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夜半了,或许您还在为着生意场上的事难以入睡。让"经营夜伴"走近您,送上轻松之页吧。分手了.将他的名牌服装的袖子剪下来.把她珍藏的葡萄酒拿到大街上卖与路人.还是把过往的情书付之一炬?很多人在被恋人抛弃后.常常会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来发泄其不满情绪。如今。这些人又有了另外一个可以宣泄自己痛苦情绪的新地点——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破裂关系博物馆"。在前东柏林地区,有一处由上世纪30年代的百货商店改造而成的艺术家聚集  相似文献   

2.
郑林×杨洋     
<正>如果任意让你选一个艺术家为他做展览(古今中外都可以),你会选谁,为什么?杨洋:我希望给郑林做个展,他其实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郑林是学艺术的,曾经参加过"85’新潮",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过,吕澎与易英系统介绍"85’新潮"的《中国现代美术史1979-1989》及《中国20世纪美术史》都有他的作品和介绍,开画廊17年,对艺术有独特见解,做出来的作品应该非常棒,所以特别期待给他做个展!郑林:杨洋说给我做个展我就觉得挺好的,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相似文献   

3.
艺术应该如何去展示社会生活,艺术家和他的作品,艺术品和它的消费者之间应是什么样的关系,本文从一种艺术手法入手,对此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鲜血液     
一 来自纽约的艺术家Jordan Eagles历时15年实验用动物血液绘画,并设法保持其非凡的色彩频谱和丰富的纹理.他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用树脂包裹挥发性有机物,防止其腐烂.他的作品被大量展出,而且有些在美国成为永久藏品.有的作品被抽象地镶嵌,有的作品布置满整个房间,就像沐浴在"血光"中. 您是如何开始使用鲜血画画的? Jordan Eagles:在大学,我对身体和灵魂的关系产生疑问.就查阅了一些医疗百科全书的分娩插图,那些毫无情感的图片让我非常震惊.我就把这些医用图片当做照片,滴上红色的油漆,但结果依旧让人感到毫无生机.所以我决定用真正的血液取代红油漆.这一重大决定让我兴奋不已,当滴上第一滴鲜血,画面立刻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玩金融,玩地产,玩艺术,都是烧钱的玩意儿。他如何为"中国文化"埋单?在资本市场,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一直是位争议性人物。横跨金融、地产、艺术各领域的他,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我基本不大去理会外界的各种评价。在我心里,投资做得最好的人,不是财务专家与资本运作高手,而是艺术家与哲学家。"1990年代,他参与发起国内最早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富岛基金,并在苏常柴这只股票潜伏7年,  相似文献   

6.
阎峰 《中国广告》2007,(6):97-99
任何旅游者,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都会有个心照不宣的计划:先逛逛红灯区,再去喝喝喜力啤酒、看看凡高的名画。但细细想来你会觉得怪异:为什么诞生了伦勃朗和凡高这类艺术家的国度,却又有着极度形而下的红灯区、欧洲唯一的性博物馆、著名的阿姆斯特丹年轻人狂放的“性Party”呢?  相似文献   

7.
贾方舟 《中国拍卖》2010,(5):64+73-80
王秋人的艺术历程看过王秋人在80、90年代的作品以及他的独特经历让我想起了李叔同。当然不是指他像李叔同一样在尝尽人间的奢华之后遁入空门。而是说他早年在上海安分守己地从师学习传统绘画,进入80年代,作为一个不甘寂寞的青年学子,曾在艺术新潮中翻云覆雨,遍"玩"各种花样,90年代初又入住圆明园画家村,"混"在流浪的前卫艺术家群中,历尽艺术坎坷。圆明园画家村解体后,又随"大部队"定居通县宋庄。然而,这位在前卫阵营中颇有点名声的艺术家,到后来却一头栽在传统里,画起了山水画,而且还念起了"六字真经",做了居士。这个艺术与人生的转折,是出于何种缘由,我们且不去管它,我感兴趣的是,他在艺术上的出走,给他艺术上的回归带来了什么?出走是弯路?还是必经之路?抑或回归是歧途?是观念的叛逃?还是痛改前非?是"要知如此,何必当初",浪费了大好时光吗?  相似文献   

8.
马双喜自幼酷爱书画印,下乡、部队、工厂、文化馆诸职数十年,始终守书画印为心泉.在我的印象中,他的作息时间是在灯下“为伊消得人憔悴”.聪慧、天分、悟性伴着炼狱般的勤奋与“琢磨”,也伴着他的书画印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达26次之多,其中6次获奖,成为上海艺坛书法、篆刻、国画“三栖”发展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正那个摇滚明星说,"摇滚明星跟原始人很像,不是吗?我们都是很自然的人。"普通摄影师和摄影艺术家的区别是什么?汉内斯.施密德(Hannes Schmid)说,摄影艺术家就像安迪.沃霍尔和理查德.普林斯那样。汉内斯是一位来自瑞士的摄影艺术家,今年已68岁,但看上去仍充满活力。6月22日,瑞银集团(UBS)于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了汉内斯的亚洲的首次摄影艺术个展《永恒的瞬间》,主要作品为F1赛车系列。我初次见到汉内斯,是在2014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主赞助商UBS贵宾厅的下午茶导览,汉内斯、史国伟、张恩利等作为UBS的合作艺术家一同出席。我坐在他对面的另一条长桌上,一回头,看到戴着  相似文献   

10.
李壮伟 《商》2014,(35):106-106
免费开放后,许多公立博物馆热闹的景象背后隐藏着一个问题,对于多数来到博物馆的观众,博物馆和普通的公固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离开博物馆后,甚少有人能回答看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印象。本文结合内蒙古包头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实际情况,从修改现有陈列展览、搞好讲解工作、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分析了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应如何引导观众从单纯的“逛景点”到深刻的“品文化”,真正使博物馆成为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殿堂。  相似文献   

11.
王鹏辉 《商》2004,(6):70-70
某事业单位一位处长退休后.不甘寂寞,跑到保险公司发挥余热,做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力不从心,打起了退堂鼓。用他的话讲:“这几个月遭受的拒绝比这辈子的还要多!”我不知道这段发挥余热的日子对这位处长的人际观念有什么影响?他是否还会坚持下去?但这件事引出了一个话题:如何看待销售中的“拒绝”问题。  相似文献   

12.
艺术的魅力     
<正>八月,终于在数年的忙碌中脱开身,第一次全家前往欧洲度过一个私人假期,顺便浏览了众多美术馆博物馆。之所以称之为"浏览",是自觉没有花更多的时间来仔细观察,但即便如此,卢浮宫、蓬皮杜、梵高博物馆、蒙克博物馆等一系列作品依然震撼了我。九月,由于随刊别册的关系,又一次再读了"新文人画"奠基人董欣宾的作品,或许是随着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累积,从他作品的线条笔墨中得到比以往更多的感受。于是,我一直在想,什么是艺术的魅力?大家都知道,艺术的魅力是指艺术作品对鉴赏者的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艺术魅力应该是永久性的。比如古希腊的雕塑、欧洲的文艺复兴代表作、中国古代经典书画,它们都在沉淀了历史的沧桑之后,至今仍然能给我们巨大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3.
“混搭”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杰 《消费导刊》2009,(6):226-226
论及设计艺术的本质特征,我们不得不从设计与艺术的区别入手。一个艺术家可以完全自由的创作,他不需要考虑现有表现手法的限制,市场的需求甚至是是否会有人去喜欢接受她的作品,而只考虑自己创意的表达,个性的挥洒,因为他们的创作成果是一件艺术品;而一个设计师的工作并不同于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外贸易》2013,(5):98-99
无论就杜尚的艺术所提出的具体观念被艺术家采用和发展而言,还是从一些当代艺术家的实践中有迹可寻的、对杜尚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态度的应和方面而言,他给予中国的"观念遗产"都清晰可见。在1980年代,一系列西方二十世纪艺术史译著进入中国开始,诸如吴山专和黄永砯这样的艺术家便受到了杜尚的直接激发。在移居巴黎之前的1980年代中期曾创办过一个杜尚式的团体"厦门达达"的黄永砯,在1987年回想道,"我现在才能真正体会杜象所说那种心境——‘用画笔、调色板、  相似文献   

15.
晓红 《致富时代》2012,(10):26-27
一次意外中看到商机兰建军今年40多岁,甘肃兰州人。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第二汽车制造厂做技术员。2002年,在二汽工作了十几年,兰建军辞职下海。他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杭州一家汽车配件厂担任厂长。两年后的秋天,兰建军借朋友的车出门办事,半路上被另一辆车蹭了一下,车身留下一道刮痕。因为答应朋友当天就把车还回去,焦急的兰建军连忙把车开到修车厂修理。修理厂的工人告诉他,弄好至少要三天。兰建军急坏了:耽误这么长时间,回去怎么跟朋友交待呢?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1月6日,2013海峡两岸著名书画摄影艺术家作品展于台北中正纪念堂瑞元厅及介石厅举办了隆重的开幕仪式,以书法家爱新觉罗.启骧为团长的大陆艺术家代表团与台湾著名艺术家齐聚一堂,展出了逾百幅优秀大陆艺术家及台湾地区艺术家书画及摄影作品,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等政要、国民党中常委林沧敏  相似文献   

17.
也许有一天 ,还是小老板的你会收到某些国际评奖委员会发来的邀请函 ,允诺只要交些许费用便可拿大奖、冠名号 ,善良的你可别做幼稚的梦 ,没准这一切仅仅是一些骗子为你布的“局”。宋开是我在外地采访时认识的一位私企老板 ,当时他正在经营一家传的酱油酿造公司 ,虽然祖先给他留下了外人无法学到的酿造绝方 ,使他的产品在当地颇有名气和市场 ,但终因牌子不亮 ,缺乏对路的营销手段而无法打进其他地区 ,记得当时他正忙乎着为自己的产品做各种检测 ,希望通过参加几个产品评选会 ,抱回个大奖 ,好让自己的“土特产”镀层金 ,也能到外地发发“威”…  相似文献   

18.
吴亮 《市场周刊》2009,(9):112-112
给陈墙的画写评论,我已延宕了近两年,之所以迟迟没有动笔。不是由于对他不够了解,恰恰相反,是了解过度。阐释一位艺术家的个人意图并非评论的份内事,尽管这种意图的揭示对人们仍然充满吸引力,因为人们总是愿意相信,对艺术家的了解将有助于对他作品的认识与感受,仿佛只有艺术家手里才掌握着打开他作品密室的唯一钥匙。  相似文献   

19.
李庆钢 《商业时代》2005,(31):72-73
在一次同学会后的聚餐,我遇见了一位老同学。所有同学中,他职务最高,任市保险公司总经理。寒暄中,谈起了如今的车市。因为我开了30多年的车,他也曾当过10 年修理工,说起车都挺在行,谈得很投机。我问他:“你的坐骑是什么牌子?”他撂  相似文献   

20.
李毅 《中国市场》2007,(9):108-110
见到时斌,是在他798的画廊里。在这个北京著名的艺术产业集散地,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和作品得到了一个能与国际接轨的平台。然而纵是一池碧水,也需要一颗滴落的水珠来显示它的活力。在798,时斌和他的画廊就是这些水珠中的一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