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北京商业》2004,(3):44-44
国美、苏宁等外来家电巨头在渝开花结果的同时,重庆连锁家电也开始赴异地攻城拔寨。商社电器全国扩张计划近日完成:用几年时间,在全国开设80家连锁店,规模赶超苏宁,直逼国美。  相似文献   

2.
黄光裕变脸     
家电零售终端市场的扩张和调整,还远未到疆界划定安居乐业的时候“价格屠夫”在一夜间露出温情的笑容。这让人有点不能相信。黄光裕领衔的家电连锁零售巨头国美集团,如今摇身一变,一甩手就推出了个性迥异甚至略显另类的新产品——体验式家电卖场“鹏润电器”。与国美电器连锁的低价竞争策略相比,鹏润电器锁定高端家电连锁市场,瞄准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要求的消费人群。用国美自己的话说,就是“定位  相似文献   

3.
国美电器:服务铸就硬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美电器凭借创新精神和“服务当先”理念,2003年以177.9亿元名列中国连锁经营第三、家电连锁第一名。2003年国美电器网络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低价竞争已成为家电零售市场主流。运用IT技术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正成为零售市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罗清启 《成功营销》2008,(1):124-124
日前,国美电器宣布全面托管大中电器,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的竞争也由此变得更加白热化。很多人对此表示担心,认为过于强大的国美会产生价格垄断。但笔者认为,这次家电连锁网络的整合,不但会继续抑制电器价格上涨的趋势,更贴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而且随着家电连锁网络规模的增大,对消费需求的把握就越准确,由此对制造企业带来的推动和优化作用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中国的家电零售连锁业发展迅猛,竞争十分激烈.仅在2006年,家电连锁销售领域的资本并购与扩张整合就令人惊叹,先是百思买出资1.8亿美元,收购五星电器75%的股份,以高姿态入主中国家电市场,时隔几个月之后,中国家电连锁领域的巨无霸"国美+永乐+大中"横空出世.目前,百思买还没有在中国对另外几家家电零售企业形成太大的竞争压力,业界普遍认为家电连锁领域将会呈现国美、苏宁"双寡"的竞争格局.下面详细的分析两大家电连锁集团.  相似文献   

6.
蔡亮 《大经贸》2007,(3):56-58
2006年的中国家电连锁业可谓乱象纷呈,令无数人眼花缭乱:7月,“财雄势大”的“老大”国美率先发飙,并购“老三”永乐,打破行业三足鼎立的格局;9月。大中电器向永乐发出终止合作的律师函,市场疑云密布;11月,国美电器发布公告。“公司主席黄光裕正协助政府机关调查”,舆论一片哗然;12月,跨国家电零售巨头美国百思买继合资五星电器之后,在上海开设了其进入中国后的第一家门店,“狼烟滚滚”。与此同时,由于部分连锁商与家电厂商之间的利益矛盾日趋升温,厂商纷纷“揭竿而起”,自建渠道。  相似文献   

7.
初红桥  刘涛 《商业科技》2011,(10):41-41
政府近三年多推行的家电下乡政策,在将一些小字辈企业推向成功之巅的同时,也将国美苏宁这类一二级市场的骄子"阻拦"在了门外。总部位于扬州的汇银电器却顺势而上,现已成为苏皖地区最为强势的家电连锁品牌之一。精耕细作于三四级市场已有七八年的光景,并且开创了城镇密集型家电连锁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2004年7月,商务部公布了中国拟重点培育、年销售收入和利润都以40%~50%速度递增的20家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名单,其中包括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山东三联集团。这3家企业几乎代表了中国家电零售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9.
一张“清场令”令格力空凋猝不及防。3月9号,国内家电连锁老大国美电器向各地分公司下发了一份“关于清理格力空调库存”的紧急通知。成都格力空调干10日上午12时开始将产品全线撤出成都国美的6大卖场。到3月16号,摆放在京城国美电器门店里的格力空调机壳已经“形同虚设”,与此同时,京城国美各门店已经停售格力空调。而作为反击,格力空调总部说:  相似文献   

10.
陆剑清 《上海商业》2004,(11):40-41
2004年初,国美电器公司总部要求各地分公司将格力空调的库存及业务进行清理j而格力电器公司则回应以将空调全线撤出成都国美的六大卖场。两大巨头在空调销售旺季即将到来之际,爆发冲突,其纠纷的起因是国美在没有征得格力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对所售的格力空调大幅度降价,格力在交涉未果后决定停止向国美继续供货。由于本次冲突的一方为家电连锁销售巨头,另一方为国内空调制造业巨头,因而这一事件折射出我国家电供应链在制造与流通环节上正蕴育着深层次矛盾与利益的冲突,家电产业格局在貌似平静的背后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因此引起了业界与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将以国美与格力之争这一案例为着眼点,聚焦家电厂商冲突背后的动因与本质,透析家电供应链的演变趋势,相信这对于推动我国家电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家电连锁行业,国美、苏宁、大中、永乐等家电大鳄之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国美、苏宁等势如潮水般的门店手门长,使得很多地方中小家电卖场门可罗雀,惨淡经营。同时,这种局势也令尚未涉足的国外家电零售巨头心存顾虑。不敢贸然卷入这场集团大战。  相似文献   

12.
<正>家电连锁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迅猛发展以来,一直以规模效益、价格战来争夺市场。国美电器作为中国第一大家电连锁企业更以低价格闻名。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使家电连锁企业的利润空间已大大压缩,家电厂家也元气大伤,消费者也已持币待购,家电连锁企业已急需寻找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郑磊 《新财富》2006,(10):64-70
处于规模化阶段的中国家电连锁行业,进入并购活跃期。即使没有大摩的推动,也许国美并购永乐早晚都会发生。而在之前的2006年5月,全球最大的家电零售商美国百思买集团已以1.8亿美元获得江苏五星电器51%的控股权,一脚迈入了群雄纷争的中国家电连锁业。百思买对终端的管理能力,及其依靠与供应商之间的良性竞合关系形成的“供销差价”盈利模式,必将对国内家电连锁企业“吃供应商”的盈利模式带来巨大冲击。9月12日传出的五星电器在国庆节前将集中开出8家新店的消息,也许意味着新一轮的博弈已经开始了。而这一轮内外资巨头博弈的焦点不仅是规模,更是如何提高主营业务利润,提高利润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的中国家电连锁业可谓乱象纷呈,令无数人眼花缭乱:7月,“财雄势大”的“老大”国美率先发飙,并购“老三”永乐,打破行业三足鼎立的格局;9月。大中电器向永乐发出终止合作的律师函,市场疑云密布;11月,国美电器发布公告.“公司主席黄光裕正协助政府机关调查”,舆论一片哗然;12月。跨国家电零售巨头美国百恩买继合资五星电器之后。在上海开设了其进入中国后的第一家门店,“狼烟滚滚”。与此同时。由于部分连锁商与家电厂商之间的利益矛盾日趋升温,厂商纷纷“揭竿而起”。自建渠道。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购物的日渐普及和销售渠道争夺的进一步加剧,互联网地盘正渐渐成为家电巨头又一个虎视耽耽的拼杀战场。 家电零售巨头开辟第二战场最近两年,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疯狂扩张,渠道争夺战进一步自热化。与此同时,家电连锁巨头纷纷试水网上销售,网络开始成为国美、苏宁等的另一个战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资源基础理论”的分析视角,以国美电器为例,从利用外部资源的角度对我国家电连锁企业的高速增长及其背后的成长机理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结论显示,除了采用专业店和连锁经营模式以外,巧妙的利用外部资源是促进我国家电连锁企业高速增长的关键要素。但是,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并没有形成一套超越竞争对手的低成本物流体系和低成本销售管理体系,深化商业模式改革和提升赢利能力是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解永军 《商界名家》2007,(1):108-108
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前七名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72%.国美电器从2002年的销售收入109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238亿元.增长了118%;苏宁电器从2002年的59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221亿元.增长了274%。  相似文献   

18.
黄光裕显然不喜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美电器掀起国内家电连锁市场惊涛骇浪最早的那几年,也很少从媒体看到关于他的报道。不过国美香港成功上市,连续两年排名胡润内地富豪榜榜首,黄光裕想保持低调都很难。尤其是内地第一宫豪的称号,毕竟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强烈的财富情结。  相似文献   

19.
《商界领袖》2004,(3):132-134
去年,国美、苏宁等大型家电连锁企业高速发展,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国美把店开到了香港。正是这种大型家电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家电业的零售格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安士辉 《光彩》2008,(4):30-31
2008年2月,国美以闪电般的速度,通过第三方以5.4亿元所谓的"天价"入主三联商社,至此中国第一个家电连锁上市公司,也是最后一个家电零售企业地方诸侯也成为了国美系一员。随着国美收购三联商社的成功,黄光裕已经初步完成了大中城市国美、永乐、大中坐镇,二级城市由黑天鹅、北方电器、三联商社、金太阳、东泽、灿坤等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