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束缚很多,困难重重,城市信用社的遗留问题,不良贷款率高,资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城市商业银行推到了改革的浪尖上,结合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作者认为并购是其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并购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以及整个银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反垄断法视野下的银行业并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并购渐渐融入国际化,国家金融安全问题日渐引起关注。垄断即是银行并购所带来的副作用之一。我国2007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已对银行并购垄断问题架构了一些规制措施,然而,与国外先进反垄断法律制度相比,仍存在诸多局限性,亟待相关配套法律的出台,以完善银行业并购的反垄断问题。  相似文献   

3.
银行并购实质上是一种投资行为,当前银行并购的根本动机在于获得市场势力,减少竞争压力,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文章介绍了我国银行并购市场的发展与阶段性成果,分析了制约我国银行并购的障碍,并对银行并购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逐步进行产权改革,开始走上企业化运作道路。出于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占领市场的目的,国内银行开始尝试一些市场化的并购行为,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国入世后,国际金融资本开始进入国内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收购南京市商业银行15%的股份,并参股西安商业银行;新桥投资收购深发展18%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花旗银行参股浦发银行5%股份;汇丰银行参股上海银行等等,还有众多国外金融巨鳄准备参股国内银行。面对这种形势,中资银行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中资银行如何抓住机遇,通过…  相似文献   

5.
刘亚娜 《经济论坛》2006,(18):125-12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体系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在2005年,倍受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几经修订,将要提交全国人大通过。其中,企业并购控制制度是反垄断法的核心问题,也是立法争议的焦点,它将直接关涉到国内外企业的切身利益,并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我国立法机关应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对企业并购,尤其是其审查制度进行合理规定。一、有关反垄断的国外立法1.有关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西方各国的反垄断法主要规制经济垄断行为。其…  相似文献   

6.
银行并购包括了合并和收购两层含义,其中银行合并指的是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定及协议组成一家银行的法律行为;银行收购是指一家银行通过有偿的手段获得其他银行经营控制权的交易行为,收购更多地强调买方银行向卖方银行的赎买行为。由此可以看出,银行的合并和收购行为在经济意义上是一致的,都是将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的产权以及经营管理权控制在一个法人手上。文章就我国银行鼻购的总体柏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银行并购微观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银行并购微观效应是指并购对交易双方及其股东所带来的影响,即银行并购能否实现对银行效率和股东价值的提升。本文在分析研究银行并购微观效应及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现有文献对银行并购微观效应的实证结果,并对这一结果———并购未能带来预期的、令人满意的绩效提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分析,为人们全面认识银行并购效应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国内银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收购当地处于领先地位的银行包括外资银行的在港机构,有助于国内银行学习国际市场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并成为香港市场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银行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了一种规模巨大、发生频繁的商业活动。本文从银行并购动机的理论出发,首先解释了关于银行并购动机理论的三个维度:经济维、管理维、战略维。之后在第二部分整理了中国银行业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海外并购活动,并与全球银行跨国并购做简单的比较,从而找出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并购活动的特点。第三部分运用银行并购理论分析了中国工商银行东亚并购的动机和其中的不足。第四部分依据前文,对中国银行业提出了做好尽职调查、制定合适战略目标、学会引导舆论、分析国际国内环境和尝试进行并购活动这五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入世过渡期将结束,卸掉了历史包袱后的国内银行开始真正地融入全球银行业的竞争大环境中,一些具备实力和条件的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向国际大银行的方向前进,而跨国并购则无疑是一条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更加快捷便利的途径,而建设银行也无疑是这条路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1.
反垄断、利益集团压力是地缘政治、经济国家主义外政府干预并购的主要诱因.本文系统回顾了反垄断审查、利益集团压力下政府干预与并购绩效关系研究成果,梳理了该领域的文献脉络,并对主要发现和结论进行了总结与评论.研究发现,在反垄断审查上,政府干预总体上过度;在利益集团压力上,政府干预存在“两点论”与“一点论”分歧.结合“大政府”与“小政府”定位,文章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企业并购投资的法律管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尤其是与美国相比,日本对企业并购投资的法律管制独具特色。认真研究日本对于企业并购投资的监管法制,对我国正确利用跨国并购方式吸引更多的外资,同时遏制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增加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别国企业成功的概率,有效规避跨国并购投资中的法律风险;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规范企业并购行为的法律体系是有借鉴作用的。一、日本规制企业并购行为的反垄断法反垄断法是日本对企业并购行为进行规制的主要法律,它不仅调整着国内企业的并购活动,而且还直接影响跨国企业的并购活动。1947年4月,美国帮助日本制定了《关于禁止…  相似文献   

13.
银行并购贷款渐入佳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玲 《资本市场》2011,(10):92-95
随着国内并购交易市场的持续扩容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逐渐规范,国内商业银行的并购贷款业务有望迎来较快发展时期,银行的投行业务实力也将得以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横向并购的产业组织理论与反垄断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垄断法与经济学密不可分,二者的结合在横向并购问题上体现的尤为突出,横向并购案件的处理过程就是一个经济分析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产业组织学和经济计量学相关理论和模型的应用过程.本文回顾了产业组织理论关于横向并购的相关理论及美国关于横向并购的反垄断政策,对横向并购经济分析基本的框架加以归纳总结,并结合中国反垄断法立法和执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外资并购中有关反垄断规则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永梅 《经济师》2005,(4):61-62
外资并购导致对某一产业的垄断现象 ,使得建立我国外资并购中反垄断规则非常必要。我国已经公开的《反垄断法》(征求意见稿 )在相关市场的认定、公司并购申报制度、禁止并购的例外情形等规定中存在含糊之处 ,构建反夺垄断法应该对相关市场进行界定 ,健全公司并购申报制度 ,对禁止并购的例外情形进行细化。  相似文献   

16.
中外银行跨国并购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的跨国并购是商业银行实行全球化经营的重要战略,也是其拓展业务领域,扩大市场份额,壮大规模,增强银行竞争力的可行途径。本文旨在比较国外成熟的跨国并购行为与中国刚起步的跨国并购行为特征,并以此来分析中国在即将加入 WTO的背景下,银行跨国并购应采取怎样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军中国市场。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在中国市场上会掀起一股企业合并的热潮。与经济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控制企业合并的立法却相对滞后,作为市场经济法核心地位的《反垄断法》至今尚未出台。没有法律约束下的企业合并,必然会加强市场势力而形成垄断。本文拟对企业合并反垄断控制问题予以分析,以期有助于我国的反垄断立法。一、企业合并反垄断控制的必要性(一)经济垄断在我国已经出现自政府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企业联合,大力发展企业集团,中国…  相似文献   

18.
银行跨国并购中风险变动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峰  曹圣希 《财经研究》2004,30(5):57-64
从银行跨国并购与银行并购的比重来看,银行跨国并购远远不是银行并购的主流模式。不过2000年以后,银行跨国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逐步成为跨国并购的热点。无论从总风险还是系统风险的角度来看,都没有证据证明银行跨国并购会直接暴露或增大两国银行的系统风险。银行跨国并购不会破坏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也不会增加国际银行业的破产风险。  相似文献   

19.
娄彦华  刘庭 《经济问题》2001,(12):48-49
对照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银行业监管的核心原则》,我国的银行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或不足,对此,我国应未雨绸缪,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和标准,尽快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体系,从整体上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确保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20.
艾丽娜  冯涛 《资本市场》2006,(12):56-57
当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改革重组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真正意义的银行并购,提高我国银行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从而实现金融业整体发展的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