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服务贸易进口是否带来国外R&D溢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90个国家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不同要素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的国外R&D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只有高强度的国内R&D投入才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提升以及技术进步,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助于强化这种作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无助于进口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难以改变这种状况;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通过国外R&D溢出效应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提升以及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0~2007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将行业间R&D溢出区分为前向和后向,使用数据包络方法计算各行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控制行业技术特征和所有制结构的条件下,考察了人力资本、R&D、前向和后向R&D溢出以及人力资本和R&D及R&D溢出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后,还比较了这种影响在高技术产业与低技术产业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郑光豹 《物流技术》2014,(13):312-314
以2005-2012年物流行业数据为基础,根据投入-产出表将R&D溢出分为前向和后向溢出,然后通过数据包络方法计算物流行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考查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部分。通过建立模型,对行业技术特征等变量进行控制,分析人力资本、R&D、R&D前向和后向溢出对物流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影响,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7-2016年间城市单元的面板数据,考察高校科研创新产出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科技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2)高校科研产出存在异质性,不同类别的科研产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一样:论文发表数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技术成果转让收入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专著数量不利于提高城市全要素生产率。(3)高校科研产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城市层面,或者主要集中在地市的非农产业,高校科研产出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和农业的发展作用有限,甚至是消极的抑制作用。(4)在所有高等院校当中,本科层次的科研产出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线性规划,建立重点行业间的资本要素优化模型,通过估算各重点行业的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及其产出弹性,得到各行业优化后的资本配置量和总产出,最后运用基于Fre-Primont指数的DEA方法测算各行业资本配置优化前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发现:重点行业间资本投入过度与资本投入不足现象并存,其中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资本要素投入过度,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建筑业资本投入不足;矫正各行业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后行业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明显增大;矫正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可以通过提高剩余混合效率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最终实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1999~2006年中国15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和宏观模型,检验了各影响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实证结果表明资产市场份额、GDP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资产费用率、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作用,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有效提升家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14~2019年沪深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了国有股权参股家族企业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参股有利于提升家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加创新投入、提高治理水平这三条路径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投入产出表为框架,建立经济系统的数学模型,探讨投入产出结构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对于经济系统中任何一个部门,当产出的部门结构与投入的部门结构相同时,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只取决于实物型投入系数的变动,而与部门产出的变动无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以中国工业行业(1993~2006年)为研究对象,在将R&D资本存量分为本国本行业R&D、本国其他行业R&D、外国本行业R&D、外国其他行业R&D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对它们对生产率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总体行业样本下除了外国其他行业R&D资本对生产率影响不确定外,本国本行业R&D、本国其他行业R&D、外国本行业R&D资本对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在不同时段、不同技术水平、不同产权结构等约束条件下,虽然一些R&D投入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抑制,但大多数R&D投入仍有显著的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本文重点考察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度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全国范围看,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较弱的即期效应,而贸易开放度则表现为滞后效应;[2]这两个因素在各分位点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只有在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才具有较强的即期效应,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且滞后期相对较长,而中部地区与全国整体表现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1.
R&D投入、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采用1987-2006年的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推断出制造业的技术正在不断进步;建立制造业技术进步与R&D投入、技术引进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观测出我国制造业的TFP正在逐年增加,即制造业技术进步在不断提升;R&D投入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提升具有正向作用,而技术引进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基于松弛的效率损失测度法与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相结合,通过将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按照投入要素与产出进行分解,测算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结果发现,2001~2007年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下降;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表明,加强污染治理可以有效提升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投入生产率的来源表明,劳动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污染治理生产率的来源表明,优先加强COD治理能更有效提升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生产率度量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分类,生产率度量有函数论方法和原子论方法。前者是将投入与产出限定在一定的函数关系下进行生产率的度量。后者则是对产出和投入的各变量进行汇总形成指数,然后计算其比值。从范围来讲:生产率度量有全要素生产率度量和单要素生产率度量。早期的  相似文献   

14.
以2002—2016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选取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贸易开放和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进而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FDI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验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且这种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贸易开放对东部沿海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FDI对中西部内陆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贸易开放与FDI的交互作用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说明贸易开放和FDI的良性作用机制已形成;科技投入、物质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均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舒良友  翟晓亚 《物流科技》2021,(2):19-23,29
将碳排放引入到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体系,基于DEA-Malmquist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7~201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并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处于逐步上升的趋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拉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各要素调整比例不同的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中国各省份考虑能源环境情况下总的非效率和碳排放非效率进行测算,并计算了碳排放的非效率占整个非效率项的大小。结果表明,各省份总的非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北京、上海、广东这三个省份各年都处在前沿面上,碳排放的非效率不是各省份非效率的主要原因。此外,计算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增长情况,并进行分解,得到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研究发现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占总的指数部分较大,且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多数是正的,对总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上升起到积极的作用。对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发现,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上升的贡献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物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构建1999~200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物流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应用Malmquist-DEA方法,对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态势,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的恶化阻碍了生产率的增长;各地区存在严重的投入拥挤和资源浪费现象;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差异,原因各不相同;东部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最快,西部技术进步增长明显,相对而言,低水平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使得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最慢.σ检验表明,技术效率在三大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有发散的趋势.目前应注重物流业的规划、管理及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框架,根据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7年的数据,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物质资本投资、教育投资和R&D投资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以及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健康投资对产出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估算了我国总量的生产函数以及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此外,本文还将全要素生产率内生化,进一步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同  朱海龙 《价值工程》2021,(1):253-257
文章旨在研究中国省际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运用序列ML方法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2003-2017年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面板分析.研究发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无明显的区域分布特点,且与环境技术进步率的变化规律高度一致,具有震荡上升的特点;外资利用、人均资本增加以及长期教育科学投入对环境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上海浦东新区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观察企业R&D投入和外资活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考察R&D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同时,重点关注了不同来源地外资对民族企业创新能力和国内技术扩散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发现,以技术较为前沿的欧美日资企业的R&D投入对促进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与之相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生产技术水平与国内企业比较接近的港澳台资企业的R&D投入与劳动生产率发展的趋势是背离的。同时,由于欧美企业的技术较为先进,对技术的保护方面较为严格,同时内资部门对于高科技前沿技术吸收能力较弱,使得外资在TFP增长中不论在竞争效应还在技术扩散两方面都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