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一群野兽闯进那扇风雨飘摇的城门/留下的是孩子脸上的泪痕/老人胸中的悲愤/空气中弥漫着鲜血的冰冷/1937年的南京/抹不去的伤痕/就算玉石俱焚/也是国人心中永不陷落的城……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是一个开放性的图式结构 ,其中有许多意义、意象的空白 ,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潜在性 ,从而构成了“召唤结构”,读者通过阅读才能使之具体化。《简·爱》从它问世以来 ,打动过数以亿万计的读者 ,是一部具有巨大潜在意蕴的文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从动物、自然、环境和死亡四个视角阐释科马克·麦卡锡的生态伦理思想,指出该生态伦理思想不仅要求人类将其道德关怀从社会延伸到非人的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环境,而且呼吁人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为一种道德关系。人类座放弃算计、盘剥和掠夺自然的传统价值观,转而追求与自然同生共荣、协同进步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剖析美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的成名作《大街》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种种矛盾。揭示了刘易斯本人创作的矛盾心理。他既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既对美国和国人不满,但又提不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9.
10.
客观而论,《世说新语》不过是“名人轶事”类笔记体小说的一种雏形,是准意义上的“小说”。那么它为何能够代代相传、世世争说?比如说,《世说新语》出现之后。就有梁刘孝标的《续世说》、唐王方庆的《续世说新书》、宋王谠的《唐语林》、明何梁俊的《何氏语林》、清王日卓的《今世说》等仿文。而到了近代,在20世纪这百年中,专述《世说》之文更是汗牛充栋。20年代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刘盼遂的《世说新语校笺》,上世纪30年代李审言的《世说浅释》,40年代宗白华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关于《世说》的研究更呈现火热之势。萧艾的《〈世说〉探幽》(1992年)、吴金华的《世说新语考释》(1994年)、张振德等合著的《〈世说新语〉语言研究》(1995年)、蒋凡的《世说新语研究》(1998年)。用一个时髦的词说,《世说》简直成了“发烧者之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惹人兴趣、撩人情愫、世世争说的现象呢?笔者认为,应与以下几种特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一、简介《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曾被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列人“提高艺术水平的文学书目”。小说虽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主人公海丝特被写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的社会。她用自己的“崇高的道德和助人精神”,把象征耻辱的红色的A字(Adultery:通奸)变成了道德与光荣的象征。小说《圣徒传》是加拿大作家尼诺·里奇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作家同样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富于抗争、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克里斯蒂那,曾有评论把她与《红字》中的海丝特相媲美,堪称加拿大的《红字》。 相似文献
12.
13.
一个国家的学术期刊出版状况,在一定意义上说,反映着该国学术与经济文化的发达水平。我国学术期刊出版数量和发行规模,从侧面反映着国家科学工作的水准和高度。 相似文献
14.
《史记·赵世家》,全文1268字;拍成陈凯歌版电影《赵氏孤儿》,时长130分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