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父爱如山     
金炎男48岁金炎是部队的志愿兵,也是我母亲多年的邻居。很早就知道他有一个脑瘫的儿子,也看到过他“搬运”儿子的情景,有时听到他家里传出的儿子的叫声。我母亲说,那是他们把儿子绑在暖气上让他练习直背,肯定是孩子太疼了。如果不是他曾到社区帮忙,我可能没有机会走进他的家庭,也无从知道更多的事情。金炎说:现在的医学可能不会彻底治好儿子身体上的病,但我一定要让他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还要让他学会基本的生存能力。将来自己少受点罪,家庭可以减轻负担,也不给社会和别人添麻烦。  相似文献   

2.
执行力     
《英才》2007,(2):12-12
一位母亲领着她满嘴蛀牙的儿子找到圣雄甘地:“我的儿子最崇拜你,请你对他说不要多吃糖果。”甘地沉默片刻,对那位母亲说:“请一个月以后再来找我。”一个月后,母亲带着儿子又来了,提出同样的要求。甘地望着孩子,郑重地说:“请不要多吃糖果。”母亲不解,问道:“这么简单一句话,为什么要让我们等一个月?”甘地答道:“因为那时我自己也吃许多糖果,我节制后,才能告诫别人节制。”  相似文献   

3.
化肥厂也曾风光过,不但奖金福利可观,而且"社会地位"也不低,谁家在农村没有几个亲朋好友呢?化肥紧俏的年头,在化肥厂工作,就少不了有人要找你帮忙.二叔一家五口都在化肥厂里工作,他和老伴,还有儿子、儿媳和女儿.  相似文献   

4.
家在农村的谭老汉育有两个儿子。早些年,老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1、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分家后,两个儿子又分别生养了儿女。为了赡养老人、照料孩子,2003年,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小两口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父亲照料好孙子;二儿子赡养母亲,母亲照料好孙女。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协议”履行后,儿子、儿媳下地料理农活,两位老人分别在家干家务、看孩子,有时老两口见上一面,匆匆忙忙拉呱几句就离开。2004年年底,谭老汉的老伴因病去世,丧事由儿子操办。妻子的离世,…  相似文献   

5.
史峰 《财会月刊》2013,(10):I0008-I0008
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到郊外游玩。玩累了,便在一片草地的边缘找了块空地野炊。把野炊用具支好,添水烧上后,我和妻子坐在草地上休息。儿子像只快乐的小狗,在草地上翻滚、跳跃,来回不停地跑。 不一会儿水烧开了,妻子起身准备去煮面,谁知脚下一滑,跌倒了。我急忙跑过去扶起妻子,问她摔着没有。妻子说没事。我心想没事就好,可妻子瞅了一眼不远处的儿子,生气地抱怨:“这个白眼狼,光顾自己玩,我跌倒了就跟没看见一样,也不来扶我。”  相似文献   

6.
妯娌     
在农村,二十九岁结婚的小叔子确也属晚婚了,当兵、复员、务农、教学、又念书,折腾了好几年,终于有了一个农村人羡慕的干部饭碗。像他的事业一样,婚姻也是这么不顺利,对象谈了一个排,最后终于有了一个一见钟情两厢情愿的人,那就是我妯娌──一个小巧的可人儿。但由于是合同工,农村户口,公公婆婆的心里不平衡了。他们的两个儿子都是国家正式职工,作为农民,值得他们自豪,但作为他们的大儿媳的我,在农村已累及他儿,所以,这次说什么也不能让这个儿子再找一个农村姑娘为妻了。公婆不是那种大吵大闹的人,所以与小叔子之间经历了长…  相似文献   

7.
离婚,通常意味着亲情和家庭的终结。而湖北省竹山县田家坝镇吉鱼村的张保莲和王启奎离婚后,家庭和亲情却在延续。瘫痪的王启奎怕连累妻子,“威逼”妻子离婚。重情重义的张保莲带着残疾的前夫招赘后夫,决心养活他一生。难能可贵的是,淳朴善良的后夫用全部的爱心投入到这个特殊的组合家庭……  相似文献   

8.
儿子的将来     
李晖 《重庆财会》2002,(11):44-44
三个母亲正在向一位老师描绘自己儿子的将来:第一个母亲说:我的儿子经常说假话,他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政治家;第二个母亲说:我的儿子经常说梦话,他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文学家;第三个母亲说:我的儿子经常说反话,他将表一定可以成为一个股评家。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三·八”节前夕(3月7日),佛山市劳动局召开了“创建五好文明家庭经验交流表彰会”,对评选出的全局68户“五好文明家庭”进行了隆重表彰。近年来该局干部职工涌现出许多政治坚定、爱岗敬业,既全心全意做好“四为”服务,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又一心一意搞好尊老爱幼、夫妻互爱、争做好父亲、好母亲、好儿子、好儿媳,建立家庭美德的好同志。但同时也有少数家庭不和睦、打架、闹离婚、不孝敬老人等现象。给个人生活和单位工作带来一定影响。1996年该局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三德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并在局内树立了一名家庭美德标兵,号召全局向他们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元旦后,局党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决定在  相似文献   

10.
完美     
《英才》2007,(6)
一位母亲领着她满嘴蛀牙的儿子找到圣雄甘地:“我的儿子最崇拜你,请你对他说不要多吃糖果。”甘地沉默片刻,对那位母亲说:“请一个月以后再来找我。”一个月后,母亲带着儿子又来了,提出同样的要求。甘地望着孩子,郑重地说:“请不要多吃糖果。”母亲不解,问道:“这么简单一句话,为什么要让我们等一个月?”  相似文献   

11.
1999年8月19日 ,河南省西峡县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里 ,牛有理和他年仅13岁的儿子牛力晓以被告、原告的身份同时出现在法庭中。父亲缘何当被告 ,儿子又怎样成了原告?事情还得从头说起。1989年牛力晓刚刚3岁 ,牛有理与前妻曹荣飞因性格不合 ,导致感情破裂。法院调解离婚时牛有理执意要儿子随己生活。牛有理虽然也十分疼爱孩子 ,但他生性粗鲁 ,脾气暴躁 ,动辄就对儿子采取“棍棒加拳头”的教育方式。由于不堪忍受父亲的拳头 ,1996年 ,牛力晓回到母亲身边生活。牛有理非但未察觉自己的“失职” ,还十分不满 ,曾几次到学校想“…  相似文献   

12.
吴炎 《乡镇论坛》2011,(3):14-14
家住辽宁省大连市远郊的刘娥是一位贫困的单亲母亲.儿子方涛从小学一年级就表现出了超强的学习能力,但他除了学习,似乎没有别的爱好。  相似文献   

13.
一对贫病交加的夫妻把自己捆绑在一起,相拥投江。夫妻俩被打捞上岸时相互搀拥,拽也拽不开。他们留下了一个同样患病的儿子,也留下了有关农村医疗救助的许多疑问。死者为陈正先与姚元香夫妇,湖北省公安县埠河镇万众村村民。丈夫38岁,妻子34岁,有一个12岁的儿子,在读小学。而在这个乡村,合作医疗、民政特困户救助、疾病救助等所有的救助制度,都无法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  相似文献   

14.
他出生在北方农村一个贫苦家庭,家里粮食不够吃,母亲就往粮食里掺麸皮或糠让大家充饥。  相似文献   

15.
利姆——一个普通的英国青年,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一天早上,他驾车上班时不幸遭遇车祸,虽保住了性命却永远失去了双腿。自然,身有残疾的他被老板炒了"鱿鱼",利姆的情绪跌到了冰点。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了,不仅不能挣钱养家,还要拖累妻子儿女……终于有一天,他向妻子提出了离婚。  相似文献   

16.
这位悲痛的母亲是老山战士赵占英的母亲,2004清明期间,她由侄儿媳陪同来到某烈士陵园看望牺牲了20年的儿子。这是她第一次来陵园祭奠自己的儿子。唤回善良:2004年最令人感动的纪实照片  相似文献   

17.
李斌 《财会通讯》2005,(7):89-90
1996年夏,江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一下子沸腾起来,“家里终于出了秀才!”陈志明的父亲在看到儿子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兴奋地叫了起来。“其实回家种田在我们那儿也属平常事,但是农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也还是不乏期望的。”陈志明家里三兄妹,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哥哥和姐姐都只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都以失败告终。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他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儿子听了这话沉思良久。这之后,他不再四处尝试,而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后来,他不但上了大学,而且成了令人羡慕的博士后。不少公司经常打电话来,希望他能够加盟,而且待遇好得惊人。人生就是这样有趣。人生的道路,看起来好像很曲折,但事实并非如此,做人如果能够做到抛弃浮躁,安定自己的内心世界,锤炼自己,让自己发光,就不怕没有人发现。与其四处找船坐,不如自己修…  相似文献   

19.
罗曼 《楼市》2005,(22)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年迈的父母立下遗嘱,将房产指定给已婚的儿子继承,儿媳及其他人不得介入。这对老人立遗嘱的出发点,多半是为了保护儿子的利益,就算以后儿子的婚姻出现波折,也不至于把房子作为夫妻共有财产分一半出去,只要守住“祖传基业”,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但从世俗的观念来看,老人完全忽略了儿媳的感受,更没有想到,这轻飘飘一张纸,可能就承载着儿子一家人的悲欢离合。如果事件中的儿媳是个性格温顺、任劳任怨的贤惠女子,能够宽容豁达地看待此事,那真正是万幸了。她或许会想,老人家总有自己的想法,做晚辈的不可能勉强,…  相似文献   

20.
一切的开始只因为夏虹是一个母亲,是一个残疾男孩的母亲。 20年前,当夏虹知道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张夏患有脑瘫时,她绝望过,但她没有放弃他,她坚信尽管这是一个有缺憾的小生命,他仍然有生存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