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目前,淮南市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三大基地"建设,构筑以淮南为核心的两淮一蚌城市群的发展机遇。淮南市将实现"东进南扩"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三山鼎立,三水环保,三城互动"的现代城市框架,打造一流的人居和创业环境,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2005—2020年,淮南市要充分发挥流通业的先导作用,加快发展商贸业,提高淮南市商贸业在皖北地区的大聚集和强辐射的功能,搞好商业  相似文献   

2.
淮南市作为豆腐文化的发源地,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内涵深厚,发展旅游业有广阔的前景。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淮南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淮南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刘安被后人称为豆腐始祖,而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是刘安最早做豆腐的地方,这里自然也成了豆腐的发祥地。照此推算,淮南做豆腐的历史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在淮南市,豆腐质量最好的当数八公山区,固有“八公山豆腐“之美誉。  相似文献   

4.
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发展特色旅游业既满足了游客求知、求新、求奇的旅游需求,也能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我国大型能源基地之一的淮南市,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留下了众多的煤矿工业遗产。建议通过加强政府主导,设计特色主题旅游,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的方式促进淮南煤矿工业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保护性再利用的方式节约资源,发展煤矿工业遗产旅游,让其成为淮南旅游业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铁四局七分公司施工的淮南洞山隧道是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穿越舜耕山段两条隧道中的其中一条,位于淮南市市区南部,为左右分离式曲线中隧道,全长1823m,其中左线长913m,右线长910m。本文以此工程为例,提出了确保洞山隧道安全穿越高压线塔的地表沉降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商》2015,(26):261-262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有一部分城市以其所特有的矿产,森林,国土等自然资源在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部分城市由于所依据自然资源,逐步发展起来,在我国城市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这部分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初期吸引人口聚集,进而不断发展形成以资源开发为依托的城市类型,所谓"资源立市"的特征。研究淮南市城市产业转型,提高淮南的企业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淮南的当务之急。借鉴其他国家煤炭城市产业转型的经验,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找出最适合淮南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级成熟型资源型城市,为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安徽淮南需要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基于淮南市1990—2018年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计量模型对近十年淮南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进行实证分析测算。研究表明:淮南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显著成果,其优化值在过去十年间始终稳定在0.33左右,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尤其是近3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为明显。总体来看,淮南市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对淮南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晶晶 《商》2014,(19):167-167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过度膨胀,中小城市发展滞后。国家审时度势,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此背景下以淮南市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语言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明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为淮南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9.
2013年12月12日,安徽淮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发布一篇新闻稿,并配发了一张图片,图片上的条幅没有一点折皱,横幅将大楼前飘扬的国旗遮挡住,悬浮感非常突出,由此引发网民热议。12月22日,该网站负责人说,这张图片由淮南首创水务公司提供,承认把关不严,有PS痕迹。随后,图片被删除。提供图片的淮南首创水务公司党群部负责人张某称,图片是他拍的,没有被PS。  相似文献   

10.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方案,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来提高社会生产力。淮南是一个典型产能过剩的资源型城市。研究淮南市城市产业转型,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事。为此,从劳动力、资本、政府、创新四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淮南市规划建设的大力发展,不仅使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居住环境更加优化,而且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加强,同时带动了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步伐。随着城市建设范围的增加,城建档案管理对促进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城市科研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但也相应对城建档案基础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本文结合自身在安徽省淮南市市政管理处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城建档案基础管理工作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c2R模型分析了安徽省马鞍山、铜陵、淮南和淮北四大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结果表明:冶金城市铜陵市、马鞍山市的经济发展效率较高,而煤炭城市淮南市、淮北市的经济发展效率较低;安徽省的资源型城市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发展增长的作用有限。本文认为要实现安徽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另一方面必须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适度扩大城市规模。  相似文献   

13.
美丽乡村建设是打造新农村的方向和目标,而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只有乡村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旅游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可为美丽乡村提供建设经验。本文综合分析湄潭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促进湄潭县美丽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清末淮南盐业的衰落,使淮南盐区仅靠传统单一的盐业产业结构,已不能满足广大灶民的生活需要。为调整淮南盐区产业结构,解决灶民生计,张謇率先创办通海垦牧公司。通海垦牧公司的成功经验,为盐业生产衰落的淮南盐区指明了一条废灶兴垦、调整产业结构的出路。淮南盐垦事业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在水利工程、农田建设、作物种植、盐业生产和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正据淮南网报道,正值开学季,淮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秋季学校食堂专项检查行动,净化校园食品安全环境,确保广大学生饮食安全。此次专项行动采取学校自查、全面排查的形式,重点检查学校是否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从业人员是否持健康证上岗,是否建立原料进货登记台账,所采购食品原料是否符合安全标准,餐饮具是否按规定进行消毒,食物是否按规定留样等等,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深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了淮南市2000年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淮南市城市化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国家开展了大量的试点工作。为及时了解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经验及问题。2014年7月,对海南省琼海市、万宁市、澄迈县"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三市县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形成了"政府联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的发展机制,并结合当地情况分别采取了"镇村联动"、"重点突破"、"带状发展"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仍面临着包括"美丽乡村"定义亟待明确、评价方法亟待确定,统筹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美丽乡村"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参与者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来源有待进一步拓宽,标准化支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首要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淮南市作为煤炭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困难,依据煤炭产业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类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重点有所侧重,寻求适合淮南市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使煤炭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转型,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彤 《市场论坛》2014,(10):53-54
推进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对南平市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立足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闽北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促进闽北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龚梦雪 《中国市场》2023,(16):67-71
建设“美丽乡村”,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升级,也是金融系统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的工作指导方针。绿色发展是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绿色金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途径。湖州市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农村发展道路。长兴县作为湖州市下辖县之一,在县委领导下积极开展了关于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文章以长兴县为例,走访长兴县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并以2016—2021年度长兴县入选浙江省美丽乡村名单的八个县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从受访者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反映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总结长兴县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经验,为全国范围内的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乡村的方法提供参考;并针对绿色金融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