员滨中泰男在伦敦铜期货交易市场非法从事铜期货买卖失败,导致2850亿日元(约合26亿美元)的巨额损失。这一事件之所以轰动全球,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住友商事是日本几大综  相似文献   

20.
宋玮 《资本市场》2012,(11):84-85
改造LIBOR可能是比替换LIBOR更为可行的方式。对LIBOR的补救措施可能包括:增加申报银行数;引入法律框架,让错误的申报承担法律后果。6月27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宣布,英国巴克莱集团在2005年~2009年期间,试图操纵和虚假汇报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及欧洲银行同业欧元拆借利率(EURIBOR),对其处以2亿美元罚款。该行还需支付美国司法部1.6亿美元罚款和英国金融管理局(FSA)5950万英镑罚款,合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