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正>近些年,河蟹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日趋成熟,产品也逐渐被广大消费者认可,河蟹养殖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多数蟹农仍然会遇到河蟹规格小、品相差、产量低等方面的棘手问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河蟹池的水质调控技术不过关,尤其是河蟹池中的青苔防治技术不过关。春季水温低、水质较瘦,适宜青苔生长,一旦青苔大量繁殖将会对河蟹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现根据  相似文献   

2.
<正>河蟹养殖池塘每年都会有青苔生长,怎样防治会比较彻底呢?众所周知,河蟹养殖池塘单一藻类的过分生长会给河蟹养殖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尤其以丝状藻类青苔危害比较严重,河蟹养殖池塘中青苔的防治技术应用是否得当,对河蟹成活率、规格、产量和效益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蟹池经常会出现青苔泛滥、蓝藻暴发,水质混浊等现象,这些现象看似小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较大的危害,甚至出现大量死蟹事故,现已成河蟹养殖很棘手的难题。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和基层指导经验,介绍一些处理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池塘养殖河蟹,水质的好坏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成活率的高低,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格、饱满程度、背甲的颜色,以至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夏秋季节水温高,是河蟹的生长旺季,摄食、代谢明显增强,水质容易变坏,如何调控好夏秋季蟹池水质,营造良好水体环境,是促进河蟹正常健康生长的关键。笔者从事过多年的河蟹养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将水质调控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我市华港镇双烈村河蟹养殖大户吉乃康近年来在河蟹池套放鳜鱼、青虾、黄颡的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选择优良的养殖环境根据河蟹的生态习性和生长特性,选择面积20~30亩的塘口,水深1.5米左右,进排水方便,塘口坡比1∶3,配备增氧机(3kW,每10亩一台),水源水质清新,远离集镇、生活及工厂污染区。  相似文献   

6.
<正>水草管理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水草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净化水质,使蟹池水质比较清爽,为河蟹生存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提供栖息场所,便于河蟹蜕壳,便于避免河蟹之间相互残杀  相似文献   

7.
<正>蟹池套养鳜鱼是利用河蟹、鳜鱼养殖环境要求基本相符,两者互不残杀,在同一池塘中互利共存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鳜鱼摄食蟹池中野杂鱼虾,将低值鱼转化为优质鱼,减少了饲料损失,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同时降低池塘生物耗氧量,净化水质,有利于河蟹生长,达到蟹鳜兼收的目的。江苏省盐城市盐都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上草木灰防治青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苔是一些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在虾蟹养殖特别是河蟹大眼幼体大棚培育豆蟹过程中、繁殖力最强,生长也很快,对大眼幼体及一、二期幼蟹危害很大。如果用药防治,弄不好就会对虾蟹苗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正>河蟹由于生活习性及药敏性与许多养殖品种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对于河蟹池的水质管理及其病害防治有不少讲究,这里简单谈一下河蟹池的蓝藻防治。一、除藻1.抽加水法原理:池子上风口一端进沟渠里的水,通过水的流动并借助风力将蓝藻带到下风口,下风口一端抽表层水排到池子外。  相似文献   

10.
<正> 青泥苔又称青苔、绿色水绵,它是一些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青苔又分沉水青苔和浮水青苔。在虾蟹养殖特别是河蟹大眼幼体大棚培育豆蟹过程中,青苔繁殖力最强,生长也很快。对大眼幼体及一二期幼蟹危害极大。如果用药防治,弄不好就会对虾蟹苗造成毒害。尤其是对刚蜕壳的虾蟹软体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池塘中人工养殖的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加之管理不善,很容易死亡,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种情况。1、蟹池缺氧: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爽、溶氧充裕且有一定微流水的环境中,若水中溶氧低于每升2毫克时就会引起死亡。由于一般养蟹池的深度相对较浅,大多数为1—  相似文献   

12.
<正>利用河蟹养殖池塘混放套养青虾,可以在不影响河蟹规格、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效益。蟹池中套放青虾,是近年来成功推广应用的一种特种水产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培育栖息生物,而且也能获得  相似文献   

13.
《渔业致富指南》2004,(11):35-36
蟹池适量套养鳜鱼.可以解决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只需增加鳜鱼苗种的投入,而不需增加饵料及其他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净化水质,是一种很好的养殖模式。据初步测算,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每亩蟹池套养20尾鳜鱼,亩收入可增加300-350元左右,是值得大力推广的生态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4.
夏季水温升高很快,是河蟹生长和发病的一个高峰季节,做好夏季河蟹生产管理工作是夺取全年河蟹养殖高产的关键性一步。当前我们在河蟹养殖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养殖环境的管理1、池塘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确保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而夏季水温较高,再加上是在人工投饵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渔情监测和生产调研,近期不少地区小龙虾、河蟹养殖中青苔泛滥,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多损失。我站组织专家团队对虾蟹养殖中青苔防控措施进行了系统总结,现予以发布。一、青苔的危害1.严重消耗水体无机盐类,影响水草、藻类的正常生长,破坏水体营养物质代谢,造成养殖水环境清瘦,不利于小龙虾、河蟹生长。2.青苔漂浮于水面或附着于水草阻  相似文献   

16.
<正>养蟹池塘种好水草对河蟹养殖生产十分重要,蟹池中保持适当的水草,对河蟹的摄食、生长、避害都十分有利。但在实际生产进程中,还经常会出现以下四个问题,应该要有针对性的处理好。  相似文献   

17.
<正> 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商品蟹已成为我国今后河蟹养殖生产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河蟹养殖必需由“大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转变。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产地环境与蟹池条件应符合要求 无公害河蟹生产基地应建在无“三废”(废水、废气、固定废弃物)污染的地点,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标准》。要求水源充足、新鲜、无污染、水质良好,含氧量5mg/L以上,水质符合国家《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生产设施布局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池塘养蟹,水质的好坏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成活率的高低,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格、饱满程度、背甲的颜色,以至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春季,是河蟹生长的重要时期,尤应注意调节好水质,为全年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养蟹先养水",这是所有水产养殖户都明白的道理,但在养殖过程中环境因素相当复杂,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养殖户对此了解不多,因而调节起来有一定难度,现介绍一些蟹池水质调节的有关问题,希望对养殖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一、饵料要多样 河蟹食性杂,偏动物性饵料,且贪食,在饵料投喂上,既要满足河蟹营养需求,加快脱壳生长,又要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可因地制宜,多种渠道落实饵料来源。一是蟹池移栽水草,覆盖率在40%以上,水草主要品种有伊乐藻等,水草既是河蟹喜食的植物性饵料,又可净化水质。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如何培育生产出无公害大规格河蟹是养殖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大规格河蟹是指个体重在150g以上"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成蟹。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就无公害大规格河蟹养殖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一、清塘消毒,把好蟹池准备关蟹池应彻底清塘消毒并施足底肥,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符合GB11607-1989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无污染源、池底淤泥少、多草、位置较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